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脊骨」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脊骨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以腰背疼痛為主要症狀,常伴有下肢麻木、無力等。其病因多為外感風寒濕邪侵襲,或因勞累過度、久坐久站、外傷等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塞,而引發本病。

臨床上常見的脊骨證候有:

  • 腰痛:腰部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後側,常伴有腰部僵硬、活動受限。
  • 背痛:背部疼痛,可放射至肩部、上肢,常伴有背部僵硬、活動受限。
  • 下肢麻木、無力:下肢麻木、無力,可伴有走路不穩、跌倒等。

治療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辨證施治,常用中藥有獨活寄生湯、桂枝加葛根湯、五加皮散等。此外,針灸、推拿、按摩等療法,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脊骨是中醫古代疾病,雖然發病率不高,但病程較長,治療起來比較棘手。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同時要注意腰背保暖,避免受寒。如果出現腰背疼痛等症狀,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苓桂朮甘湯

  • 1.《皇漢醫學》:「足或腰仍動劇者,臥時則脊骨邊戰動,或一身中經脈跳動,有耳鳴逆上之候者,凡本論所謂久而成痿之任何證候,此方皆可百發百中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

  • 1.《皇漢醫學》:「《方機》本方之主治曰:「惡寒,或身體不仁,或手足逆冷,而心下堅者,及有痰飲之變者,四肢惰痛,惡寒甚者。世俗所謂勞咳(脊骨之灸)骨蒸,惡熱惡寒,心中鬱鬱,(此處文字不明)心下痞堅者(南呂),無痞堅者(以解毒散及紫圓時時攻之)。」

四逆散

  • 1.《皇漢醫學》:「一女子脊骨六七椎之上,突起如覆杯,胸膈亦高張,氣分因而鬱塞,不能工作,腹裡拘急,背覺強硬,伸屈不靈。余與四逆散加鉤藤、羚羊角,兼用大陷胸丸,經過旬日,胸腹寬快。但氣色不甚旺,益進前方,脊骨凹沒,身體如故。

六味地黃丸

  • 1.《醫方集解》:「一陽生於二陰之間,所以成乎坎而位於北也。李時珍曰:命門為藏精系胞之物,其體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脊骨第七節兩腎中央,系著於脊,下通二腎,上通心肺,貫腦,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內經》所謂七節之旁中有小心是也。

大補陰丸

  • 1.《醫方集解》:「此足少陰藥也。四者皆滋陰補腎之藥,補水即所以降火,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也。加脊髓者,取其能通腎命,以骨入骨,以髓補髓也人身腎命、繫於脊骨。
  • 2.《成方切用》:「四者皆滋陰補腎之藥,補水所以降火,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加脊髓者,取其能通腎命,以骨入骨,以髓補髓也。(人身腎命,繫於脊骨。)
  • 3.《馮氏錦囊秘錄》:「四者皆滋陰補腎之藥。補水即所以降火,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也。加脊髓者,取其能通腎命,以骨入骨,以髓補髓,蓋人身腎命,繫於脊骨也。此方惟右尺洪大有力者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