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75)

回本書目錄

別論 (75)

1. 柴胡加芒硝湯之注釋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傷寒論》)

白話文:

若病人傷寒十三日仍未痊癒,胸肋滿悶,感到噁心嘔吐,每天下午出現潮熱,但之後出現輕微腹瀉。這本來是柴胡證的症狀,但是醫生用丸藥瀉下,卻沒有達到瀉下的效果,反而出現了腹瀉,這時就可以知道是醫生用丸藥瀉下的方法不正確。潮熱是實熱,應該先用小柴胡湯來解外感,隨後再用柴胡加芒硝湯來治療。(《傷寒論》)

【註】本條已解說於小柴胡湯條矣,今更補足之。東洞翁曰:「柴胡加芒硝湯,治小柴胡湯證而苦滿難解者。」又曰:「小柴胡湯證有堅塊者主之。」此說有理,故本方因之可活用矣。然《蕉窗雜話》云:「按先生於《傷寒論》柴胡加芒硝湯章云此證日脯所發潮熱。潮熱者,實也,則是證帶陽明胃實證矣,故宜用承氣湯。

白話文:

這條規則已在小柴胡湯條中解釋了,現在再補充一下。東洞翁說:「柴胡加芒硝湯,治療小柴胡湯證而腹脹難消的。」又說:「小柴胡湯證有堅塊的,主治。」這個說法有道理,所以本方可以活用。然而,《蕉窗雜話》說:「先生在《傷寒論》柴胡加芒硝湯章中說這個證是下午發生的潮熱。潮熱者,是實證,那麼這個證就是帶有陽明胃實證的意思,所以應該用承氣湯。

然胸脅滿而嘔證未去,故用芒硝加於大柴胡湯中,是即大柴胡、大承氣之合方中去厚朴之方也。」

白話文:

然而,患者的胸脅仍然滿悶,嘔吐的症狀還沒有消除,因此在「大柴胡湯」中加入芒硝,這就是「大柴胡加芒硝湯」,等於是「大柴胡湯」和「大承氣湯」的合方,但去除了厚朴。

吉益南涯、淺田宗伯二氏亦主張同說,非不有理。然肯定大柴胡加芒硝湯,非否定柴胡加芒硝湯也,二方俱宜隨證而活用之為是。

柴胡加芒硝湯方

小柴胡湯之方中加芒硝7克。

煎法用法同小柴胡湯。

白話文:

吉益南涯和淺田宗伯兩位醫師也主張同樣的說法,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然而,肯定大柴胡加芒硝湯,並不意味著否定柴胡加芒硝湯,兩種藥方都應該根據症狀來靈活使用纔是正確的。

在小柴胡湯的配方中加入芒硝 7 克。

煎服方法與小柴胡湯相同。

2.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之注釋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治瘧病發渴者,亦治勞瘧。(《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用於治療瘧疾發渴的人,也用於治療勞倦引起的瘧疾。(《金匱要略》)

治瘧病發渴者,即治瘧疾有渴證者之意。但此渴證,是虛熱所致,非實熱使然,故不加石膏而加瓜蔞根。去半夏者,因體液已枯竭,非有水毒也。又治勞瘧者,乃治疲勞困憊之義。仲景就本方之應用,不言及瘧疾以外者,是仲景將托此病而述其用途,非本病之外,不可用之之意也。

白話文:

治療瘧疾時出現口渴的症狀,就是治療瘧疾時有口渴的症狀的意思。但這種口渴的症狀,是虛熱引起的,而不是實熱引起的,所以不添加石膏,而添加瓜蔞根。去掉半夏,是因為體液已經枯竭了,並沒有水毒。另外,治療勞累性瘧疾,就是治療疲勞睏乏的意思。仲景根據這個藥方的應用,沒有提到除了瘧疾以外的其他症狀,這是仲景將這種疾病託付給來描述其用途,而不是本病之外不能用它的意思。

故宜用小柴胡湯之病證而無半夏證,有瓜蔞根證者,或加有疲勞困憊之狀者,特不限於瘧疾焉。凡一切病證而宜與此方者,即用之為佳。

白話文:

所以適合使用小柴胡湯,但沒有半夏証,有瓜蔞根証的症狀,或是有疲勞困頓的狀態,不只是限於瘧疾,凡是所有適合使用此配方的症狀,都可以使用,為最佳用藥。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小柴胡湯證渴而不嘔者。」

又尾臺氏《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此方與小柴胡湯異者,惟渴與嘔耳,宜照小柴胡標準而運用之。」

白話文:

東洞翁本方定義說:「用於治療類似小柴胡湯證,但有口渴而不嘔吐的症狀。」

尾臺氏《類聚方廣義》對本方的說明:「本方與小柴胡湯的不同之處,只在於口渴和嘔吐的區別。應參照小柴胡湯的標準來應用本方。」

如上所述,亦不外此意。余以本方加麥門冬、地黃,兼用第二黃解丸,而治肺結核之身體枯瘦,微咳虛熱,手掌足蹠煩熱者屢效。

白話文:

之前所提出的那些藥方,時至今日仍然適用。我現在使用以下藥方來治療肺結核:麥門冬、地黃、黃連解毒丸。在治療肺結核的過程中,這種藥方常常奏效,我已經多次使用。這種藥方可以治療身體瘦弱、輕微咳嗽、虛熱、手腳煩熱的症狀。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方

小柴胡湯方中去半夏加瓜蔞根5克。煎法用法同前。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再加麥門冬地黃方

前方中加麥門冬10克,地黃7克。煎法用法同前。

白話文: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

在小柴胡湯中,去除半夏,加入瓜蔞根 5 克。煎製和服用方法同前。

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再加麥門冬地黃

在上方的基礎上,再加入麥門冬 10 克,地黃 7 克。煎製和服用方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