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05)
別論 (105)
1. 少陽病之注釋
求真按:「本條之前半,說少陽病與太陽病之鑒別法,而後半論少陽病誤為太陽病,因誤治而生變證也。即頭痛發熱雖似太陽病,然太陽病脈必浮,今脈弦細,則非太陽病而為少陽病明矣。又少陽不可發汗者,因少陽病脈弦細而不浮,非由發汗可解之機,故不可以桂枝、麻黃、葛根劑。
發汗則譫語者,若誤以桂、麻、葛劑發汗,徒竭其津液,使胃腸枯燥,至成陽明病,而發譫語,此處暗示為調胃承氣湯證也。此屬胃者,因誤汗而譫語,轉屬於陽明之謂也。『胃和則愈』以下,蓋謂因誤汗而譫語者,以調胃承氣湯除熱毒,調和胃腸,則治愈矣。若不然,至成煩悶而心悸動矣云云。
」
總括上列三條解釋之:凡所謂少陽病者,不問其由太陽病轉入,或由自然發生,均在胸腹二腔之限界部的臟器組織發生炎證,其餘波迫於上部,成為定則的口苦、咽乾、目眩,且有時使兩耳聾、目赤、頭痛,波及於外表而使發熱。因非表病,故脈不浮;非裡病,故脈不沉。因位此二者之間,故脈亦準之而在浮沉之中位,呈為弦細之象,故當嚴禁汗吐下也。
此乃述少陽病之大綱,至於細目,揭載於下,與諸條不相矛盾。例如嚴禁汗吐下,並柴胡桂枝湯之發汗,大柴胡湯之瀉下是也。
白話文:
求真按語說:「這條文的前半部分,說明少陽病與太陽病的區別方法;後半部分則論述少陽病被誤認為太陽病,因而錯誤治療導致病症產生變化的情況。也就是說,頭痛發熱雖然看起來像太陽病,但太陽病的脈象一定是浮的,現在脈象卻是弦細,這就表明不是太陽病而是少陽病。另外,少陽病不可以發汗的原因,是因為少陽病的脈象是弦細而不浮,不是靠發汗可以解決的,所以不可以使用桂枝、麻黃、葛根等藥劑。
如果發汗就會出現說胡話的現象,是因為誤用了桂枝、麻黃、葛根等藥劑來發汗,只是徒然耗盡了身體的津液,使胃腸變得乾燥,進而轉變成陽明病,出現說胡話的情況,這裡暗示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這裡說的「此屬胃」,是因為錯誤發汗而導致說胡話,轉而屬於陽明病的範疇。「胃和則愈」以下,大概意思是說,因為誤汗而說胡話,只要用調胃承氣湯來清除熱毒,調理胃腸,就能治癒。如果不然,病情會發展成煩躁不安,心悸動等等。
總結以上三條解釋:凡是所謂的少陽病,不論是由太陽病轉變而來,或是自然發生的,都是在胸腔和腹腔交界處的臟器組織發生炎症。炎症的影響波及到上部,就形成了口苦、咽乾、頭暈目眩等固定症狀,有時還會導致兩耳聽力下降、眼睛發紅、頭痛,波及到外表時就會發熱。因為不是表證,所以脈象不浮;也不是裡證,所以脈象不沉。因為病位在這兩者之間,所以脈象也介於浮沉之間,呈現弦細的樣子,因此要嚴格禁止使用發汗、催吐、瀉下的治療方法。
這一段是概括性地描述少陽病,至於更詳細的內容,會在後面列出,與其他條文不會互相矛盾。例如,嚴格禁止發汗、催吐、瀉下,以及柴胡桂枝湯的發汗作用,大柴胡湯的瀉下作用等,都屬於這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