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崩中漏下」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崩中漏下是中醫學的病症名,是指由於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導致精血下流,出現崩漏、白帶等症狀。

崩中漏下的症狀主要有:

  • 崩漏:指的是月經過多或不止,或經期提前或延後,或經血量多、色鮮紅、質稀薄,或伴有頭暈、心悸、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 白帶:指的是陰道分泌物增多,色白、質稀薄,或伴有腰酸、下腹墜脹、痛經等症狀。

崩中漏下的病因主要有:

  • 脾胃虛弱:由於脾胃虛弱,運化水谷精微功能失常,導致精血下流,出現崩漏、白帶等症狀。
  • 氣血不足:由於氣血不足,不能濡養沖任,導致沖任失調,出現崩漏、白帶等症狀。
  • 肝腎陰虛:由於肝腎陰虛,精血不足,導致沖任失調,出現崩漏、白帶等症狀。

崩中漏下的治療方法主要有:

  • 補益脾胃:可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方藥。
  • 補益氣血:可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方藥。
  • 滋陰養血:可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方藥。

崩中漏下是中醫學的常見病症,治療方法較多,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㽲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 2.《奇效良方》:「益營衛,滋氣血。治月水不調,臍腹㽲痛,婦人經病,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產惡露過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產後血塊不散,或亡血過多,惡露不止,四物湯加茱萸煎服,若陽臟少使茱萸,若陰臟多使茱。一方加香附子,治諸虛不足,並皆治之。
  • 3.《祖劑》:「調益營衛,滋養氣血,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腹臍㽲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
  • 4.《兒科要略》:「(二十三)四物湯,治一切失血體弱,或血虛發熱,肝邪升旺,或癰疽潰後,晡熱作渴,及婦人月經不調,臍腹㽲痛,腰中疼痛,或崩中漏下,或胎前腹痛下血,產後血塊不散,惡露不止,凡屬於血液虧少之病皆可治。
  • 5.《濟陰綱目》:「_四物湯_,治婦人衝任虛損,月水不調,經病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臍腹㽲痛,或腰足中痛,或崩中漏下,及胎前產後諸證。常服益榮衛,滋氣血。若有他病,隨證加減。
▼ 展開更多

桂枝茯苓丸

  • 1.《經方例釋》:「〔案〕此麥門冬湯去米、棗,合吳茱萸湯去棗,又合膠艾湯去地、艾,加桂、丹二味也。而桂、丹並用,又為桂枝茯苓丸下癥之法,殆婦人方中之大劑歟,故為調經,崩中漏下,帶下之總方。《本經》麥冬,主心腹結氣。近徐大椿說:此結氣為燥結之氣。泉謂:唇口者,胃之部,唇口乾燥,則燥結之氣在胃。

芎歸膠艾湯

  • 1.《證治摘要》:「芎歸膠艾湯,治崩中漏下。去血過多。加三七或加附子。或兼用犀角。

赤石脂禹餘糧湯

  • 1.《女科切要》:「虛煩不眠者,四物加人參、淡竹葉。發寒熱者,四物加柴胡。崩中漏下五色者,用赤石脂禹餘糧湯。

生地黃湯


固經丸

  • 1.《成方便讀》:「固經丸,炙龜板(四兩),芍藥(酒炒),黃柏(酒炒各二兩),酒芩(二兩),制香附,樗皮(各五錢),酒丸。治經行不止,及崩中漏下,紫黑成塊等證,而屬於火者。夫崩中一證,有因氣虛,血不固而下陷者,有因熱盛,血為熱逼而妄行者,有因損傷肝脾、衝任之絡,而血驟下者,當各因所病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