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76)
別論 (76)
1. 柴胡桂枝湯之注釋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傷寒論》)
【註】
白話文:
傷寒六七天了,發燒,稍微惡寒,四肢關節痠痛,稍微嘔吐,心裏煩躁鬱結,外在的癥狀沒有消失的,應該用柴胡桂枝湯治療。(《傷寒論》)
【註】凡病,熱氣逼人,身皮熱,如烆火。惡寒,身皮冷,如坐冰。熱病,服柴胡湯。寒病,服桂枝湯。
本條之病證,是太陽桂枝證未去,已轉入少陽,與小柴胡湯證合併矣,故用桂枝湯與小柴胡湯之合方。如本方者,發熱微惡寒證,即二方證之相交錯者。凡傷寒經過六七日頃,為從太陽轉入少陽之時期。適此時,若完全轉入少陽,更不帶表證時,當往來寒熱,但本條病證已轉入少陽,尚未離表證,而桂枝湯證依然,故不往來寒熱,而為發熱微惡寒也。肢節煩疼者,四肢關節劇痛之意,以桂枝湯證為主也。
白話文:
這條病症,是太陽桂枝症狀未消除,已經轉入少陽,與小柴胡湯症狀合併了,所以用桂枝湯與小柴胡湯的合方。像本方患者,發熱微惡寒的症狀,就是兩種病證交錯的例子。凡是傷寒經過六七天左右,是從太陽轉入少陽的時期。適在這個時候,如果完全轉入少陽,不再有表症時,就會出現往來寒熱,但本條病證已經轉入少陽,尚未脫離表症,而桂枝湯症狀依然,所以不出現往來寒熱,而是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是指四肢關節劇烈疼痛,以桂枝湯症狀為主。
微嘔者,為桂枝湯證之乾嘔與小柴胡湯證心煩喜嘔之合併者。心下支結,心下痞硬之帶急迫者。而本條云心下支結,不云胸脅苦滿者,此係省略法,非無此證之意也。
白話文:
微嘔證狀,是指兼有桂枝湯證的乾嘔與小柴胡湯證心煩喜嘔的徵狀。心下支結,是指心下痞硬且伴隨急迫感。而本條說心下支結,不說胸脅苦滿,這是省略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這個徵狀的意思。
發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後自愈。(《傷寒論》)
【註】
白話文:
如果發汗過多,出現陽氣不足、胡言亂語的症狀,就不能再瀉下。應當給予柴胡桂枝湯,調節榮衛之氣,暢通津液,這樣才能逐漸自愈。(出自《傷寒論》)
謂發汗過多,為亡失體液。至於譫語者,不可瀉下,當與本方,調和血液、淋巴,且使疏通,則自愈也。不可下云者,恐或以此譫語,誤認為陽明胃實證而用大小承氣湯等下劑,故誡之也。
白話文:
說到發汗太多,是身體液體的喪失。至於胡言亂語的人,不可瀉下,應當與本方調和血液、淋巴,並且使之疏通,這樣才能自愈。不可下藥的原因是,擔心有人把這種胡言亂語誤認為是陽明胃實證,而使用大小承氣湯等瀉藥,所以要特別警告他。
尾臺氏《類聚方廣義》本方條云:「發汗多,亡陽譫語云云,是稟賦脆薄之人或見斯證,與表虛裡實之譫語相似而不同,宜審其證以施治。若屬表虛裡實者,宜選用調胃及大小承氣湯。此說可從。」
白話文:
尾臺氏在《類聚方廣義》的條目中指出:「大汗淋漓、陽氣虧損、胡言亂語等症狀,多見於體質虛弱之人,與表虛裡實之譫語相似,但又有不同。因此,在治療時需要仔細辨證。若是表虛裡實證,則宜選用調胃承氣湯或大小承氣湯。這種說法是可信的。」
《外臺》柴胡桂枝湯方,治心腹卒中痛者。(《金匱要略》)
【註】卒中痛者,突然疼痛之意也。
柴胡桂枝湯方
白話文:
《外台》記載,柴胡桂枝湯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心腹疼痛。
桂枝、黃芩、人參、芍藥、生薑、大棗各3克,甘草2.2克,半夏6.5克,柴胡8.5克。
白話文:
桂枝、黃芩、人參、芍藥、生薑、大棗各3公克,甘草2.2公克,半夏6.5公克,柴胡8.5公克。
煎法用法同前。
柴胡桂枝加石膏湯方
前方中加石膏20~100克。煎法用法同前。
【主治】治柴胡桂枝湯證而兼石膏證者,用本方自余始。
《傷寒緒論》曰:「傷寒,若脈浮緊而潮熱盜汗,則柴胡桂枝湯。」
求真按:「本方治脈浮弱者,但不能治浮緊。」
白話文:
煎煮方法和用法與前面的相同。
柴胡桂枝加石膏湯方
在前面的方劑中加入石膏20到100克。煎煮方法和用法同樣是前面的。
【主治】用於治療柴胡桂枝湯的症狀,同時兼有石膏的症狀,應選用這個方劑。
《傷寒緒論》提到:「對於傷寒,如果脈搏浮而緊,同時有潮熱和盜汗的情況,就應用柴胡桂枝湯。」
求真附註:這個方劑用於脈浮虛弱的情況,但不適用於浮緊的情況。
《三因方》曰:「柴胡加桂湯(余曰:『是即本方也』)治少陽傷風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口苦而渴,自汗,其脈陽浮陰弦者。」
白話文:
《三因方》中記載的柴胡加桂湯,是治療少陽傷風四、五天左右的藥方。少陽傷風的症狀包括身體發熱、怕風、頸項僵硬、脅肋以下部位感到飽滿、手腳溫熱、口苦、口渴、自汗,脈象表現為陽脈浮、陰脈弦緊。
《傷寒六書》曰:「陽明病,脈浮而緊,必潮熱,發作有時。但脈浮,必盜汗出,柴胡桂枝湯。」
《仁齋直指方》曰:「柴胡桂枝湯,腹中左右上下動氣築觸,不可汗下,用此湯。」
求真按:「此說但可供參考,不可妄信。」
《證治準繩》曰:「柴胡桂枝湯,治瘧,身熱,汗多者。」
求真按:「瘧疾身熱汗多者,有石膏劑證也,不可混同。」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柴胡桂枝湯,治小柴胡湯、桂枝湯之二方證相合者。」
求真按:「此說是也,足以為本方之定義。」
白話文:
《傷寒六書》曰:
陽明經出現病症,脈搏浮浮緊繃,必定會潮熱,發作時間固定。如果脈搏只出現浮象,必定會盜汗,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
《仁齋直指方》曰:
柴胡桂枝湯,針對腹部左右上下動悸積聚的情況,不適合發汗或瀉下,可以使用此湯。
求真按:
此說僅能作為參考,不可輕信。
《證治準繩》曰:
柴胡桂枝湯,用於治療瘧疾,身體發熱,出汗多的患者。
求真按:
瘧疾發熱出汗的人,有使用石膏藥劑的證據,不可混淆。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
柴胡桂枝湯,用於同時符合小柴胡湯和桂枝湯這兩方證候的患者。
求真按:
此說正確,可以作為此方定義的依據。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發汗期已失,胸脅滿而嘔,頭疼身痛,往來寒熱,累日不愈,心下支撐,飲食不進者,或汗下後,病猶未解,亦不增重,但熱氣纏繞不去,胸滿微惡寒,嘔而不欲食,過數日,若愈,若不愈者,間亦有之。當其發熱期之初,宜用此方,重覆取汗。」
求真按:「稟賦薄弱之人患感冒時,往往發生此證,非必誤治而後然也。」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這本書中,這個方劑條文記載:「發汗期已經過去,但胸脅部位還是感覺滿脹而嘔吐,頭疼、全身痠痛,時冷時熱,反反覆覆很多天都不見好轉,心臟以下部位感覺撐著,不能飲食;或者是在發汗治療過後,病情還沒有解除,也沒有加重,但就是有熱氣纏繞著不去,胸口滿悶、發冷,嘔吐不想吃東西,經過數天,有的人可能會痊癒,也有人不會痊癒。在發熱期剛開始的時候,就應該使用這個方劑,並重複發汗治療。」
稟賦虛弱之人患感冒時,往往發生此證,並非一定是誤治之後才得此症狀。
婦人無故憎寒壯熱,頭痛眩暈,心下支結,嘔吐噁心,肢體酸軟,或麻痹鬱鬱,惡於對人,或頻頻欠伸者,俗謂之血道,宜服此方,或兼瀉心湯。
白話文:
婦女沒有外在原因,就怕冷又有發熱,頭痛眩暈,心中憋悶煩躁,噁心嘔吐,四肢酸軟,或麻木不仁,心情鬱鬱寡歡,不喜歡跟人接觸,或頻繁打哈欠的,俗稱血道,應服用此方,或兼服瀉心湯。
求真按:「此證恐宜用小柴胡湯、桂枝茯苓丸之合方,或本方兼用瀉心湯(三黃丸),或本方兼用黃連解毒湯(黃解丸)為宜。蓋婦人之疾病,每有原因不明者,多由於瘀血。今將合方與本方之關係,列圖於下。」
小柴胡湯方 桂枝茯苓丸
白話文:
求真醫師說:「這個病例應當使用小柴胡湯、桂枝茯苓丸合劑,或者在本劑中加入瀉心湯(三黃丸),或者在本劑中加入黃連解毒湯(黃解丸)。因為婦女的疾病,常有原因不明的,多與血瘀有關。現在將合劑與本劑的關係,列成圖如下。」
小柴胡湯加減:桂枝茯苓丸
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 大棗 生薑 半夏 桂枝 芍藥 茯苓 牡丹皮 桃仁
白話文: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退燒止痛、抗菌消炎的作用。
黃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人參:具有補氣補血、益氣昇陽、健脾益肺、補虛扶正的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作用。
大棗: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胃、潤肺止咳的作用。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肺止咳、化痰止嘔的作用。
半夏:具有消炎止咳、祛痰、化痰的作用。
桂枝:具有解肌發汗、溫經通脈、散寒止痛的作用。
芍藥:具有養血柔肝、調經止痛、緩急止痛的作用。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
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作用。
柴胡桂枝湯方
治疝家腰腹拘急,痛連胸脅,寒熱休作,心下痞硬而嘔者。
求真按:「是仲景之所謂心腹卒中痛也,附以現代的病名,即熱性腸疝痛是也。」
白話文:
柴胡桂枝湯的方劑
**主治:**疝氣發作,腰腹部拘攣緊繃,疼痛延伸至胸脅,寒熱交替發作,心下痞塞堅硬,伴有嘔吐。
求真按:「求真」注:「這是仲景所說的『心腹卒中痛』,用現代病名來說,就是熱性腸疝痛。」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世醫雖為風藥之套方,然尚不誤,而以結胸之類證心下支結為目的之藥也。因有表證之殘餘,故用桂枝也(求真按:『雖非我藥之套方,然非無風味也』)。《金匱》有用於寒疝腹痛,即今之所謂疝氣者。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這本書裡有提到:「這個方子雖然是世醫用來治療風病的常用方子,但不算是誤用藥的方子,反而可以治療結胸的症狀,以鬆解心下阻塞的毛病為目的。因為還有表證的殘餘,所以用桂枝。(求真按:『雖然不是我常用的方子,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方子。』)《金匱要略》裡有提到,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寒疝腹痛,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疝氣。」
又腸癰將生,腹部一面拘急,肋下牽強,其熱狀似傷寒而非者,宜此方(求真按:『不僅闌尾炎初期之腹痛有效,其經過中用大黃牡丹皮湯等便反不通,而腹痛、噁心、嘔吐、上衝、發熱者,與之有速效。然此不過為一時的處置,即鎮痛後,亦可復與本方也』)。
白話文:
如果腸癰即將形成,腹部一面緊繃疼痛,肋骨下牽拉緊繃,發熱的症狀像是傷寒,但實際上並不是,應該使用這個方劑(求真按:『不僅闌尾炎初期的腹痛有效,其經過中使用大黃牡丹皮湯等便反不通,而腹痛、噁心、嘔吐、上衝、發熱者,與之有速效。然此不過為暫時性的處置,即鎮痛後,亦可再與本方合用』)。
又世醫用此方,適當《傷寒蘊要》之柴葛解肌湯,即小柴胡湯加葛根芍藥者是也(求真按:『感冒時,有時用柴胡桂枝湯,有用小柴胡湯加葛根、芍藥,即桂枝加葛根湯、小柴胡湯合方之機會。又如上述,可用葛根湯、小柴胡湯合方等,則不可預為肯定者也』)。又此方加大黃,用於婦人心下支結而經閉者,是奧道逸法眼之經驗也(求真按:『此證宜用小柴胡湯、桂枝茯苓丸之合方。若有大黃證,則更加之為佳』)。
求真按:「此證用柴胡桂枝湯加石膏,或用小柴胡加石膏湯與桂枝茯苓丸之合方,屢得奇效。」
白話文:
《溫知堂雜談》說:「風濕病導致四肢關節疼痛的患者,用柴胡、桂枝、蒼朮組成的藥方治療,效果顯著的很多,不必拘泥於風濕病的各種治療方法。風濕病剛剛發作時,大多適合用葛根、蒼朮組成的藥方治療,如果烏頭、附子、當歸、麻黃等藥物效果不佳,大多數情況下都適合用這個方子。因為柴胡桂枝湯的組成條例中提到四肢關節疼痛煩擾,而外在病因尚未消除的情況,所以使用此藥方。最近我經常使用這個方子,都收到了奇效。」
此症狀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加石膏,或使用小柴胡湯加石膏湯與桂枝茯苓丸共同搭配組合的方劑,屢屢獲得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