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風癇」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風癇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多發於兒童,以抽搐為主要表現。其發病原因主要與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調有關。臨床表現主要為突然發生的肢體抽搐,可伴有意識障礙、面色蒼白、口吐白沫、四肢僵直等症狀。

風癇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並結合相關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治療上以扶正祛邪、平肝熄風為主,可選用羚羊角、鉤藤、天麻、白朮等中藥進行治療。

風癇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注意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 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
  3.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4. 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

如果出現風癇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白朮散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小兒脾胃久虛,嘔吐泄瀉,頻並不止,津液枯竭,煩渴多燥,但欲飲水,乳食不進,羸困少力,因而失治,變成風癇,不問陰陽虛實,並宜服之。
  • 2.《嬰童百問》:「乾葛二芎余並一,參朮苓梅甘藿參,此是小方白朮散,渴兼吐利變風癇。
  • 3.《濟世全書》:「_七味白朮散_(主方),治小兒脾胃久虛,嘔吐瀉泄頻並不止,津液枯竭,發熱煩渴多燥,但欲飲水,乳食不進,羸困失治,變成風癇,不問陰陽虛實,並宜服之。

瓜蒂散

  • 1.《祖劑》:「又治小兒久患風癇,纏喉風痹,及大人風涎,潮熱發則不省人事,酒積食勞,黃疸,脾濕腫滿,勞熱上喘,肌熱咳嗽,中滿眩暈,膈實痰飲,痰厥頭痛,一切胸上病患,脈沉實,按之有力者,並約量劑料,輕重多少,服之。服之良久,涎自出矣。如涎不出,含砂糖一塊下咽,則涎出。
  • 2.《醫方集解》:「本方除赤豆,名獨聖散:治太陽中暍(音謁,暑也),身重痛而脈微弱(夏月傷冷水,水漬皮膚中,郁遏其外出之陽,反中入內,故身熱重痛,以瓜蒂㗜去胸中之水,則皮中之水自行)。本方除赤豆,加防風、藜蘆,名三聖散(子和)。本方除赤豆,加鬱金、韭汁,鵝翎探吐,亦名三聖散:治中風風癇,痰厥頭痛。
  • 3.《成方切用》:「)除赤豆,加防風藜蘆,名三聖散。(子和)除赤豆,加鬱金韭汁,鵝翎探吐,亦名三聖散,治中風風癇。痰厥頭痛,除赤豆。加全蠍五分,吐風痰。加淡豉,治傷寒煩悶。(瓜蒂梔豉皆吐劑。要知瓜蒂吐痰食宿寒,梔豉吐虛煩客熱。如未經汗下,邪郁胸膈而痞滿者,謂之實,宜瓜蒂散,此重劑也。

導赤散

  • 1.《類證治裁》:「又按《千金方》分陽癇陰癇。以先體熱,瘛瘲驚啼而後發,脈浮洪者,為陽癇,病在腑,易治。妙香丸。先身冷,不驚掣啼叫,病發脈沉微者,為陰癇,病在臟,難治。五生丸,引神歸舍丹。古方通治五癇,五癇丸、五色丸、六珍丹。風癇驟發,項強直視,此肝經有熱,咬牙者,瀉青丸合導赤散。

防風通聖散

  • 1.《玉機微義》:「宣明防風通聖散亦治風癇。

五味異功散

  • 1.《幼科折衷》:「弓反外形:主痰熱,心神恍惚,夾驚夾食,風癇痰盛,先以天麻防風丸祛外邪,又用五味異功散調中氣。
  • 2.《保嬰撮要》:「弓反外形:主痰熱,心神恍惚,夾驚夾食,風癇痰盛,先以天麻防風丸祛外邪,又用五味異功散調中氣。

瀉青丸

  • 1.《類證治裁》:「又按《千金方》分陽癇陰癇。以先體熱,瘛瘲驚啼而後發,脈浮洪者,為陽癇,病在腑,易治。妙香丸。先身冷,不驚掣啼叫,病發脈沉微者,為陰癇,病在臟,難治。五生丸,引神歸舍丹。古方通治五癇,五癇丸、五色丸、六珍丹。風癇驟發,項強直視,此肝經有熱,咬牙者,瀉青丸合導赤散。

三聖散

  • 1.《成方切用》:「)除赤豆,加防風藜蘆,名三聖散。(子和)除赤豆,加鬱金韭汁,鵝翎探吐,亦名三聖散,治中風風癇。痰厥頭痛,除赤豆。加全蠍五分,吐風痰。加淡豉,治傷寒煩悶。(瓜蒂梔豉皆吐劑。要知瓜蒂吐痰食宿寒,梔豉吐虛煩客熱。如未經汗下,邪郁胸膈而痞滿者,謂之實,宜瓜蒂散,此重劑也。
  • 2.《醫方集解》:「本方除赤豆,名獨聖散:治太陽中暍(音謁,暑也),身重痛而脈微弱(夏月傷冷水,水漬皮膚中,郁遏其外出之陽,反中入內,故身熱重痛,以瓜蒂㗜去胸中之水,則皮中之水自行)。本方除赤豆,加防風、藜蘆,名三聖散(子和)。本方除赤豆,加鬱金、韭汁,鵝翎探吐,亦名三聖散:治中風風癇,痰厥頭痛。
  • 3.《大方脈》:「_三聖散_,治中風,風癇,痰厥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