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百問》~ 卷之十 (12)
卷之十 (12)
1. 瘡疹,第一百問
或用防風天麻丸亦可。如一、二日疹出,紅點如麻子,大小不一等者輕,一齊並出,密甚者重,並服四聖散;及泄瀉者、紫草木香湯,或四君子湯加木香、丁香;如冷戰出不透者,加官桂;有驚熱出透者,快斑散治之,內有蟬蛻者也。
三、四日瘡疹出不透者,四聖散;皮膚冷者,加木香、肉桂,更須活血散,溫酒紫草湯調下,以助藥力,則出快;如欲止痛,用溫熱水調下;如紫色黑陷內熱者,大便秘者,用龍膽膏,豬心血、辰砂、腦子研細末,木香湯調下可也,或用豬尾膏亦可,如內無大熱,不可輕服也。常用胡荽酒噴幃帳及身上為佳,不可噴面上以辟惡氣耳。
又燒蒼朮,降真香亦佳。五六日痘瘡焮甚,但服芍藥甘草湯定痛,多服不妨,卻服甘露飲數服,或口內有膿瘡,咽喉腫痛,不能乳食者,並皆治之。七八日瘡焮透,略爛,方可服地黃湯;大便秘者、可服消毒飲。凡痘根窠紅活,光澤明淨者輕;如損陷稠密,灰白色,瀉渴者重。
無熱者,可服四物湯,用麥門門、防風、蟬蛻等劑。九日十日有熱甚,可服犀角地黃湯、消毒飲,便利者不可服;小便不通者,大連翹湯加減服,以小便利為度,導赤散、羌活散、皆可服;熱甚者、小柴胡湯,渴甚者、白虎湯;大便秘甚數日不通者,宣風散一服便可,間服前藥;痘瘡長足肥滿蒼臘色者輕,寒戰悶亂腹脹,煩渴喘急咬牙者重。
十一日十二日,痘瘡當靨,瘡痂欲落而欲愈也;若痘瘡欲靨之間,或不能靨,或腹脹煩渴,或泄瀉氣促者,不可與蜜水瓜果等冷物,食之即死;當與木香散,異功散,加減服之。凡小兒先發搐、而後發瘡者也,如瘡已瘥、而後發搐,或吐或瀉者死;先發熱而後出瘡者存,瘡已發而後泄不止者亡。
瘡瘥而忽瀉膿血痂皮者順腹中有瘡生,瀉血而水穀不消者逆(脾胃虛也),或瀉血而瘡壞無膿者亦不可救(胃爛也)。要知陽明主肌肉,胃氣不可一日不強也。凡出瘡疹,先須護眼,或用辰砂、或用胭脂,以塗眼眶,內有紅花以活血尤妙。如痘瘡入眼,宜與決明散、紫貝散;瘡痂欲落不落,則用酥油或白蜜時時潤之,可揭則揭去;若失潤揭遲,痂才硬則成瘢痕,仍用滅瘢藥敷之。
切不可與雞鴨卵與食,食則即時目盲,瞳子如卵白色,其應如神;亦不可再食豬肉,不可不戒也。中間錢氏有百祥丸下之,及有用人牙齒之藥、切不可輕服,甚以為戒也,不若用獨聖散與牛李膏為愈。或痘疹已發,為風冷所傷,榮衛不和,或為宿食所傷,內氣壅遏,以致冰硬者,調解散主之。如瀉不止,用參苓白朮散加木香可也,四君子湯加木香、豆蔻亦妙。
雖然瘡黑本為惡症,治之有方。猶有幸而生者。至於調衛之際,乳母不能禁口,流毒於兒;或粥食乳哺不時,使之飢虛;或衣被不周,致傷風冷;以至閨房有觸,外邪有犯,則以冰硬變壞而歸腎,自我致寇,又誰咎耶!能調衛者,以溫散湯劑,釀乳飲之,謹護風寒,使之氣體通和;其於粥餌,則勿令飽而氣實,飢而氣虛,斯為得矣。然瘡曰聖瘡,七日熱而發,七日疱而干,又七日平復如舊矣。
白話文:
瘡疹,一百問
可以用防風天麻丸。疹子在一兩天內長出來,紅點像麻子,大小不一者病情較輕;疹子一起長出來,密密麻麻者病情較重,需服用四聖散;如果伴隨腹瀉,則服用紫草木香湯或四君子湯加木香、丁香;如果疹子因寒邪入侵而發不出來,需加入官桂;若因熱邪入侵而疹子出透,則用快斑散治療,此方中含有蟬蛻。
三到四天疹子發不出來,服用四聖散;皮膚冰冷者,加木香、肉桂,還需服用活血散,用溫酒調和紫草湯送服,以增強藥效,使疹子快速發出;如果想止痛,用溫水送服;如果疹子呈紫黑色下陷,內有熱邪,大便秘結,則服用龍膽膏,將豬心血、辰砂、腦髓研成細末,用木香湯送服,或者用豬尾膏,但如果體內沒有明顯的熱邪,不可輕易服用。常用芫荽酒噴灑帳幔和身上以驅除邪氣,但不可噴在臉上。
也可燒蒼朮或降真香。五六天痘瘡腫脹嚴重,服用芍藥甘草湯止痛,多服用無妨,再服用甘露飲數次。如果口腔內有膿瘡,咽喉腫痛,不能吃奶喝粥,也用此法治療。七八天瘡腫脹透出,略微潰爛,才能服用地黃湯;大便秘結者,服用消毒飲。痘根紅潤有光澤者病情較輕;如果痘根凹陷稠密,呈灰白色,伴隨口渴者病情較重。
沒有發熱者,可以服用四物湯,並配合麥門冬、防風、蟬蛻等藥物。九到十天若發熱嚴重,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消毒飲,但若大便溏瀉則不可服用;小便不通者,服用加減大連翹湯,以小便通暢為度,導赤散、羌活散也可以服用;熱邪很重者服用小柴胡湯,口渴嚴重者服用白虎湯;大便秘結數天不通者,服用宣風散一劑即可,間隔服用之前的藥物;痘瘡長得飽滿肥大,呈青黑色者病情較輕;寒戰、煩躁、腹脹、口渴、氣喘、咬牙者病情較重。
十一天到十二天,痘瘡將要結痂,瘡痂將要脫落,病情將要痊癒;如果痘瘡將要結痂時,不能結痂,或伴隨腹脹、口渴、腹瀉、氣促等症狀,不可食用蜜水、瓜果等寒涼食物,吃了就會死;應該服用木香散、異功散加減服用。小孩先抽搐然後出疹者,如果疹子已痊癒,之後又抽搐、嘔吐、腹瀉者會死亡;先發熱後出疹者可以存活,疹子已發出後腹瀉不止者則會死亡。
疹子痊癒後突然腹瀉膿血及痂皮者,是順氣(腹中有瘡瘍);腹瀉出血,但飲食不消化者是逆(脾胃虛弱);腹瀉出血,瘡瘍潰爛,沒有膿液者則不可救治(胃已潰爛)。要知道陽明經主肌肉,胃氣不可一日不強。凡是出疹子,首先要保護眼睛,可以用辰砂或胭脂塗抹眼眶,加入紅花活血更好。如果痘瘡入眼,宜服用決明散、紫貝散;瘡痂將要脫落但脫落不了,則用酥油或白蜜經常潤澤,可以揭掉就揭掉;如果沒有潤澤而延遲揭掉,瘡痂變硬就會留下疤痕,需用去疤藥物敷貼。
絕對不可吃雞蛋鴨蛋,吃了就會立刻目盲,瞳孔像雞蛋一樣發白,這反應如同神明一般;也不可再吃豬肉,不可不戒。中間有錢氏百祥丸及用人牙齒製成的藥物,絕對不可輕易服用,要特別警惕,不如用獨聖散和牛李膏效果好。如果痘疹已經發出,因為風寒侵襲,榮衛不調,或因宿食停滯,內氣壅塞,導致疹子冰硬,則用調解散治療。如果腹瀉不止,用參苓白朮散加木香;四君子湯加木香、豆蔻也很好。
雖然瘡黑是惡症,但只要治療得法,還是有幸存的機會。至於調養身體的方面,奶媽不能忌口,毒素會傳給孩子;或粥食乳哺不規律,使孩子飢餓虛弱;或衣被不周,受風寒侵襲;甚至閨房有觸犯,外邪入侵,就會導致疹子冰硬壞死,歸於腎臟,這是自己造成的禍患,又能怪誰呢?能調養身體的人,用溫和的散劑湯藥,釀製乳汁給孩子喝,謹慎保護孩子不受風寒,使孩子氣血通暢;至於粥食,不要讓孩子吃得太飽,以免氣血壅盛,也不要讓孩子太餓,以免氣血虛弱,這樣就對了。所謂聖瘡,七天發熱,七天起泡,又七天恢復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