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煎

MU XIANG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七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7%
肺經 15%
心經 11%
腎經 10%
大腸經 7%
胃經 7%
膀胱經 3%
膽經 3%
三焦經 3%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煎中包含木香,正是因為木香本身的藥性與功效,能有效治療方劑所針對的病症。

木香性溫,味辛苦,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燥濕止瀉的功效。其行氣止痛作用,能緩解胃脘脹痛、腹痛等症;健脾消食作用,則能改善消化不良、食積不化等問題;燥濕止瀉作用,則能治療濕熱引起的腹瀉。

因此,木香在木香煎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木香煎方劑中加入全蠍,主要是基於其通絡止痛消腫止痙的功效。

全蠍性寒,味辛鹹,入肝經、腎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消腫解毒等功效。

方劑中加入全蠍,一方面可以緩解肝腎虛寒導致的疼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麻木、痙攣等症狀。此外,全蠍的消腫止痙作用也能減輕因寒邪凝滯導致的局部腫脹

因此,全蠍在木香煎中起到疏通經絡、止痛消腫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木香煎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調和氣血:木香煎主治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等症。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調和氣血的作用,可以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對脾胃的侵襲,促進脾胃陽氣生發,幫助消化吸收。
  2. 協同木香,增強療效:木香性辛溫,入脾、胃、大腸經,善於行氣止痛,燥濕止瀉。桂枝與木香相配,可以互相協同,增強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效果,提高藥效。

因此,桂枝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升木香煎的療效,使之更能溫中散寒,調和氣血,達到治療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的目的。

木香煎中加入橘皮,主要是因為兩者在功效上相互協同,達到更佳的療效。

木香性溫,善於行氣止痛,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而橘皮性溫,理氣化痰,疏肝解鬱,可用於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

將二者配伍,橘皮的理氣作用有助於木香行氣止痛,同時,橘皮的化痰作用也能緩解木香可能引起的燥熱之弊,使藥效更為平和,更易於臨牀應用。

木香煎方中加入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阿魏味辛、苦、溫,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能與木香相輔相成,共同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
  2. 消食導滯,緩解腹痛:阿魏還能消食導滯,對於因食積停滯引起的腹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木香煎中加入阿魏,不僅能增強疏肝理氣的效果,也能緩解腹痛,達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木香煎中包含附子,主要源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寒邪內伏,脾腎陽虛: 木香煎主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附子性溫熱,可溫補脾腎陽氣,助陽驅寒,與木香、厚朴等藥物相配,可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腹痛。
  2. 扶正祛邪,溫陽化氣: 木香煎中其他藥物如木香、厚朴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附子與這些藥物配合,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溫陽化氣,促進藥效的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木香煎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木香煎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而桃仁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緩解疼痛。
  2. 潤腸通便: 桃仁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木香煎中也常加入其他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藥材,如大黃、枳實等,桃仁的加入可以增強潤腸通便的效果,緩解便祕症狀。

主治功效


木香煎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中藥方劑「木香煎」組成及古代文獻記載,可分析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木香煎主治 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發歇不定

治療原理

此方以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

  1. 溫陽散寒:

    • 附子、桂枝: 為方中主藥,具有強大的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附子能溫補腎陽,桂枝能溫通經脈,二者合用,可驅散腎臟及體內沉積的寒邪。
    • 全蠍: 雖然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但也具有一定的溫通作用,可輔助附子、桂枝溫陽散寒。
  2. 行氣止痛:

    • 木香: 為方中君藥,擅長行氣止痛,特別是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有很好的療效。在此方中,木香能疏通氣機,緩解因氣機阻滯引起的疼痛。
    • 橘皮: 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輔助木香行氣,並可調理脾胃功能。
    • 阿魏: 具有開竅醒腦、殺蟲滅菌的功效,在此方中,可能起到輔助行氣、開通氣機的作用。
    • 桃仁: 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在此方中,桃仁可能有助於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

古文佐證分析

在提供的古文內容中,雖沒有直接描述「木香煎」這個方劑名的完整藥方,但是有多處提及「木香煎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

  • 痰厥、中風
  • 腳氣
  • 疝氣、偏墜、木腎腫疼
  • 癰疽、便毒
  • 崩中下血
  • 氣障、眼昏
  • 臍下極冷、痛楚異常
  • 痰氣、寒氣、咽痛
  • 結瘕積聚,血結刺痛
  • 慢脾風,吐瀉不止

這些疾病的病因病機多與「寒」、「氣滯」、「痰濕」等因素有關,而「木香煎湯」的應用,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的思想,即不同的疾病,如果病因病機相似,可以用相同的方劑或治法進行治療。

其中《雞峰普濟方》中直接提到了「木香煎」這個方名,並描述其組成以及主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發歇不定」,與本方劑的主治功效完全吻合。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木香煎通過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藥物組合,達到溫暖腎臟、驅散寒邪、疏通氣機、緩解疼痛的目的。其主要針對腎臟積冷所導致的氣機阻滯、心腹疼痛等症狀。古文中的「木香煎湯」的廣泛應用,也從側面印證了木香在溫陽散寒、行氣止痛方面的功效,以及中醫「異病同治」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南木香(銼) 1兩,肉豆蔻1兩,使君子(各去殼)1兩,胡黃連1兩,五靈脂1兩,乾蟾2個(酥炙。以上搗,羅為細末),巴豆7個(去皮心膜。紙裹出油,細研),麝香1分(細研)。
上拌勻,滴水於石臼中搗和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2粒至3粒,乳食後溫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煎,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木香1兩,乾蠍半兩(微炒),桂心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阿魏半兩(面裹煨,面熟爲度),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發歇不定。

木香煎,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張渙方。 組成:南木香(銼)1兩,肉豆蔻1兩,使君子(各去殼)1兩,胡黃連1兩,五靈脂1兩,乾蟾2個(酥炙。以上搗,羅爲細末),巴豆7個(去皮心膜,紙裹出油,細研),麝香1分(細研)。 主治:小兒食疳,不知饑飽,積滯內停,腹大腳細,下利無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