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20)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20)

1. 麻子仁之醫治效用

本藥中含植物性脂肪油,故即兼為黏滑性緩下藥,有緩弱消炎作用。由下列各說可知此義。

白話文:

此中藥含有植物性脂肪油,因此它具有黏滑性緩下作用,具有一點輕微的消炎作用。下列的各種說法可以證明這個意思。

《本草綱目》曰

麻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潤五臟,利太陽,風熱結燥及熱淋。(士良)

通乳汁,催生難產。(日華)

潤肺。(孟詵)

《本草備要》曰:「大麻仁,甘、平、滑,為利脾胃大腸之藥,而緩脾、潤燥,治陽明病胃熱,汗多而便難。」

白話文:

麻仁

性味:甘、平,無毒。

主治

  • 滋潤五臟,利於太陽經。
  • 治療風熱結燥和熱淋。(《士良》)
  • 通乳汁,催促難產。(《日華》)
  • 潤肺。(《孟詵》)

《本草備要》載:「大麻仁,味甘、性平、滑,可用於治療脾胃和大腸疾病,緩解脾氣、滋潤腸道,主治陽明經胃熱、出汗過多、排便困難等症狀。」

2. 麥門冬湯之注釋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如果火氣逆行上衝,咽喉不利,想要阻止反逆之火下行,應該服用麥門冬湯。(出自《金匱要略》)

[枯涸]:衰老、耗盡。 [神]:精神、意識。 [生髮]:頭髮生長。 [元氣]:生命的根本能量。 [脾腎]:中醫五臟中的脾臟和腎臟,負責營養和生殖功能。 [膏澤]:滋潤、養護。 [血脈]:經絡和血管。 [通利]:暢通無阻。 [先後天精氣]:先天由父母遺傳,後天由飲食作息獲得的精氣。 [鬱積]:積聚、阻塞。 [暢達]:通暢無阻。 [服食]:服用藥物或補品。 [補益]:補充和增強。 [虧虛]:不足、虛弱。 [病]:疾病。 [得]:得到、接受。 [施]:給予、提供。

《外臺》無「者」字,可去之。又可解作「火逆上氣,咽喉不利者,麥門冬湯主之,止逆下氣也。」火逆者,火逆於上也。上氣者,此處雖作為濕熱上衝之義,但《傷寒雜病辨證》云:「上氣者,如麥門冬湯之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是也。」故古書往往咳嗽與上氣連言。《周禮》天官疾醫職,嗽上氣。

白話文:

《外臺》中沒有「者」字,可以去掉它。又可以解釋為「火逆上氣,咽喉不利的人,麥門冬湯為主,止逆下氣。」火逆的人,是火逆於上的人。上氣的人,這裡雖然作為濕熱上衝的意思,但《傷寒雜病辨證》說:「上氣的人,如麥門冬湯的火逆上氣,咽喉不利就是。」所以古書中常把咳嗽和上氣連在一起說。《周禮》天官疾醫職,嗽上氣。

鄭注云:「上氣者,逆喘也。」《素問‧五藏生成篇》:「咳嗽上氣。」張氏云:「上氣,喘息也。」如上述,是寓喘息(非現今之喘息發作也)之意。又咽喉不利者,咽喉內不豁利也。所以致之者,因咽喉黏膜枯燥與有痰氣也。故全文大意為火伴濕熱上逆而痰喘,致咽喉內不豁利者。

白話文:

鄭注說:「上氣,就是逆喘。」《素問‧五藏生成篇》中提到:「咳嗽上氣。」張氏說:「上氣,就是喘息。」如上所述,蘊含喘息(不是現在所說的喘息發作)的意思。又咽喉不利的人,就是咽喉內部不通暢。導致這種情況的因素是,咽喉黏膜乾燥並且有痰。所以全文的大意是,火伴濕熱上逆而痰喘,導致咽喉內部不通暢。

若用本方,則此證因滋潤鎮降而至於治也。

《玉函經》曰:『病後勞復,發熱者,麥門冬湯主之。』

【註】

白話文:

如果使用這個方劑,那麼這個症狀是因為滋潤、鎮壓、清降而得到治療的。

《玉函經》記載:「生病後勞累復發,發燒的,以麥門冬湯為主方。」

病後者,熱病後也。勞復者,由不攝生而再發也。全文,熱病雖大半瘥,但尚未完全恢復,敢不攝生致再發熱者,本方為主治也。然本方非該證之特效藥,故不認為陽虛,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之傾向,與皮膚黏膜枯槁之狀者,不可妄用之。

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病後者,指熱病之後。勞復者,指由於不注意保養而導致再次發病。本方針對熱病雖已大多痊癒,但尚未完全恢復,如果保養不當導致再次發熱的患者。但是,本方並非此證的特效藥,因此,對於有陽虛、火逆上氣、咽喉不適,以及皮膚黏膜乾燥的人,不可妄用。

麥門冬湯方

組成:

  • 麥門冬 五錢
  • 五味子 一錢
  • 生地黃 三錢
  • 天冬 三錢
  • 石膏 五錢
  • 生地黃 二錢
  • 知母 二錢

製法:

將麥門冬、五味子、生地黃、天冬、石膏、生地黃、知母煎煮,去渣取汁。

功效:

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適應證:

陰虛發熱,咳嗽氣喘,口乾咽燥,脈細數。

麥門冬20.5克,半夏10克,人參、甘草各2克,粳米5克,大棗2.5克。

白話文:

  • 麥門冬:20.5克

  • 半夏:10克

  • 人參:2克

  • 甘草:2克

  • 粳米:5克

  • 大棗:2.5克

上細銼,以水二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冷服。

《肘後百一方》本方條曰:「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白話文:

以兩份水與細末的藥材混合,煎煮成一份藥液。去除藥渣後,分為三份,一天服用三次,冷飲。

《肘後百一方》的此方記載:「治療肺虛熱衰弱,咳嗽吐痰不止,口乾舌燥且口渴。」

求真按:「肺結核之枯瘦骨立,咳嗽頻發,痰沫黏著於咽喉,而難咯出,呼吸淺表,心力減衰,發熱,不食,微渴者,用本方,屢得奇效,但未嘗得救其死。故葛洪所說,恐就其一時之效時云爾。」

白話文:

求真者注釋:「肺結核導致的瘦弱骨瘦如柴,咳嗽頻繁,痰液粘附在咽喉處,難以咳出,呼吸淺表,心力衰竭,發燒,不吃東西,輕微口渴的人,使用本方後,屢次取得奇效,但沒有辦法使人起死回生。所以葛洪所說的,恐怕只是針對當時的療效而言。」

《松原家藏方》曰:「麥門冬湯,治諸黃胖,脈弦大,氣逆胸滿,心下硬,身色淡黃,行動則氣急,或爪甲枯黃而張者。」

白話文:

《松原家藏方》記載:「麥門冬湯,可以治療各種黃胖病,脈搏弦大,氣逆胸悶,心下堅硬,身體顏色淡黃,活動就會喘氣,或者指甲枯黃並且開張。」

求真按:「黃胖病為一種之貧血證,余未知此說之是否。」

麥門冬加地黃連石湯,治咳血不止者。

白話文:

內容求真按:「黃胖病是一種貧血的證候,我尚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麥門冬配伍地黃連石湯,用來治療咳血不止的疾病。

求真按:「是本方加地黃、黃連、石膏治咯血,無可否。」

白話文:

求真按:這個藥方加入了生地黃、黃連、石膏,用於治療咯血,是否合適,無可置否。

麥門冬加石膏湯,治中風脈洪大,上逆有熱,大便少,半身不遂者。

麥門冬湯,治咳嗽火逆上氣,咽喉不利,痰聲不濕者。

求真按:「『痰聲不濕者』五字,宜注意。」

麥門冬湯,治虛勞咳逆,手足煩熱,羸瘦骨立者,或咳血及衄者。

白話文:

麥門冬加[石膏湯]

**症狀:**中風,脈搏洪大,上半身發熱,大便量少,身體一半癱瘓。

麥門冬湯

**症狀:**咳嗽、熱氣上逆、喉嚨不舒服、痰液乾燥。

求真按語:「痰液乾燥」這五個字需要注意。

麥門冬湯

**症狀:**身體虛弱、咳嗽、熱氣上逆、手腳發熱、瘦弱、骨瘦如柴,或咳嗽出血或流鼻血。

《芳翁醫談》曰:「偏枯中風,言語蹇澀者,當與麥門冬加石膏湯。此本據『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之語,師家以為常法。」

白話文:

《芳翁醫談》中記載:「偏癱中風,說話不靈活的人,應該服用麥門冬加上石膏的湯藥。這本是根據『火氣向上逆行,咽喉阻塞不通暢』的說法,而老師認為這是一個常用的治療方法。」

求真按:「雖腦溢血,有本方證者,亦可與之。然為常法,非也,不可從之。」

癇家,舌焦或白色如漬水數日者,主用連、石二味為末,外敷。內用諸藥加於麥門冬湯之類,以服之。

虛勞,多汗,寒熱,咳嗽,諸證備者,…咳甚者,皆宜麥門冬湯,必兼起廢丸。大概此丸,男婦皆可用。

求真按:「有起廢丸證,則可用之。不然者,不可用之。」

一婦人,下利不止三年,面色痿黃,眼泡腫重,舌上糙澀而色淡白帶灰,或時如常,不大羸脫。雖臥床,如欲遠行時,有中途畏懼發暈之狀,必還家後得愈云。此實癇也,乃與麥門冬加石湯。二十日許,利止。又服二十日許,痊愈。

白話文:

即使是腦溢血的患者,如果符合本方症狀,也可以使用此方,但這屬於非常規方法,不可作為常規治療方案。

如果患者出現舌頭乾燥或白色如同浸泡在水中的樣子,持續數日,可以用連翹、石膏二味藥研磨成粉末外敷,內服則可將此二味藥加入麥門冬湯等方劑中服用。

對於虛勞、多汗、寒熱、咳嗽等症狀都出現的患者,…咳嗽嚴重的患者,都適合服用麥門冬湯,並且要搭配起廢丸。起廢丸男女皆可服用。

起廢丸適用於符合其症狀的患者,否則不可使用。

有一位婦女,下痢不止三年,面色萎黃,眼皮腫脹沉重,舌頭粗糙,顏色淡白帶灰,有時又會恢復正常,身體並未十分虛弱。雖然臥床不起,但當她想要外出時,會在半路出現恐懼、頭暈等症狀,必須回家才能好轉。這其實是癇證,因此用麥門冬加石膏湯治療。二十天左右,下痢止住。又服藥二十天左右,痊癒。

《方輿輗》本方條曰:「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雖為此湯之本旨,今且可為勞熱咳嗽之主方矣。沈明宗注《金匱》云:『余竊擬為肺痿之主方也。』更有古之葛洪《肘後百一方》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聖濟》云:『無人參,有竹葉、生薑,治虛勞,煩熱,口乾,舌燥,欲得飲水方。』此語可用參考。」

白話文:

《方輿輗》這本古書在條目中說:「火氣往上逆,導致咽喉不適,用來停止逆氣的方法,雖然是這副藥的本意,但現在也可以用來做為勞累、發熱所引起的咳嗽的主方。」沈明宗在《金匱》裡註解說:「我私自認為這可以做為肺結核的主方。」更早的葛洪在《肘後百一方》裡寫到治療肺結核的藥方:咳嗽吐痰口水不停,咽喉乾燥口渴。《聖濟》裡說:「沒有人參的話,可以用竹葉、生薑,用來治療虛弱導致的勞累、煩躁、口乾、舌燥,想要喝水的狀況。」這句話可以參考看看。

《餐英館治療雜話》:「《醫宗金鑒》謂『大逆』之『大』字,當是『火』字。因此外感證,既歷汗下,又歷病因之痰促及一切雜證,宜以津液枯燥,虛火挾痰,上炎於咽,咽喉不利,痰少有聲為的證。時而面赤,則更為確證,是以用麥冬、人參、大棗,培養胃中之真陰,以鎮虛火之上逆,更以半夏滌痰下氣,則陰水自生,火邪自不上奔矣。此誠仲景通天之手段,故喻嘉言先生謂麥門冬湯為治本之良方也。

白話文:

《餐英館治療雜話》記載:《醫宗金鑒》中提到「大逆」之「大」字,應該是「火」字。因此,針對外感證,在經歷過發汗、瀉下的治療後,又經歷了因痰阻而引起的各種雜證,可能是因為津液枯燥,虛火挾痰,向上灼燒咽喉,導致咽喉不利,痰少有聲。當出現面赤時,則進一步確診為「大逆」。因此,治療方法是使用麥冬、人參、大棗來培養胃中的真陰,以平息虛火的逆行,再以半夏來化痰、降氣,這樣陰水自然生成,火邪也就無法向上奔騰了。這個方法是仲景通天之手段,所以喻嘉言先生認為麥門冬湯是治療根本的良方。

若以頭痛必用川芎、蔓荊之類,咳者必用五味、桑白之類者,此庸醫之所為,豈能治其病源乎。沈明宗曰:『余竊擬為肺痿之主方,一切痿證,皆可有效。老人及虛人,亦應此方證為多。』」

求真按:「此說解『上氣咽喉不利』頗詳,可熟讀之。」

白話文:

如果頭痛就一定要用川芎、蔓荊之類的藥,咳嗽就一定要用五味、桑白之類的藥,這是庸醫的做法,怎麼能治癒疾病的根源呢?沈明宗說:「我悄悄擬定了一個肺痿的主方,所有肺痿的症狀,都可以有效治療。老年人及體虛的人,也應該將此方作為多種疾病的治療依據。」

今譯:上面的解說中對於「上氣咽喉不利」的解釋相當詳盡,值得熟讀。

《蕉窗雜話》曰:「一人過於勞碌,暇時,恣食酒肉,後大發衄血。經醫四十餘人,不能治。三日後,自止。但因是左邊頭痛如裂,晝夜不安,故辭歸,來求余治。見其人面如長棗,且問前醫之治法,悉作血虛,用地黃類滋潤劑。余即云:『欲吾治此,惟用大劑麥門冬湯,加黃連、石膏耳。

白話文:

《蕉窗雜話》中說:「有個人過於勞累,空閒時就放縱自己,大吃大喝。後來大出血。經過四十多個醫生的治療,都沒有治好。三天後,血止住了。但是,從那以後,他的左邊頭痛得好像要裂開一樣,晝夜不安。所以辭職回家,來求我看病。我看他臉色像長棗一樣,又問他以前醫生的治療方法,都是以血虛為病因,用地黃類的滋潤劑治療。我說:『你想讓我給你治病,我只能用大量麥門冬湯,加上黃連、石膏。』

』不十日,頓愈。此因諸醫皆惑於血證之所致,而不知為厚味鬱積邪火之證故也。」

求真按:「面如長棗者,顏面充血,恰如大棗之赤色也。」

白話文:

不超過十天,病症就痊癒了。這是因為其他醫生都被血證所迷惑,而不知道這是厚味鬱積而生的邪火所致的緣故。

求真按:長棗臉的人,面部充血,就像大棗的紅色一樣。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消渴,身熱,喘而咽喉不利者,加天花粉。大便燥結,腹微滿者,兼用調胃承氣湯。治久咳,勞嗽,喘滿短氣,咽喉不利,時噁心嘔吐者。《肘後方》曰:『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按生薑甘草湯證亦如爾云,可疑。今驗病者,此方為勝。」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的條文說:「用這個方劑治療消渴病,身體發熱,喘氣且咽喉不適的人,可以加天花粉。大便乾燥不通暢,肚子微微脹滿的人,可以加上調胃承氣湯一起服用。治療久咳、勞累而引起的咳嗽、氣喘、呼吸短促、咽喉不適,有時噁心嘔吐的人。《肘後方》說:「治療肺痿,咳嗽吐痰口水不止,咽喉乾燥而口渴。」根據生薑甘草湯的證狀也類似這樣,值得懷疑。現在驗證病人,這個方劑效果較好。」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肘後》云通用於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者,為的治也。《金匱》有『大逆上氣』句,雖漫然不確,蓋肺痿、頓嗽、勞嗽、妊娠咳逆等證,有大逆上氣之意味。若用之,則有大效,故此四字,有簡古之深旨存焉。小兒久咳,此方加石膏,有妙驗。

白話文: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書中提到:「這個方劑在《肘後方》中說可以通用於肺結核,咳嗽吐痰不止,咽喉乾燥口渴的人,是對症治療。在《金匱要略》中提到『大逆上氣』這句話,雖然含糊不清,但肺結核、急性咳嗽、勞累引起的咳嗽、妊娠咳嗽逆氣等症,都有大逆上氣的意思。如果使用這個方劑,則有很大的療效,所以這四個字,具有簡潔古樸的深遠含義。小兒久咳,這個方劑加上石膏,有奇效。

咳血,此方加石膏,雖為先輩之經驗,但有變為肺痿者,因用石膏過久,則有不食脈減之虞,故若用《外臺》麥門冬湯類方之意,加地黃、阿膠、黃連,則適合而能奏效。又仿《聖惠》五味子散意,加五味、桑白皮,則咳逆甚者有效。又老人津液枯槁,食物難以下咽,類似膈證者,亦可用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吐血的症狀,依照前人的經驗,應該加入石膏來治療,但有些人用石膏過久,可能會轉變為肺痿,甚至出現不思飲食、脈搏減弱的現象。因此,如果能夠採用《外臺》中的麥門冬湯的思路,加入地黃、阿膠和黃連,則更適合且有效。另外,也可以仿照《聖惠》中的五味子散,加入五味子和桑白皮,對於咳嗽逆氣嚴重的人來說也很有效。此外,對於老年人津液枯槁、飲食難以下嚥,類似膈證的症狀,也可以使用此方法來治療。

又大病後,飲藥嫌惡,咽下有喘氣,如竹葉石膏湯證,無虛煩者,用之,皆咽喉不利之餘旨也。」

白話文:

還有一種情況是,大病之後,服藥厭惡,吞嚥時有喘息之聲,就像「竹葉石膏湯」證,但沒有虛熱煩躁的症狀,這種情況用「竹葉石膏湯」治療,都是因為咽喉不利而留下的一些病根。

《橘窗書影》曰:「一婦人年二十三四,產後得外感,咽喉腫塞,痰喘壅盛,口中臭氣甚,絕食數日,手足微冷,脈無力,疲勞極。余作麥門冬湯加桔梗,使徐咽下。又煎祛風解毒,加桔梗、石膏,使冷而含嗽之。一晝夜,咽喉分利,少下粥飲。後經二三日,現發熱,煩渴,咳嗽,脈虛數,有外感之狀,與竹葉石膏湯加桔梗、杏仁而愈。」

白話文:

《橘窗書影》記載:「有一位婦人,年齡二十三四歲,在生產後受了外感,咽喉腫塞,痰喘壅盛,口中的氣味很嚴重,絶食了幾天,手腳微冷,脈搏微弱無力,疲倦到了極點。我開了麥門冬湯,加上桔梗,讓她慢慢嚥下去。又煎了祛風解毒的藥,加上桔梗、石膏,讓她含著涼涼的漱口。經過一天一夜,咽喉開始好轉,可以喝粥了。又過了二、三天,出現了發燒、口渴、咳嗽的症狀,脈搏虛數,有外感的情況,我給她開了竹葉石膏湯,加上桔梗、杏仁,才治癒了。」

一人患梅毒,數年不瘥,咽喉糜爛,聲音嗄而不出,虛瘦骨立。來都下醫治,無效。余與麥門冬湯加桔梗、山豆根,兼用結毒紫金丹。數日,聲音朗亮,咽喉復常。

白話文:

有一個人患了梅毒,多年來無法治癒,咽喉糜爛,聲音沙啞無法發出聲音,瘦骨嶙峋。他來到京城求醫,但沒有效果。我給他開了麥門冬湯,並加入桔梗、山豆根,同時使用了結毒紫金丹。幾天后,他的聲音變得很清晰,咽喉也恢復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