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皮達)皮瘡」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皮達)皮瘡,病名。指發生於皮膚之一種濕性瘡瘍。見《醫門補要》上卷。該病由於濕熱鬱肌膚所致。症見初起患處皮膚紅亮焮腫,繼起細小黃水泡,癢痛相兼,甚者破後可延及全身各處。治療宜清熱利濕,可用草薢滲濕湯加減。外用黃柏大黃、生石膏青黛芙蓉葉等分研末,白蜜、米醋調和外敷,兩日一換。

《醫門補要》卷上:“皮達,一名皮瘡,生於皮膚,濕熱鬱於肌膚所致。初起患處皮膚紅亮焮腫,繼起細小黃水泡,癢痛相兼,甚者破後可延及全身各處。治宜清熱利濕,可用草薢滲濕湯加減。外用黃柏、大黃、生石膏、青黛、芙蓉葉各等分研末,白蜜、米醋調和外敷,兩日一換。”

皮達,又名皮瘡,是一種發生於皮膚的濕性瘡瘍。其病因是由於濕熱鬱於肌膚所致。臨床表現為患處皮膚紅亮焮腫,繼起細小黃水泡,癢痛相兼,甚者破後可延及全身各處。治療宜清熱利濕,可用草薢滲濕湯加減。外用黃柏、大黃、生石膏、青黛、芙蓉葉各等分研末,白蜜、米醋調和外敷,兩日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