
桃溪回陽丹
TAO XI HUI YA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八十八引《簡易》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3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桃溪回陽丹中加入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回陽救逆,溫通經絡: 烏頭性熱,味辛,入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效。對於陽氣虛衰、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寒邪入體、陽氣虛脫之症,烏頭能溫煦陽氣,激發陽氣回升,起到回陽救逆的作用。
- 通絡止痛,祛除寒濕: 烏頭可通經絡,散寒濕,對於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烏頭能溫通經絡,驅散寒濕,起到止痛的效果。
「桃溪回陽丹」方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通絡活血:地龍性寒,味鹹,入肝、脾經,具有通經活絡、化瘀散結的功效。方中加入地龍,可助於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恢復陽氣運行,進而達到回陽救逆的目的。
- 清熱解毒:地龍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等症狀。對於因熱毒所致的陽氣虛衰,地龍能起到清熱解毒、恢復陽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桃溪回陽丹中加入五靈脂,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溫通經絡的功效。
五靈脂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溫經散寒的功效。其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溫通經絡,有助於回陽救逆。
桃溪回陽丹主治陽氣虛衰、肢體厥冷、脈微欲絕等症狀,五靈脂的加入,可加強其溫陽回陽、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促進陽氣回升。
桃溪回陽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化痰,回陽救逆: 天南星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化痰、開竅醒神之效。對於因寒邪客肺、痰阻氣道、陽氣虛衰導致的呼吸困難、神志昏迷等症,可起到溫肺回陽、化痰開竅之效。
- 配伍增效: 天南星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肉桂、附子等配合,可增強回陽救逆之效。例如,天南星與肉桂相配,可溫肺化痰,並增強溫陽散寒之功;與附子相配,可溫補心陽,助其回陽救逆。
總之,桃溪回陽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為了溫肺化痰、回陽救逆,並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增強療效。
桃溪回陽丹中含有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 回陽救逆: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之效。桃溪回陽丹主治陽氣衰微、亡陽證,附子可溫煦陽氣,回陽救逆,使陽氣復蘇,恢復生命活力。
- 溫通血脈: 附子可溫通血脈,改善血液循環,對於陽氣衰微、肢體冰冷、脈象微弱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桃溪回陽丹中配伍附子,可溫通血脈,使氣血運行通暢,緩解陽虛之症。
「桃溪回陽丹」中加入「麝香」,主要源於其兩大功效:
-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辛香濃烈,入心經,能通達經絡,醒神開竅,對於心陽不足、神志昏迷等症狀,有明顯改善作用。
- 活血化瘀: 麝香性溫,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並緩解心痛、氣短等症狀。
因此,「桃溪回陽丹」中加入「麝香」可有效地改善心陽不足、神志昏迷等症狀,同時也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回陽救逆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桃溪回陽丹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以「回陽」為名,主攻「卒暴風中、氣中」之急症,針對風邪挾寒、痰瘀壅滯所致之癱瘓、口眼喎斜、筋脈攣急等證。其效迅猛,以溫通開竅為主,能破陰寒、逐痰瘀、通經絡,使陽氣復甦而肢體功能得復。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川烏、草烏(各3兩):
大辛大熱,驅風逐寒,開通經絡痹阻。二者為君藥,直入陰分,散寒濕、破沉痼,針對「半身不遂」「筋脈攣急」之寒凝血瘀病機。地龍(1兩):
性下行而善走竄,通絡活血,佐烏頭之燥烈,使藥力透達四肢。現代釋其含蚓激酶,可抗凝血,契合中風後血瘀病理。五靈脂(1兩):
活血散瘀,與地龍協同化解脈道壅滯。《本草綱目》載其治「血痹」,改善「語言謇澀」之痰瘀阻絡症狀。南星(1兩):
燥濕化痰,專攻「中風痰壅」。其辛烈之性助烏頭開泄風痰,針對「不省人事」之痰迷心竅證。附子(少許):
補命門真火,助烏頭回陽救逆。此藥量輕,意在助陽而非主攻,防陽虛脫散。麝香(少許):
芳香走竄,開竅醒神,引諸藥直達病所。其穿透力強,可解「癱瘓不能行」之經脈閉塞。
配伍邏輯與整體機制
- 溫通並行:烏頭、附子溫陽散寒,地龍、五靈脂活血通絡,形成「寒得溫則散,血得活則行」之力。
- 痰瘀同治:南星化痰,五靈脂化瘀,契合中風「痰瘀互結」病機。
- 標本兼顧:麝香急開其竅治標,附子溫補元陽固本,共成回陽救急之效。
用藥特點
- 漸進式增量(半丸→大丸),因藥性峻烈,恐傷正氣,需令身體逐步耐受。
- 薑汁、薄荷為引,薑汁助藥力上行,薄荷清利頭目,緩和烏頭燥性。
- 溫酒送服,酒性辛熱,助藥勢周流全身,尤適「寒凝血瘀」之癱瘓。
此方集中醫「溫、通、開、化」四法於一爐,專為陰寒痰瘀閉阻之急症而設,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古訓。
傳統服藥法
川烏(洗)3兩,草烏(洗)3兩,地龍(洗)1兩,五靈脂(洗)1兩,南星(洗)1兩,附子、麝香各少許。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初服半丸,漸加小丸至大丸,薑汁磨化,先嚼薄荷,日午、夜臥溫酒送下。癱瘓不能行,服30丸必愈,如中風不軟,只口眼喎斜,服2-3丸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用宜慎。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桃溪回陽丹,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八引《簡易》。 組成:川烏(洗)3兩,草烏(洗)3兩,地龍(洗)1兩,五靈脂(洗)1兩,南星(洗)1兩,附子、麝香各少許。 主治:卒暴風中、氣中,癱瘓,手足不遂,語言謇澀,口眼歪斜,筋脈攣急,半身不舉,不省人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