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沙篆》~ 卷上 (10)
卷上 (10)
1. 十一、厥有八症
陽氣衰乏者,陰必湊之,令人五指至膝上皆寒,名曰寒厥,是寒氣逆於上也,宜六物附子湯主之。附子、肉桂、防己、炙甘草、白朮、茯苓。
陰退則陽進,故陰氣衰於下則陽往湊之,故令人足下熱也,熱甚則循三陰經而上逆,謂之熱厥,宜大補丸主之。黃柏一味,炒褐色為末作九。
白話文:
陽氣不足的人,陰氣就會聚集,導致五指到膝蓋以上都冰冷,稱為寒厥,這是寒氣逆流到上半身。應該用六物附子湯治療,藥材包括附子、肉桂、防己、炙甘草、白朮、茯苓。
陰氣退去則陽氣進來,所以陰氣衰弱在下半身,陽氣就會往上聚集,導致腳底發熱。熱氣過盛就會沿著三陰經向上逆流,稱為熱厥,應該用大補丸治療,藥材是炒成褐色的黃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九克。
肝藏血而主怒,怒則火起於肝,載血上行,故令血菀於上,是血氣亂於胸中,相薄而厥逆也,謂之薄厥,宜蒲黃湯主之。蒲黃一兩,炒褐色,清酒十大杯熱沃之,溫服。
諸動屬陽,故煩勞則擾乎陽而陽氣張大,陽氣張大則勞火亢矣,火炎則水乾,故令精絕,是以遷延闢積,至於夏月,內外皆熱,水益虧而火益亢,孤陽厥逆,如煎如熬,故曰煎厥,宜人參固本丸主之。人參二兩,天麥二冬、生熟二地各四兩為末,蜜丸桐子大。
白話文:
肝臟儲藏血液,並且主導人的怒氣,生氣時肝火就會上升,將血液帶往上半身,因此血液就會上涌,導致胸腔內血氣混亂,互相摩擦衝撞,就會出現厥逆的症狀,稱為薄厥,可以用蒲黃湯治療。蒲黃一兩,炒成褐色,用十杯熱清酒浸泡服用,溫熱飲用。
各種活動都屬於陽氣,因此過度勞累就會擾動陽氣,使陽氣擴散,陽氣擴散就會導致勞火上升,火氣旺盛就會導致體內津液枯竭,進而導致精氣不足,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積聚在體內,到了夏季,內外都熱,體內津液更加不足,火氣更加旺盛,孤陽無所依附,就會出現厥逆,像是被煎熬一樣,稱為煎厥,可以用人參固本丸治療。人參二兩,天麥冬、二冬、生熟地各四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
五屍之氣,暴注於人,亂人陰陽血氣,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形氣相離,不相順接,故令暴厥如死,名曰屍厥,宜二十四味流氣飲及蘇合香丸主之。流氣飲:丁香、肉桂、草果、麥冬、赤茯、木通、檳榔、枳殼、厚朴、木瓜、青皮、陳皮、大腹皮、木香、蓬莪朮、人參、白朮、甘草、白芷、紫蘇、香附、菖蒲、半夏(制)、藿香。
白話文:
五種屍氣突然侵襲人體,擾亂人體陰陽血氣,導致上半身陽氣阻滯,下半身陰氣破散,形神分離,無法相互協調,因此造成突然昏厥,如同死亡一般,稱為屍厥。治療應以二十四味流氣飲和蘇合香丸為主。
流氣飲的藥材包括:丁香、肉桂、草果、麥冬、赤茯、木通、檳榔、枳殼、厚朴、木瓜、青皮、陳皮、大腹皮、木香、蓬莪朮、人參、白朮、甘草、白芷、紫蘇、香附、菖蒲、半夏(制)、藿香。
蘇合香丸:沉香、青木香、烏犀角、香附子、丁香、硃砂、白朮、訶黎勒、白檀香、麝香、蓽茇、龍腦、安息香、蘇合香各二兩,熏陸香一兩,為末,蜜丸聽用。
寒痰迷困,四肢逆冷,名曰痰厥,宜姜附湯主之。
胃寒即吐蛔蟲,名曰蛔厥,宜理中湯加川椒五粒,檳榔五分,吞烏梅丸。
白話文:
蘇合香丸
配方:
沉香、青木香、烏犀角、香附子、丁香、硃砂、白朮、訶黎勒、白檀香、麝香、蓽茇、龍腦、安息香各二兩,燻陸香一兩,研成細末,用蜂蜜做成丸劑服用。
功效:
此丸用於治療寒痰迷困,四肢逆冷,稱為痰厥的症狀。
治療痰厥的方劑:
宜用姜附湯治療。
功效:
此方用於治療胃寒導致吐蛔蟲,稱為蛔厥的症狀。
治療蛔厥的方劑:
宜用理中湯加川椒五粒,檳榔五分,並服用烏梅丸。
姜附湯:乾薑、生附子煎服。烏梅丸:烏梅(去核)三十個,人參、細辛、黃柏、附子(炮)、桂枝各六錢,乾薑(炮)一兩,當歸、蜀椒(淨)各四兩,為末蜜丸。理中湯:人參、甘草,白朮、乾薑,水煎。送烏梅丸。
氣為人身之陽,一有怫鬱,則陽氣不能四達,故令手足厥冷,與中風相似,但風中身溫,氣中身冷耳,名曰氣厥,宜八味順氣散主之。白芷、臺烏藥、青皮、陳皮、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水煎服。
白話文:
服用乾薑和生附子煎。烏梅丸是用烏梅、人參、細辛、黃柏、炮附子、桂枝、炮乾薑、當歸和蜀椒製成蜜丸。理中湯則是用人參、甘草、白朮、乾薑水煎。服用烏梅丸時,要搭配理中湯一起服用。
氣是人體的陽氣,如果氣鬱結不通,陽氣就無法暢通全身,就會導致手腳冰冷,症狀跟中風相似。但中風患者體溫會偏高,氣厥患者則會感到身體冰冷,這叫做氣厥,可以用八味順氣散來治療。八味順氣散是由白芷、臺烏藥、青皮、陳皮、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組成,水煎服即可。
針法:四肢厥逆,脈伏,宜用圓利針,針復溜穴,針至骨處,候回陽脈出針。
灸法:氣海、腎俞、肝俞。
白話文:
針刺療法:當四肢冷得像反轉過來一樣(指手腳冰冷),脈搏很微弱甚至無法探測到時,應該使用圓滑而尖銳的針,在「復溜」穴位上進行刺激。在施術過程中要讓針深入到接近骨骼的地方,等到感受到陽性的脈象再拔除針頭。 艾灸療法:可以對「氣海」、「腎俞」和「肝俞」三個穴位進行艾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