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鼻涕」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鼻涕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常見症狀,多因外感風寒、風熱、燥邪等侵襲所致。臨床表現為鼻塞流涕,清稀或黏稠,色白或黃,可伴有頭痛、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

根據鼻涕的性狀、顏色、量等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證候:

  • 風寒鼻涕:鼻塞流清涕,頭痛、身倦、畏寒、無汗等。
  • 風熱鼻涕:鼻塞流黃涕,頭痛、發熱、咽痛、咳嗽等。
  • 燥邪鼻涕:鼻塞流稠涕,鼻癢、乾燥、灼熱等。

治療上,可根據不同證候辨證施治,常用中藥有辛夷、蒼耳子、白芷、薄荷、菊花、金銀花、連翹、牛蒡子等。

此外,鼻涕還可以是其他疾病的表現,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等。因此,如果出現鼻涕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逆湯

  • 1.《醫法圓通》:「一治鼻涕如注、面白少神。夫鼻涕一症,原有外感、內傷之別。此則面白無神,明是真陽衰於上,不能統攝在上之津液,四逆湯力能扶坎中真陽,陽旺自能統納,故治之而愈。

麻黃附子細辛湯

  • 1.《醫法圓通》:「一治鼻涕如注、面白少神。夫鼻涕一症,原有外感、內傷之別。此則面白無神,明是真陽衰於上,不能統攝在上之津液,四逆湯力能扶坎中真陽,陽旺自能統納,故治之而愈。

理中湯

  • 1.《治痢捷要新書》:「張石頑曰:痢如膠凍、鼻涕、魚腦者,冷痢也,照虛寒痢治之(理中湯加木香、沈香、豆護、砂仁)。
  • 2.《雜病源流犀燭》:「白則如鼻涕,如凍膠,此由氣分致病,亦名冷痢(宜先用沉香、木香、蔻仁、砂仁,次用理中湯加木香)。甚有不能食者(宜肉果、陳米)。赤白痢則赤白各半,此由冷熱不調也(宜小駐車丸)。又有水穀痢,由脾胃氣虛,不能消化水穀,糟粕不聚,變而為水穀痢也。飧泄亦曰水穀痢,當參看(宜保和丸)。
  • 3.《病機沙篆》:「裡急而至圊反不能即出者,氣滯也,疏通為主;裡急而頻見汙衣者,氣脫也,補澀為主。後重而至圊稍減者,火迫也,黃連為主;後重至圊而轉增者,下陷也,升麻為主。積如膠凍或如鼻涕,此為冷痢,先用木香、沉香、豆蔻、砂仁、厚朴,次用理中湯加木香。
  • 4.《濟陽綱目》:「_戴_,云:白痢下如凍膠,或如鼻涕,此屬冷痢,宜先多飲除濕湯加木香一錢,吞感應丸,繼進理中湯。亦有下如魫(音審,魚子)色或如臘茶色者,亦宜用前白痢藥。白臘治後重白膿。

金沸草散

  • 1.《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子懸上升,悶而滿飽,投紫蘇飲,又名八寶。其餘三疾,各有方妙,遇之最奇,用之最巧。產後血風,百日疼痛,五積交加,投之必中。咳喘傷風,濃痰鼻涕,金沸草散,謂之良劑。一得身孕,月水復乘,血有餘也,漏胎撰名。腹中有塊,血氣之結,或為胕癖,溫經益氣,削除其積,元氣若虛,且從姑息。

大菟絲子丸

  • 1.《古今名醫匯粹》:「然真陰者,東垣未之論。真陰虛,惟六味丸以補腎水,滋腎丸又所當禁。黃柏、知母,恐其苦寒泄水。又忌淡味滲泄之藥。有真陽虛者,須八味丸。戴氏云:有似淋非淋,便中似鼻涕之狀,此乃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絲子丸、鹿茸丸。戴氏亦用褚侍中之法也。
  • 2.《馮氏錦囊秘錄》:「如真陽虛者,須八味丸。褚氏曰:陰也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道澀如淋,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戴氏云:有似淋非淋,便中有如鼻涕之狀,此乃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絲子丸,鹿茸丸,戴氏亦得褚氏之法也。
  • 3.《古今名醫彙粹》:「然真陰者,東垣未之論。真陰虛,惟六味丸以補腎水,滋腎丸又所當禁。黃柏、知母,恐其苦寒泄水。又忌淡味滲泄之藥。有真陽虛者,須八味丸。戴氏云:有似淋非淋,便中似鼻涕之狀,此乃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絲子丸、鹿茸丸。戴氏亦用褚侍中之法也。
  • 4.《雜病廣要》:「有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便中有如鼻涕之狀,此乃精溺俱出,精塞竅道,故便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絲子丸、鹿茸丸之類。然此即膏淋,謂其非淋亦不可。(《要訣》)

菟絲子丸

  • 1.《醫宗必讀》:「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如鼻涕,此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快而痛,鹿角霜丸、大沉香散、沉香丸、海金沙散、菟絲子丸,隨證選用。

沉香散

  • 1.《醫宗必讀》:「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如鼻涕,此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快而痛,鹿角霜丸、大沉香散、沉香丸、海金沙散、菟絲子丸,隨證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