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 Huang Fu Zi Xi Xin Tang Syndrome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現代人陽虛體質面對感冒必學!

- 最後更新:2021-11-14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太少兩感證少陰陽虛兼表太陽與少陰兩感證

麻黃附子細辛湯之組成

麻黃附子細辛湯之組成是:麻黃(二兩,去節)、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古法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的程序,是將麻黃先煮,去沫之後與剩餘的兩味藥煮後去渣,溫熱服用。由於附子有毒,必須先炮製後才能服用。

關於附子的炮製方法有很多種。從漢代至唐代均沿用「炮、燒、煨、炒」為主,宋代以後運用液體輔料炮製,包括:水洗,水浸、鹽浸、醋浸、薑汁浸、黃連炒、黑豆煮、甘草制...等等,目代在於去除毒性。

本方由麻黃、附子、細辛三味藥組成。方中麻黃解表邪,附子溫腎陽,細辛氣味辛溫雄烈,佐附子以溫經,佐麻黃以解表,三藥合用,於溫經中解表,於解表中溫陽。

本方雖為雖然主要用於少陰病與太陽病並病而設立,但因其主要作用是溫經通陽散寒,所以任何因為寒邪痹阻,陽氣失展的病證,用之多有良效,並不限於治療感冒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之《傷寒論》原文主要內容與解釋

麻黃附子細辛湯的運用時機,主要出自於以下《傷寒論》條文: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沈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301)

少陰病是屬於「寒證」,是不會發燒的,但是這時候卻發燒了,可見這不是單純的少陰病。發燒是太陽病的典型症狀,是典型「表證」,脈象應該是浮脈,但是現在反而是沉脈(少陰病脈象),所以也不是單純的太陽病,所以這是屬於太陽、少陰並病,這時候就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太陽與少陰並病
太陽與少陰並病時,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因為是太陽、少陰並病,稱之為「太陽與少陰兩感證」,兩經兼病,亦即「表裡同病」,此證出現少陰里虛之脈,但沒有出現腹瀉、手腳冰冷等少陰陽虛陰盛之症狀,所以少陰陽雖虛,但是不嚴重,所以用表裡同治,運用溫陽發汗法。

如果出現腹瀉、手腳冰冷,代表少陰陽虛嚴重,里證為主,治療方法就應該溫里,急救少陰之陽(例如:四逆湯),就不應該運用此方。此證還出現太陽表證,所以應該還有惡寒、無汗症狀,這應該是張仲景認為大家都知道,所以沒有寫出來。

為什麼太陽病會與少陰病同時存在呢?這是因為原本陽虛體質的人,感受到外寒之邪,陽氣本來就虛弱,所以脈不浮而沈,但未全陷入少陰狀態,所以出現發燒。用太陽病去治不對,用少陰病治也不對,所以就運用此方。所以這會是陽虛體質的感冒常用方!

由於每個人陽虛程度不同,實務上運用此方時,經常與「四逆湯」交替運用,因為有時候運用此方之後,病仍然沒有痊癒,出現全身痛等表證存在,運用四逆湯溫里壯陽,固其根本。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之症狀辨別

此方只有短短幾個字,但是歷朝分析在運用此方時,還提出幾個關鍵症狀,列之如下:

  1. 頭痛、偏頭痛:《醫貫》提到:「有頭痛連腦者,此系少陰傷寒,宜本方不可不知」。《十便良方》也提出:「麻黃附子細辛湯治頭痛,痛連腦戶,或但額頭與眉相引,如風所吹,如水所濕,遇風寒則劇,常欲得熱物責,此是風寒客於足太陽之經,隨經入腦,搏於正氣,其脈微弦而緊,謂之冷風頭痛。」《蘭室秘藏》也提到:「少陰經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沈細,麻黃附子細辛湯為主。」
  2. 咳嗽、背痛背冷、腰痛、牙齒痛:《證治準繩》提到:「麻黃附子細辛湯,治腎臟發咳,咳者腰背相線而痛,甚則咳涎。又治寒邪犯腦齒,致腦齒痛,宜急用之,緩則不救。」
  3. 喉嚨痛、失音:《張氏醫通》提到:「暴啞聲不出,咽痛異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尤痰,或清痰上溢,脈多弦緊,或數急無倫,此大寒犯腎也。麻黃附子細辛湯溫之,並以蜜制附子含之,慎不可輕用寒涼之劑」。
  4. 腳冷、腳痛:《張氏醫通》又提到:「腳氣冷痹,惡風者,非朮附麻黃並用必不能開,麻黃附子細辛加桂枝、白朮。」

現代中醫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之疾病

麻黃附子細辛湯原本被用來治療感冒(流感),後人發現竟然不只有這麼簡單的功效,臨床還用於改善各種疼痛、氣喘、難治性頭痛、心臟疾患、高血壓、腎炎、關節風濕病、鼻炎...等多種疾病。可以說是各種傷寒感冒遺留下的後遺症皆可改善,列之如下:

  1. 呼吸系統:常用於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及肺氣腫合併感染、肺脹、間質性肺炎等。以發熱、惡寒、咳、喘、苔白、脈沈等為審證要點。
  2. 心血管循環系統:此方常用於病竇綜合徵、冠心病右束支傳導阻滯、心律失常性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後遺症、風心病房顫併發循環障礙、竇性心動過速、高血壓等。以胸悶、心悸、頭昏、短氣、無力、或胸疼、舌淡、苔白、脈沈等為審證要點。
  3. 泌尿系統:此方常用於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作、腎絞痛、遺尿、排尿障礙等。以腰痛、肢冷、尿液清長、脈沈為審證要點。
  4. 各種疼痛:此方常用於難治性頭痛、四肢疼痛、腰痛、脫疽、陰疽(多發性肌肉深部膿腫、膿毒血症)、穿踝疽(化膿性踝關節炎)、附骨疽(急性骨髓炎)、委中毒(化膿性淋巴結炎)、腰肌炎、骨質增生、肥大性關節炎等。以肢體疼痛、活動不便、舌淡、苔白等為審證要點。
  5. 皮膚病:本方常用於蕁麻疹、全身奇癢證、帶狀皰疹、皮膚搔癢證等。以發熱、惡寒、皮膚或癢或痛等為審證要點。
  6. 婦科:本方常用於乳結、乳腺炎、乳房脹痛、帶下等。以惡寒、發熱、疼痛、舌淡、苔白、脈沈細等為審證要點。
  7. 五官科:本方常用於慢性咽喉痛、過敏性鼻炎、暴盲、涕淚不止、面神經麻痹、咽痛、失音、牙齦腫痛、慢性肥厚性咽炎、面癱等。
  8. 其他:此方運用甚廣,其他如:高熱無汗、前額頭痛、寒痹、腳攣急、腳跟痛、陽痿...等等,凡符合此證候相關辨證要點,皆可運用。

現代實驗室對麻黃附子細辛湯之研究

本方雖僅麻黃、附子、細辛三藥組成,但其藥理作用非常廣泛,針對這三味藥來進行個別分析:

  1. 麻黃具有顯著的發汗解熱、平喘鎮咳、抗炎、抗過敏、鎮痛以及中樞興奮等作用,而且尚具顯著的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效果,使血壓升高、心搏增加、血糖升高。
  2. 附子有顯著的強心、擴張外周肌肉血管、抗炎、鎮痛、興奮腎上腺皮質及抗寒冷作用。附子的強心作用與其所含「去甲基烏藥鹼」有關,有助於改善四肢厥冷狀態。心肌功能改善及外周血管擴張,對脈沈也有有利的影響。其延遲寒冷環境中實驗動物凍死時間的抗寒冷作用,也是其「大熱」藥性所造成,顯示可增加人體的抗寒能力,有助於解除「里寒」證候。
  3. 細辛含有較多之「去甲基烏藥鹼」,而能提高機體新陳代謝,其有顯著的鎮痛、抗炎、解熱、解除支氣管痙攣以及抗組織胺、抗變態反應等作用,故既能增強麻黃之解熱、平喘、抗炎抗過敏等作用,又能增強附子的振奮新陳代謝、強心、擴張外周血管、提高血糖、鎮痛抗炎等效果。這樣三藥便能共奏溫陽解表之效。

造成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2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淡薄白

脈相

沉脈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發熱(發燒)怕冷發燒及發冷失音(啞)經常疲勞想睡手腳冰冷白痰,白鼻涕咳嗽背部感覺冷夜間頻尿/多尿排尿困難皮膚搔癢白帶耳鳴顏面神經麻痺頭痛膝蓋外側前側痛乳房脹痛四肢感到疼痛四肢關節疼痛牙齒痛偏頭痛咽喉痛腰痛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炎冠狀動脈疾病心肌炎腎炎腎及輸尿管結石類風濕性關節炎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乳房硬結帶狀疱疹乳腺炎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相關證型


改善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常用方劑


改善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常用穴道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經絡型態,常見於陽虛體質的經絡型態,只要是常年手三陽經、腳三陽經能量不足,就容易形成「陽虛體質」,當外感傷寒時就容易自然出現「麻黃附子細辛湯證」,此證相當常見,是現代多數人感冒時的基本模型。

以下列出最常見的幾種經絡型態如下:

載入中...

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