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利竅催生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通竅開竅,助氣血運行: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通鼻竅、開肺竅、祛風散寒之效。孕婦臨產時,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難產。白芷通竅開竅,有助於氣血流通,順利娩出胎兒。
二、止痛消腫,促進產後恢復:白芷還具有止痛消腫的功效。產婦產後,子宮收縮、乳房脹痛等,白芷可以緩解這些不適,促進產後恢復。
因此,利竅催生散中加入白芷,可謂是「通竅開竅,助氣血運行」和「止痛消腫,促進產後恢復」的雙重作用,使其成為促進順產、幫助產婦恢復的重要組成部分。
利竅催生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孕婦胎位不正或難產,往往伴隨水腫、腹脹等症狀,滑石可以利水消腫,解除水濕阻滯,促進胎兒順利娩出。
- 清熱解毒: 滑石性寒,能清熱解毒。孕婦在生產過程中,易出現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滑石可以清熱解毒,緩解孕婦不適,保證生產過程順利。
因此,利竅催生散中加入滑石,既能利水消腫,又能清熱解毒,有助於促進胎兒順利娩出,保障母嬰安全。
利竅催生散中包含伏龍肝,主要基於其通竅和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催生之效。
伏龍肝,又名龍骨,具有通利九竅、清熱解毒之功,能化瘀止血,對產婦產後瘀血阻滯,導致難產或產後惡露不淨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伏龍肝還能寧心安神,緩解產婦因疼痛或驚嚇所致的焦慮不安,有利於產程順利進行。
利竅催生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劑中多用辛溫燥烈之品,易傷津耗氣,甘草性甘平,入脾肺經,能緩解辛燥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傷及正氣。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藥力相輔相成,更能有效地達到利竅催生之效。同時,甘草還有解毒作用,可降低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利竅催生散中加入百草霜,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利竅通絡,促使胎兒下降: 百草霜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竅通絡之功。在中醫理論中,胎兒滯留難產常與血瘀氣滯、經絡不通有關。百草霜可通利經絡,改善血流循環,促進胎兒下降,利於順利分娩。
- 清熱解毒,預防感染: 產婦生產過程中容易出現發熱、感染等狀況,百草霜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預防產後感染,保證母子平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利竅催生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産難胞阻,脈浮數者」,即產婦臨盆時胎兒難產、胞衣阻滯不下,且脈象浮數(主熱、主表)之證。古代醫家認為,此證或因氣血壅滯、熱結胞宮,導致產道不暢,需利竅滑胎、清熱化瘀以助分娩。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白芷(1兩)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芳香開竅、散風除濕之效。
- 在此方中取其「通竅」之功,疏利產道氣機,兼能緩解產婦緊張所致氣滯。
滑石(2兩,君藥)
- 性甘寒,歸膀胱、胃經,擅長清熱利濕、滑潤竅道。
- 為本方主藥,用量獨重,旨在滑利產道、清解胞宮熱結,解決「脈浮數」之熱象。
伏龍肝(1兩)
- 即竈心土,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傳統用於溫中止血、鎮靜安胎。
- 此處取其「安固中焦」之力,防止滑石寒涼傷脾胃,兼能止血防產後崩漏。
甘草(1兩)
- 甘平調和諸藥,緩解白芷、滑石之峻性,協調藥效。
百草霜(1兩)
- 為草木灰,性溫味辛,具止血化瘀、消積導滯之效。
- 與伏龍肝共奏化瘀止血之功,防產道損傷,兼化胞衣瘀阻。
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滑利清熱」為主軸,佐以「溫通止血」為輔:
- 滑石與白芷一寒一溫,共疏產道壅滯;
- 伏龍肝與百草霜溫澀止血,制約滑石之寒滑,防產後出血;
- 芎歸湯(川芎、當歸)煎服加強養血活血,配合酒、童便(傳統用作藥引)以行氣化瘀,助藥力直達病所。
推論功效
全方通過清熱滑竅、化瘀通滯,使氣血暢通、產門滑利,從而解決「胞阻」所致難產。其設計兼顧「攻邪(滑利)不傷正(止血溫中)」,符合古代產科「標本兼治」思維。
註:此方反映古代對難產的處理思路,現代臨床應結合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白芷1兩,滑石2兩,伏龍肝1兩,甘草1兩,百草霜1兩。
上為散。
每服3錢,芎歸湯入酒、童便煎,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利竅催生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九。 組成:白芷1兩,滑石2兩,伏龍肝1兩,甘草1兩,百草霜1兩。 主治:産難胞阻,脈浮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