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利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利濕,中醫治療學術語。指用利水滲濕藥使濕邪從小便排出的方法。適用於水濕壅盛所致的癃閉[1]淋濁、水腫[2]等證。有淡滲利濕,溫陽利濕[3]滋陰利濕清濕利濕,清熱利濕,溫腎利水[4]等法。

淡滲利濕法

用淡滲利濕藥,使濕邪從小便排出。常用藥物木通澤瀉車前子滑石通草白茅根萆薢茯苓薏苡仁白朮蒼朮防己、萆薢等。

溫陽利濕法

用溫陽利濕藥,使陽氣得以溫煦,水濕得以化散。常用藥物有附子乾薑肉桂細辛獨活防風、白朮、蒼朮、茯苓、薏苡仁、白扁豆、澤瀉、車前子、滑石、通草、白茅根、萆薢等。

滋陰利濕法

用滋陰利濕藥,使陰液充盈,水濕得以化消。常用藥物有生地、熟地山藥、澤瀉、車前子、滑石、通草、白茅根、萆薢等。

清濕利濕[5]

用清熱利濕藥,使濕熱從小便排出。常用藥物有黃柏知母、蒼朮、茯苓、薏苡仁、白朮、澤瀉、車前子、滑石、通草、白茅根、萆薢等。

清熱利濕法

用清熱利濕藥,使濕熱從小便排出。常用藥物有黃柏、知母、蒼朮、茯苓、薏苡仁、白朮、澤瀉、車前子、滑石、通草、白茅根、萆薢等。

溫腎利水法

用溫腎利水藥,使腎陽得以溫煦,水濕得以化消。常用藥物有附子、乾薑、肉桂、細辛、獨活、防風、白朮、蒼朮、茯苓、薏苡仁、白扁豆、澤瀉、車前子、滑石、通草、白茅根、萆薢等。

利濕法是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根據不同證候,選擇不同的利濕方法,以達到治療目的。

利濕法在臨床應用廣泛,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6]、淋濁、癃閉、泄瀉黃疸腳氣等多種疾病

利濕法在應用時,應注意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利濕方法,並注意配合其他治療方法,以提高療效。

利濕法是一種安全有效的中醫治療方法,但在應用時,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利濕法不可過度使用,以免損傷脾胃。

  2. 利濕法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利濕方法。

  3. 利濕法應配合其他治療方法,以提高療效。

  4. 利濕法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後果。

利濕法是中醫治療水濕病證的重要方法,臨床應用廣泛,但在應用時,應注意辨證施治,不可過度使用,以免損傷脾胃。

參考資訊


  1. 癃閉 | 癃閉的症狀和治療【 小A醫學百科 - lifepedia

  2. 水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 温阳利湿 - 百度百科

  4. 溫腎利水_註解、溫腎利水是什麼、中醫治法、鍼灸學、中醫學_醫學百科

  5. 健康網》夏季養生以「清熱」、「祛濕」為主 有解暑功效 - 自由健康網

  6. 小便不利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