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理氣之劑第七 (5)

回本書目錄

理氣之劑第七 (5)

1. 七氣湯

(《三因方》。亦名四七湯)

治七情氣鬱,痰涎結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滿喘急,或咳或嘔,或攻衝作痛(七氣者:寒熱喜怒憂愁恚也。七情之病,令人氣結痰聚,陰陽不得升降,故有痞滿喘咳沖痛等證)。

白話文:

治療七情鬱結、痰涎凝結、咯不出、吞不下、胸悶氣急、有時咳嗽或嘔吐、有時胸痛或疼痛。(七情:寒、熱、喜、怒、憂、愁、恚。七情之病,使人氣滯痰凝,陰陽不能升降,故有痞滿、喘咳、胸痛等症狀。)

半夏(薑汁炒。五錢),厚朴(薑汁炒。三錢),茯苓(四錢),紫蘇(二錢。)加薑、棗煎。

白話文:

半夏(用薑汁炒過,五錢),厚朴(用薑汁炒過,三錢),茯苓(四錢),紫蘇(二錢。)加入薑和紅棗一起煎。

此手、足太陰藥也。氣鬱則痰聚,故散郁必以行氣化痰為先。半夏辛溫,除痰開鬱;厚朴苦溫,降氣散滿;紫蘇辛溫,寬中暢肺,定喘消痰;茯苓甘淡,滲濕益脾,通心交腎。痰去氣行,則結散郁解,而諸證平矣。

白話文:

這是治療手足太陰經的藥方。氣鬱則痰聚,所以化痰必須先以行氣化痰為目標。半夏辛溫,可以化痰開鬱;厚朴苦溫,可以降氣散滿;紫蘇辛溫,可以寬中暢肺,定喘化痰;茯苓甘淡,可以滲濕益脾,通心交腎。痰去氣行,則結散鬱解,而諸證平矣。

本方加白芍、陳皮、人參、桂心,亦名七氣湯(《三因》:治七情鬱結,陰陽反戾,吐利交作,寒熱眩運,痞滿噎塞)。

白話文:

此方加上白芍、陳皮、人參、桂心,又叫七氣湯(《三因》記載:用以治理七情鬱結、陰陽反逆、嘔吐腹瀉同時發生,寒熱交錯,心口堵塞、飲食不能下嚥等症狀的方劑)。

2. 四七湯

(《局方》。亦名七氣湯)

治七情氣鬱,痰涎結聚,虛冷上氣;或心腹絞痛;或膨脹喘急(《針經》云:胃絡不和,喘出於陽明之上逆;真元耗散,喘出於腎氣之上奔)。

白話文:

治療七種情緒鬱結,痰涎凝聚,虛寒氣往上逆;或心腹絞痛;或膨脹急促(《針經》說:胃絡不合,喘息出於陽明經氣上升;真元耗散,喘息出於腎氣上逆)。

人參,官桂,半夏(一錢),甘草(五分。)加薑煎。心腹痛加延胡索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

白話文:

人參:補氣益氣,益氣固脫。

官桂:溫暖心陽,散寒止痛。

半夏:化痰止嘔,燥濕化痰。

甘草:調和諸藥,補中益氣。

薑:發汗解表,溫中止嘔。

延胡索:活血止痛,行氣通絡。

組合之後,此方可以治療心腹疼痛。延胡索能活血行氣,疏通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此手太陰藥也。李士材曰:夫七情過極,皆傷其氣,丹溪以越鞠丸主之。而此獨異者,蓋郁久則濁氣閉塞,而清氣日薄矣,故雖痛雖膨,而不用木香、枳殼,用人參以壯主氣之臟肺;官桂以制謀慮之郁(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郁久肝火必盛,桂能平肝;郁久生痰),半夏為之驅逐,郁故不和,國老為之調停(甘草);況桂性辛溫,疏氣甚捷,鬱結者還為和暢矣。

湯名四七者,以四味治七情也(《玉機微義》曰:經云寒則氣收,宜辛散之,甘緩之,此治氣虛寒鬱藥也)。

白話文:

這是手太陰肺臟的藥方。李士材說:人體七情的變化過度強烈,都會損傷氣血,丹溪先生用越鞠丸治療。而這裏的處方卻有不同的考慮,因為憂鬱滯積已久,濁氣閉塞,清氣日漸消弱了,所以即使有疼痛、腫脹,也不用木香、枳殼,而是用人參來壯大肺臟這個主要臟腑;用官桂來壓制憂慮思慮的鬱結(肝臟是將軍之官,謀慮由此產生。憂鬱滯積已久,肝火一定會旺盛,桂枝能平肝;憂鬱滯積已久會生痰);用半夏來驅逐濁氣,因為鬱結所以不協調,國老(甘草)來調解;況且桂枝性辛溫,疏通氣血非常迅速,鬱結的人服用之後就會恢復和順暢通了。

3. 代赭旋覆湯

(仲景)

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汗吐下後,大邪雖解,胃氣弱而不和,虛氣上逆,故痞硬。噫氣,即俗所謂噯氣也)。

白話文:

治療傷寒發汗後,如果出現嘔吐或腹瀉,病邪去除後,心窩部位感覺鬱悶、堅硬,打嗝不止(發汗、嘔吐、腹瀉後,病邪雖然消除,但胃氣虛弱不協調,虛氣上逆,所以表現為心窩鬱悶、堅硬。打嗝,就是俗話說的反胃)。

旋覆花(即金沸草。三兩),代赭石(一兩),人參(二兩),甘草(三兩),半夏(半升),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旋覆花(又名金沸草,用量三兩),代赭石(用量一兩),人參(用量二兩),甘草(用量三兩),半夏(用量半升),生薑(用量五兩),大棗(用量十二枚)。

此足陽明藥也。成氏曰:硬則氣堅,旋覆之咸以軟痞硬;怯則氣浮,代赭之重以鎮虛逆(代赭色赤體重,又能養陰血,止反胃);辛者散也,生薑之辛以散虛痞;甘者緩也,人參、甘草、大棗之甘以補胃弱(《綱目》云:病解後痞硬噫氣,不下利者,用此湯;下利者,生薑瀉心湯。

白話文:

這是足陽明經的藥方。成氏說:硬則氣堅,旋覆花中的鹹性可以軟化痞塊;怯則氣浮,代赭的重性可以鎮壓虛逆(代赭顏色赤紅,質量較重,又能滋養陰血,止住反胃);辛者可以散開,生薑的辛性可以散開虛痞;甘者可以緩解,人參、甘草、大棗的甘性可以補益胃氣虛弱(《綱目》雲:疾病痊癒後,痞硬噫氣,不泄不利的,用此湯;泄瀉的,用生薑瀉心湯。

《活人》云:有旋覆代赭證或咳逆氣虛者,先服四逆湯;胃寒者,先服理中湯;後服此湯為良。周揚俊曰:予每借之以治反胃噎食氣逆不降者,神效)。

白話文:

《活人》一書中說:有旋覆代赭證或咳嗽打嗝、氣虛的人,先服用四逆湯;胃寒的人,先服用理中湯;然後服用這個湯藥見效好。周揚俊說:我每次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反胃、噎食、氣逆不降的人,都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