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功妙貼散

SHEN GONG MIAO T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22%
肺經 18%
胃經 15%
心經 9%
大腸經 6%
腎經 6%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功妙貼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消腫止痛: 天南星性溫,味苦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扭傷等所引起的疼痛、腫脹,天南星能有效緩解。
  2. 通絡止癢: 天南星亦能通經活絡,止癢消風,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皮疹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神功妙貼散中加入天南星,可以起到消腫止痛、通絡止癢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更能達到治療跌打損傷、骨折、扭傷等外傷的功效。

「神功妙貼散」方劑中包含「火麻仁」,主要因其具有潤腸通便、止咳化痰的功效。

火麻仁性涼味甘,入脾、肺經,能潤腸通便,對於因燥熱便祕者,能有效緩解症狀。同時,火麻仁亦能潤肺止咳,對於燥熱咳嗽、痰多粘稠者,可藉此清熱化痰,改善呼吸道不適。

因此,將火麻仁加入「神功妙貼散」中,可發揮其潤腸通便、止咳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神功妙貼散」方劑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收斂止血:五倍子性寒收斂,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能有效控制傷口出血,特別適用於外傷出血、潰瘍出血等。
  2. 消腫止痛:五倍子亦有消腫止痛之效,能緩解創傷部位的疼痛和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五倍子在「神功妙貼散」方劑中,發揮收斂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外傷出血、潰瘍等症狀。

「神功妙貼散」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方面的藥性:

  1. 通竅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鼻淵、鼻塞、頭痛,白芷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2. 消腫生肌: 白芷亦具有消腫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白芷可以起到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

因此,白芷在「神功妙貼散」中,發揮著通竅止痛、消腫生肌的雙重作用,對於治療外傷、鼻炎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神功妙貼散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腫止痛:薑黃具有消炎止痛之效,可有效緩解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能迅速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薑黃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有助於傷口恢復。

因此,神功妙貼散中加入薑黃,可有效提升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神功妙貼散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燥溼止癢: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溼止癢之效。神功妙貼散主要用於治療溼疹、皮膚瘙癢等症,半夏可有效祛除溼邪,緩解皮膚瘙癢。
  2. 化痰止咳: 半夏兼具化痰止咳之功。溼疹患者常伴有痰溼內阻,半夏可化解痰溼,利於病邪外解,達到止咳止癢的功效。

此外,半夏還能解毒止痛,對於溼疹引起的疼痛也有輔助治療作用。總體而言,半夏的加入使神功妙貼散的療效更加全面,能夠更好地治療溼疹等皮膚病。

神功妙貼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適用於熱痰壅肺,咳嗽痰多者。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質潤燥,能滋陰潤肺,緩解肺燥咳嗽,對因肺燥引起的乾咳、少痰、咽乾口渴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川貝母在神功妙貼散中發揮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協同治療咳嗽、痰多等症。

神功妙貼散中加入白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止血生肌: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白芨能有效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潤肺止咳:白芨也具有一定的潤肺止咳功效,對於因肺熱燥咳或肺虛久咳引起的症狀,白芨可以起到潤燥止咳、化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神功妙貼散中加入白芨,可以有效地改善外傷出血和咳嗽等症狀,起到綜合治療的作用。

神功妙貼散中加入沒藥,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等,沒藥都有不錯的療效。

二、促進癒合: 沒藥還具有生肌長肉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對於外傷潰爛、久治不愈的傷口,沒藥能夠加速癒合過程,恢復組織功能。

「神功妙貼散」方劑中包含乳香,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淤血消散,緩解疼痛。此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起到重要的治療作用。
  2. 行氣止痛,溫經散寒: 乳香亦有行氣止痛、溫經散寒的功效,能疏通經絡,緩解氣血瘀阻引起的疼痛。對於寒凝血瘀、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乳香能起到溫通經絡、止痛散寒的良好效果。

「神功妙貼散」方劑中使用「花蕊石」,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 花蕊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所導致的各種皮膚病症,例如濕疹、瘡瘍、皮膚瘙癢等。

二、 消腫止痛: 花蕊石亦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炎症引起的腫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神功妙貼散」中加入花蕊石,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增強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神功妙貼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代醫書的記載,神功妙貼散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具體而言,它可以:

  • 使膿血化為水出
  • 收暈斂毒

治療原理

神功妙貼散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對癰疽的病機認識及方劑中各味藥的藥性。癰疽的形成多因熱毒壅盛,氣血凝滯所致。神功妙貼散中的藥物組合,主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1. 清熱解毒
    • 天南星:具有消腫解毒的功效,能夠清除患處的熱毒。
    • 川貝母:能清熱化痰,協助清除熱毒。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姜黃: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消散瘀滯。
    • 沒藥:能夠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緩解患處的疼痛和腫脹。
    • 乳香:具有活血止痛、抗菌消炎的作用,加速患處消腫。
  3. 祛濕化痰、降逆止嘔
    • 半夏:能降逆止嘔、祛濕化痰,在此方中可協助其它藥物祛除濕邪。
  4. 收斂固精、殺菌消毒
    • 五倍子:有收斂固精、殺菌消毒的作用,有助於收斂患處,防止感染擴散。
  5. 發汗解表、鎮痛抗炎
    • 白芷:能發汗解表、鎮痛抗炎,協助排除體內邪氣,減輕炎症反應。
  6. 潤腸通便、滋陰養血
    • 火麻仁:具有潤腸通便、滋陰養血的作用,在此方中主要是防止因使用攻伐藥物而導致的便秘。
  7. 生津止渴、補肺益胃
    • 白芨:可生津止渴、補肺益胃,在此方中可能有助於保護正氣,防止攻伐藥物過於傷正。

古文內容分析

古文內容主要描述了神功妙貼散在治療癰疽方面的應用和效果,以及一些類似功效的方劑。

  • 《仁齋直指方論》《外科集驗方》、**《証治準繩‧瘍醫》**都記載了神功妙貼散可以「塗敷癰疽暈內,使膿血化為水出,收暈斂毒」。這說明神功妙貼散具有促進膿液排出、收斂腫脹、控制毒素的作用。
  • **《外科集驗方》《証治準繩‧瘍醫》**中提到的「拔毒散」、「蠲毒散」和「退毒散」與神功妙貼散有類似的功效,都用於治療癰疽腫毒,且都含有南星、白芷等藥物,這也印證了南星和白芷在治療癰疽方面的重要作用。
  • 這些方劑的調敷方法也有所不同,或用法醋,或用蜜水,這可能與癰疽的不同階段和症狀有關,例如「硬則法醋調敷,熱焮則蜜水調敷」。

綜上所述,神功妙貼散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收斂排膿的功效,從而治療癰疽。

傳統服藥法


大南星(圓白者)4錢,蓖麻子仁4錢,五倍子(淡紅者)2錢,白芷(削片)2錢,薑黃半夏(生)2錢,貝母2錢,白及2錢,沒藥3錢,乳香3錢,花蕊石散2帖。
收暈斂毒,使膿血化為水出。
上為細末,以井水入蜜調。
瘡色黯晦者,先用薑汁從暈邊抹收入裡,留中間如錢大貼膏藥;若瘡開大,可用紗布攤藥,將舊茶籠內白竹葉尾剪兩片如瘡勢(久年篷仰上竹葉亦得),先貼藥上,然後貼瘡,竹葉出水,藉藥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神功妙貼散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神功妙貼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大南星(圓白者)4錢,蓖麻子仁4錢,五倍子(淡紅者)2錢,白芷(削片)2錢,薑黃2錢,半夏(生)2錢,貝母2錢,白及2錢,沒藥3錢,乳香3錢,花蕊石散2帖。 主治:收暈斂毒,使膿血化爲水出。主治: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