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雀目」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雀目,又稱雀斑,是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中醫認為,雀目多由肝腎不足、風熱上擾、脾胃濕熱等原因引起。臨床表現為眼瞼、結膜、角膜等處出現黃白色或黑褐色斑點,伴有眼乾、眼澀、視物模糊等症狀。
治療雀目,中醫常用以下方法:
- 疏肝養腎:適用於肝腎不足型雀目,症見眼乾、眼澀、視物模糊等。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等。
- 清熱祛風:適用於風熱上擾型雀目,症見眼癢、眼痛、流淚、視物模糊等。常用方藥有羚羊角散、桑菊飲等。
- 清熱利濕:適用於脾胃濕熱型雀目,症見眼紅、眼腫、流淚、視物模糊等。常用方藥有三仁湯、茵陳蒿湯等。
此外,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 保持眼睛清潔,避免用髒手揉眼睛。
- 避免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等電子產品。
- 注意飲食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 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眼部不適,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苓桂朮甘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飲家眼目生雲翳,昏暗疼痛,上衝頭眩,臉腫,眵淚多者,加芣茨,尤有奇效,當以心胸動悸、胸脅支滿、心下逆滿等證為目的。…雀目證,亦有奇驗。」」
四物湯
- 1.《醫學入門》:「虛證,輕者枯黃繞睛,重者烏珠上一點圓翳,日中見之差小,陰處見之差大;或一點黑翳如小豆,疼痛淚出者,忌點。又肝虛雀目,曉明晚暗,乃所稟血虛有火也,年深則盲。黃風雀目者,木衰土盛,終當變黃脹而死,宜平胃散以平土氣,四物湯以補肝虛。經年瞳子色如金者,不治。」
平胃散
- 1.《醫學入門》:「虛證,輕者枯黃繞睛,重者烏珠上一點圓翳,日中見之差小,陰處見之差大;或一點黑翳如小豆,疼痛淚出者,忌點。又肝虛雀目,曉明晚暗,乃所稟血虛有火也,年深則盲。黃風雀目者,木衰土盛,終當變黃脹而死,宜平胃散以平土氣,四物湯以補肝虛。經年瞳子色如金者,不治。」
抑肝散
- 1.《保嬰金鏡錄》:「目鮮發搐眼眨,屬風熱相搏,先用柴胡梔子散,後用六味地黃丸。眼泡微腫,主久咳噁心,或脾疳食積,用五味異功散,補脾肺,兼肥兒丸,以消積滯。或目視不明,或雀目揩拭眉眼,此欲生風也,急用抑肝散以解之。睛尾紅絲,乃肝木勝脾土,先用四君子加柴胡、山梔,後用地黃丸。」
大黃蟅蟲丸
- 1.《皇漢醫學》:「治小兒疳眼生雲翳,瞼爛羞明,不能視物,並治雀目。」
五福化毒丹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二丸。每一歲兒,一丸分四服,用薄荷水化下。及瘡疹後,餘毒上攻口齒,涎血臭氣,以生地黃自然汁化一丸,用雞翎掃在口內。熱疳肌肉黃瘦,雀目夜不見物,陳粟米泔水化下。食後、臨臥服。」
- 2.《世醫得效方》:「治熱疳。肌肉黃瘦,雀目夜不見物。陳粟米飲化下。(方見前。)」
- 3.《醫學入門》:「一方有青黛、蛤蟆灰各二錢。熱疳黃瘦,雀目遇夜不見,或生瘡者,五福化毒丹,陳粟米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