猬皮丸

WEI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大腸經 15%
肺經 14%
脾經 11%
腎經 10%
胃經 9%
心經 7%
膀胱經 2%
膽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蝟皮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滋潤肌膚: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蝟皮丸以治療皮膚病爲主,當歸可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皮膚營養供應,並滋潤肌膚,緩解皮膚乾燥和瘙癢。
  2. 協同其他藥物發揮功效: 蝟皮丸中的其他藥物,如地膚子、蛇牀子等,具有清熱解毒、燥溼止癢的功效。當歸可與這些藥物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蝟皮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蝟皮丸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止血之效,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活血化瘀之目的。
  2. 疏散風寒: 蝟皮丸部分藥物具有溫經散寒之效,川芎亦具有疏散風寒的作用,可加強藥效,協調藥物整體功效。

蝟皮丸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痙攣,平抑肝陽: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效。蝟皮丸主治風濕痺痛,而白芍能緩解因肝陽上亢而引起的筋脈拘攣、疼痛等症狀,協同其他藥物起到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
  2. 滋陰養血,和緩藥性:蝟皮丸中多用辛燥之品,容易耗傷陰血。白芍則能滋陰養血,緩解藥物的燥烈之性,避免損傷脾胃,使藥物更加平和有效。

蝟皮丸中包含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胸脅脹痛等症狀。蝟皮丸主治因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心煩易怒等,枳殼的加入可起到疏肝理氣、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消食化積,降逆止嘔: 枳殼還具有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功效,可治療飲食積滯、脘腹脹滿等。蝟皮丸中加入枳殼,除了疏肝理氣外,還可以幫助消化吸收,緩解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

蝟皮丸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蝟皮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槐花可有效清熱涼血,並促進血液凝固,達到止血的目的。
  2. 清熱解毒:槐花亦可清熱解毒,對於因血熱毒盛導致的瘡瘍腫毒,具有輔助治療作用。蝟皮丸中包含多種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材,槐花可增強清熱解毒的療效,促進瘡瘍消退。

蝟皮丸中加入艾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邪入侵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蝟皮丸主要用於治療寒溼痹痛、關節疼痛等疾病,艾葉的溫經散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病症。
  2. 配合蝟皮,增強療效:蝟皮具有祛風溼、通經絡的功效,與艾葉的溫經散寒作用相輔相成,可以增強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蝟皮丸中包含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生肌: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收斂生肌的功效。蝟皮丸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瘡瘍久潰不愈等症,地榆的止血生肌作用可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控制出血,防止感染。

2. 清熱解毒: 地榆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熱毒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促進傷口的癒合。

因此,地榆的止血生肌和清熱解毒功效,使其成爲蝟皮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共同發揮治療外傷出血、瘡瘍久潰不愈等症的功效。

蝟皮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增強免疫力: 蝟皮丸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症,而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益衛固表之功效。它能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防止病情反覆,提高患者抵抗力。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蝟皮丸中其他藥物如防風、羌活等,主要作用於驅散風寒,但缺乏補氣固表的作用。加入黃耆,可以補益脾肺之氣,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驅寒止痛的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蝟皮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增強止癢效果: 白礬性寒涼,具有收斂止癢、燥濕殺蟲的功效。蝟皮丸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症,白礬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止癢效果,緩解患者的瘙癢症狀。
  2. 輔助收斂止血: 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幫助止住因瘙癢抓撓引起的皮膚破損出血。

總而言之,白礬在蝟皮丸中起着增強止癢和輔助收斂止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蝟皮丸中包含貫眾,主要原因有二:

  1. 驅蟲止瀉:貫眾性苦寒,具清熱燥濕、殺蟲止瀉之效。蝟皮丸主治小兒疳積、蛔蟲腹痛等症,貫眾可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並止瀉止痛,與方劑主治相符。
  2. 清熱解毒:貫眾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輔助其他藥物消炎解毒,減輕因蟲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熱、腹脹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蝟皮丸中包含刺蝟皮,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性味歸經:刺蝟皮性寒,味苦,歸肝、脾經。其具有解毒散結、清熱利濕的功效。

二、藥理作用:刺蝟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膽固醇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止痛、抗腫瘤等作用。

因此,蝟皮丸中加入刺蝟皮,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疔瘡、瘰癧、乳腺炎等病症。

蝟皮丸中加入大皁角,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增強祛風止痛之效: 大皁角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與蝟皮、川烏、草烏等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方劑的祛風止痛效果,尤其適用於風寒溼痹所致的疼痛。

二、配合其他藥材,協同治療: 大皁角的消腫散結作用,可與其他藥材如地龍、蜈蚣等,共同發揮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風溼痹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大皁角在蝟皮丸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更強的治療效果。

蝟皮丸中加入露蜂房,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祛風止痛: 露蜂房性涼,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與蝟皮、秦艽等藥物相配,可加強其祛風止痛的效果,適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
  2. 活血化瘀: 露蜂房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有助於緩解疼痛,同時也有利於消腫散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蝟皮丸中加入露蜂房,可提升其祛風止痛、活血化瘀之效,對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蝟皮丸中包含穿山甲,主要源於其藥性與功效。穿山甲性味甘、微寒,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散結化瘀之效。

古人認為穿山甲的鱗片如同蝟皮,皆具有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的功效,因此將其列入蝟皮丸中,以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乳房腫塊等病症。

蝟皮丸方劑中使用皁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癢: 皁刺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蝟皮丸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皁刺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皮膚瘙癢,改善濕疹症狀。
  2. 活血化瘀: 皁刺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有助於消散因濕熱瘀阻引起的皮膚病變。

總而言之,皁刺在蝟皮丸方劑中扮演著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活血化瘀的角色,對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治功效


蝟皮丸的主要成分及功效:

  • 刺蝟皮: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斂瘡、排膿等功效,主治各種痔瘡出血,內部緊急,排便時感到沉重。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槐花: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艾葉: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

  •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貫眾:具有清熱瀉火、止血、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清熱涼血、驅蟲殺蟲、活絡止痛、補益肝腎等功效。

  • 露蜂房: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殺蟲、止癢、活絡止痛、清熱解毒、治眼疾、治毒蟲蜇咬等多種功效。

  • 穿山甲: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等功效。

  • 皁刺:具有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

  • 大皁角: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總結:

蝟皮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刺蝟皮、當歸、川芎、白芍、枳殼、槐花、艾葉、地榆、黃耆、白礬、貫眾、露蜂房、穿山甲、皁刺和大皁角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斂瘡、排膿等功效,主治各種痔瘡出血,內部緊急,排便時感到沉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貧血肺結核子宮崩漏痲風 [漢生氏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胃腸出血月經期間過長吞咽障礙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猬皮丸, 出處:《簡明醫彀》卷三。 組成:猬皮1個(火炙),槐角1兩,防風1兩,當歸1兩,貫眾1兩,枳殼1兩,黃耆1兩,枯礬1兩,發灰1兩,豬懸蹄小甲10個(炙)。 主治:諸痔漏下血,遠年近月皆效。

猬皮丸, 出處:《千金》卷二十三。 組成:猬皮3兩,人參3兩,茯苓3兩,白芷3兩,槐耳3兩,乾地黃3兩,禹餘糧3兩,續斷3兩,蒲黃2兩,黃耆2兩,當歸2兩,艾葉2兩,橘皮2兩,白蘞2兩,甘草2兩,白馬蹄(酒浸1宿,熬令黃)4兩,牛角(角思)4兩,鳗鱺魚頭20枚,豬懸蹄甲21枚(熬)。 主治:崩中及痔。

猬皮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猬皮2兩(炙令焦黃),槐子仁2兩(微炒),龍骨2兩,槲葉1兩(微炙),乾薑半兩(炮裂,銼),熟乾地黃1兩,當歸1兩(銼,微炒),茜根3分(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川芎半兩,檳榔1兩,黃耆1兩(銼),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 主治:五痔。下血疼痛,裏急不可忍。

猬皮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三十。 組成:川歸5錢,川芎5錢,白芍5錢,枳殼5錢,槐花(炒)3錢,艾葉(炒)半兩,地榆半兩,黃耆半兩,白礬(枯)半兩,貫眾半兩,猬皮1兩(炙焦),大皂角1條(醋炙),豬後蹄垂甲10個(炙焦),蜂房(炒焦)2錢5分,穿山甲(炒焦)2錢5分,皂角刺(略燒)1錢5分(一方有蟬蛻,洗淨,略燒,2錢)。 主治:諸痔出血,裏急後重。

猬皮丸, 出處:《濟生》卷八。 組成:豬左足懸蹄(燒灰存性)半兩,猬皮1枚(燒灰存性),黃牛角(角思)(燒灰存性)半兩,貫眾半兩,槐角子(炒)半兩,雷丸半兩,雞冠花半兩,槐花(炒)半兩,油發灰半兩,黃耆(去蘆)半兩,香白芷半兩,當歸(去蘆,酒浸)半兩,枳殼(去瓤生用)半兩,玄參半兩,黃連(去須)半兩,防風(去蘆)半兩,鱉甲(醋炙)半兩,麝香(别研)半錢。 主治:五種痔瘻。

猬皮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猬皮1枚(炙黃焦),魁蛤1枚,蚺蛇頭1枚(塗酥,炙微黃),虻蟲3枚(炒微黃),蠐螬3枚(炙微黃),鲮鯉甲3片(炙黃),葛上亭長3枚(炙微黃),斑蝥3枚(糯米拌炒令米黃),蜈蚣1枚半(炙微黃,去足),附子2枚(炮裂,去皮臍),蜘蛛3枚(微炙),水蛭3枚(炒微黃),巴豆15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雷丸15枚,水銀半兩(以棗瓤研令星盡),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朱砂半兩(細研),桂心半兩,麝肉半兩,黃連半兩(去須),石膏1兩(細研,水飛過),川芒消1兩,龍骨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甘遂1分(與胡麻同炒,胡麻熟爲度),白礬灰1分,滑石1分。 主治:攻毒取蟲。主治:烏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