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瀝青膏中加入松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黏合作用: 松香具有黏性,可以與其他藥材緊密結合,形成膏狀,方便外敷。
- 活血化瘀: 松香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腫脹,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疾病。
因此,松香在瀝青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增強膏藥的黏合性,又能發揮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瀝青膏中添加蔥白,主要是利用其辛溫發散的特性。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通鼻竅的作用。
在瀝青膏的配方中,蔥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幫助藥物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此外,蔥白還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以緩解外敷藥物對皮膚的刺激,促進傷口癒合。
瀝青膏方劑中包含韭菜,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韭菜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瀝青膏多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韭菜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二、溫陽散寒,祛風除濕: 韭菜還具有溫陽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瀝青膏中常加入一些具有寒涼性質的藥物,韭菜的加入可以起到調節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甚,同時也能溫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瀝青膏方劑中加入大蒜,主要原因如下:
- 殺菌消炎: 大蒜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能抑制多種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可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 大蒜含有的蒜素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加速傷口修復。
因此,在瀝青膏中加入大蒜,能增強其消炎殺菌、活血化瘀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瀝青膏中加入鳳仙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鳳仙花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瀝青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鳳仙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2. 解毒消腫: 鳳仙花亦具解毒消腫之效,能有效緩解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瀝青膏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消炎殺菌作用的藥材,與鳳仙花搭配,可增強其消炎解毒功效,促進傷口癒合。
瀝青膏方劑中包含「鬧羊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 消腫止痛: 鬧羊花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瀝青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而鬧羊花可以有效地消炎止痛,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
- 活血化瘀: 鬧羊花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在治療跌打損傷等症時,活血化瘀可以幫助瘀血消散,促進組織修復。
總之,鬧羊花在瀝青膏方劑中,能夠發揮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
瀝青膏中包含商陸,主要基於其拔毒消腫之功效。
商陸性寒,味苦辛,入肺、膀胱經。其藥性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通利二便,對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瀝青膏通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濕疹、癬症等疾病。商陸在膏方中能夠發揮拔毒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瀝青膏方劑中含有「人尿」,這源於古人對人體排泄物的理解與應用。
古人認為人尿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並將其視為一種特殊的藥材。瀝青膏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而人尿則被認為能有效抑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人尿中的尿素等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助於抵抗感染。因此,古人在治療皮膚病時,將人尿加入瀝青膏中,以期發揮其獨特的療效。
瀝青膏中包含烏頭,主要由於烏頭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散寒、止痛消腫: 烏頭性熱,入經絡,能溫經散寒,祛除風寒濕邪,並能通絡止痛,消腫止痛。這對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痛、麻木、腫脹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 活血化瘀: 烏頭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加速組織修復。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瀝青膏中加入烏頭,可以發揮其溫經散寒、止痛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提高藥效。但由於烏頭毒性較大,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配製或服用。
瀝青膏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止癢之功效。瀝青膏常用於治療溼疹、皮炎等皮膚病,蒼朮可以有效去除皮膚表面的溼氣,緩解瘙癢症狀,改善皮膚乾燥和脫屑問題。
2. 祛風止痛:蒼朮還有祛風止痛的作用。瀝青膏中加入蒼朮,可以幫助消散風寒溼邪,緩解疼痛,改善皮膚炎症。
總之,蒼朮在瀝青膏中起到燥溼止癢和祛風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皮膚病,提高藥效。
瀝青膏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瀝青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白芥子的溫通散寒之性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白芥子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局部腫脹,白芥子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減輕疼痛。
瀝青膏中加入蓖麻,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潤滑消炎: 蓖麻油具備極佳的潤滑作用,能有效軟化皮膚角質,促進組織修復,同時具備抗炎消腫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皮膚病症,如濕疹、皮炎等,與瀝青膏的清熱解毒作用相輔相成。
- 滲透性強: 蓖麻油的滲透性強,能有效地將藥物成分送入皮膚深層,提高藥效。 在瀝青膏中,蓖麻油能幫助其他藥材的有效成分滲入肌膚,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瀝青膏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瀝青膏多用於治療寒濕痹痛、跌打損傷、風寒感冒等疾病,而肉桂的溫熱性質可以驅散寒氣,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瀝青膏中通常還含有其他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的中藥材,例如乳香、沒藥等。肉桂的加入可以與這些藥材相互協同,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瀝青膏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其 溫經散寒 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止嘔止瀉的功效。 瀝青膏多用於治療寒濕痹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病症。 乾薑可以溫通經絡,驅散寒濕,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同時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瀝青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 血餘炭性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瀝青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血餘炭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生肌: 血餘炭還能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瀝青膏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作用。
瀝青膏中加入樟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止痛止癢: 樟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癢的功效。瀝青膏常用於治療瘡瘍、溼疹、皮炎等皮膚疾患,樟腦的加入可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和瘙癢。
- 促進藥物吸收: 樟腦具有促進皮膚吸收的特性,能幫助藥物成分更快更有效地滲透至患處,發揮其藥效。此外,樟腦還能起到防腐、抑菌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瀝青膏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瀝青膏]主治功效分析
瀝青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症,特別是小兒黏瘡。
治療原理分析
瀝青膏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1. 藥物組成與功效:
古文記載的瀝青膏組成包括:
- 黃蠟: 潤膚、生肌。
- 瀝青: 殺蟲、止癢、解毒。
- 園葵子: 利水、消腫。
- 黃丹: 收斂、燥濕。
結合現代提供的中草藥功效,可以推測原始版本的瀝青膏可能進一步包含了以下成分:
- 松香: 散風、止痛,可能有助於緩解濕瘡引起的疼痛。
- 蔥白: 解表、發汗,有助於排出體內濕氣。
- 韭菜: 溫腎、固精,可能輔助調整體質,增強抵抗力。
- 大蒜: 抗菌、抗病毒,有助於對抗濕瘡的感染。
- 鳳仙花: 消炎、殺菌,進一步加強對抗感染的功效。
- 鬧羊花: 活血化瘀、祛痰止咳,可能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濕氣排出。
- 商陸: 利水消腫、降壓,有助於減輕濕瘡引起的腫脹。
- 人尿(童便): 滋陰補虛、強身健體,可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恢復。
- 烏頭: 鎮痛、解毒,可能有助於緩解疼痛,對抗毒素。
- 蒼朮: 燥溼、發汗,加強除濕功效。
2. 方劑作用機制:
綜合上述成分的功效,瀝青膏的治療原理可以歸納為:
- 清熱燥濕: 黃丹、蒼朮、蔥白等成分可以清熱燥濕,消除濕邪。
- 殺蟲止癢: 瀝青、大蒜、鳳仙花等成分可以殺蟲止癢,緩解瘙癢症狀。
- 消炎解毒: 鳳仙花、大蒜、烏頭等成分可以消炎解毒,對抗濕瘡感染。
- 利水消腫: 園葵子、商陸等成分可以利水消腫,減輕局部腫脹。
- 潤膚生肌: 黃蠟可以潤膚生肌,促進創面癒合。
《理瀹駢文》中提到的「瀝青膏治濕第一」進一步印證了其祛濕的核心作用。其中「按次第制松香一過再用水熬川烏草烏蒼朮白芥子蓖麻仁官桂乾薑發團各一兩廣膠四兩樟腦一兩和勻以前制松香收布攤貼」的製法,強調了多種燥濕、散寒、活血藥物的組合,進一步加強了其治療濕症的效果。
總之,瀝青膏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發揮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消炎解毒、利水消腫等多重功效,從而達到治療濕症,特別是小兒黏瘡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黃蠟1兩,瀝青1兩,園荽子3錢,黃丹3錢。
上為末。
小油3兩熬,擦。不須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
- 本方有出汗、口乾、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
相同名稱方劑
瀝青膏,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九。 組成:黃蠟1兩,瀝青1兩,園荽子3錢,黃丹3錢。 主治:小兒粘瘡。
瀝青膏, 出處:《理瀹》。 組成:松香(生薑、蔥白、韭白、大蒜、白鳳仙、鬧羊花、商陸根各取汁1碗,燒酒、米醋、童便各1碗,按次第制松香一過,再用水熬)1兩,川烏1兩,草烏1兩,蒼朮1兩,白芥子1兩,萆麻仁1兩,官桂1兩,乾薑1兩,發團1兩,廣膠4兩,樟腦1兩。 主治: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