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04)
別論 (104)
1. 少陽病篇
2. 少陽病之注釋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傷寒論》)
【註】
《金鑒》曰:「口苦者,熱蒸膽氣上溢也。咽乾者,熱耗其津液也。目眩者,熱薰眼發黑也。」此揭中風傷寒邪傳少陽之總綱,凡篇中稱少陽中風傷寒者,即具此證之謂也。
柯氏曰:「太陽主表,頭項強痛為提綱。陽明主裡,胃家實為提綱。少陽位於半表半裡,故仲景特揭口苦、咽乾、目眩為提綱。蓋口、咽、目之三者,不可謂之表,又不可謂之裡,是由表入於裡,裡出於表之處,故謂之半表半裡也。苦、乾、眩者,他人所不知,惟病者獨知之,所以診家不可無問法也。」
南涯氏曰:「少者,微少也。陽氣盛於裡位者,謂之少陽。口苦、咽乾、目眩者,此其候也。曰口、曰咽、曰目,皆裡位也。曰苦、曰乾、曰眩,皆熱氣上進所致。氣稍盛於裡,不能暢達於表者,此陽氣微少之狀也,因名曰少陽。」
求真按:「歸納以上諸說,則本條之意義自明。概括言之,不問為傷寒,為中風,及其他諸病,總有口苦、咽乾、目眩之自覺證者,皆可準少陽病治之,實亦少陽病診斷法之大綱也。然咽乾、目眩二證,非少陽病亦有之,難為準據。唯口苦一證,無所疑似,可為確徵。以之為主目標,他二證為副目標,後可肯定為少陽病也。
苦、乾、眩三證於半表半裡炎證之餘波,上達於口腔、咽頭、眼球,可知矣。」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傷寒論》)
【註】
少陽中風,是口苦、咽乾、目眩之候。以中風而兩耳無所聞、目赤者,與口苦、咽乾、目眩同,乃胸腹間炎證之餘波,迫於頭腦使然也(可知柴胡劑所以治重聽、耳聾、眼疾矣)。胸中滿者,說詳後,為胸脅苦滿之略文。胸中滿而煩者,即因胸脅苦滿而煩悶也。下謂少陽病在半表半裡,而非在裡者,故可和之,而不宜吐下也。
若誤用吐下,必至於心悸而驚躁。唯其不可吐下,故宜主以小柴胡湯也。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傷寒論》)
【註】
《金鑒》曰:「脈弦細,少陽之脈也。上條不言脈,此言脈者,補言之也。頭痛、發熱、無汗,傷寒之證也,又兼見口苦、咽乾、目眩少陽之證,故曰屬少陽也。蓋少陽之病,已屬半裡,故不可發汗。若發汗,則益傷其津,而助其熱,必發譫語。既發譫語,則是轉屬胃矣,若其人津液素充,胃能自和,則或可愈,否則津乾熱結,胃不能和,不但譫語,且更煩而悸矣。」
求真按:「注語『若其人』以下,非是,不可從。」
王氏曰:「凡頭痛發熱,俱為在表,惟此頭痛發熱為少陽,何也?以其脈弦細,故知邪入於少陽之界也。」
白話文:
少陽病是怎麼回事:
少陽病的典型症狀是口苦、咽喉乾燥、眼睛眩暈。《傷寒論》提到這三個症狀是少陽病的重點。
- 口苦是因為熱氣蒸騰,膽汁上溢。
- 咽喉乾燥是因為熱氣耗損了津液。
- 眼睛眩暈是因為熱氣往上薰蒸,導致眼花。
這些症狀是中風或傷寒等病邪傳入少陽經的總體表現。只要是提到中風或傷寒侵犯少陽經的,就都有這些症狀。
少陽經的位置在表和裡的中間,所以口、咽、眼這些部位,既不完全屬於表,也不完全屬於裡,是從表轉入裡,又從裡透向表的地方,所以稱為半表半裡。口苦、咽乾、目眩的感覺,只有病人才知道,因此醫生問診時一定要仔細詢問這些症狀。
所謂的「少陽」,是指陽氣在體內比較微弱。如果陽氣在體內稍微強盛,但又不能完全向外發散,就會出現口苦、咽乾、目眩的症狀。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熱氣向上衝引起的,這也是陽氣微弱的表現,因此稱為少陽。
總結來說,不論是傷寒、中風或其他疾病,只要有口苦、咽乾、目眩這些自覺症狀,都可以考慮用治療少陽病的方法來處理。這也是少陽病診斷的一個重要依據。但要注意,咽乾和目眩這兩個症狀,在其他疾病中也可能出現,所以只能作為參考,而口苦這個症狀則比較獨特,可以作為確診少陽病的主要依據。以口苦為主,咽乾和目眩為輔助,就可以判斷是少陽病。
口苦、咽乾、目眩這三個症狀是體內半表半裡的炎症,熱氣向上影響到口腔、咽喉和眼睛所導致。
少陽中風的狀況:
少陽中風除了有口苦、咽乾、目眩的症狀外,還會出現兩耳聽不見聲音、眼睛發紅、胸悶煩躁等情況。這些症狀是因為體內炎症的餘波影響到頭部。要注意,這種情況不能使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否則會引起心悸和驚慌。由於少陽病在半表半裡,所以要用和解的方法治療,例如使用小柴胡湯。
傷寒引起的少陽病:
如果傷寒導致脈象細而弦,同時出現頭痛發熱的症狀,就屬於少陽病。少陽病不能使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發汗會導致神志不清,出現胡言亂語,這時病情會轉屬到胃,如果胃的功能正常還可以痊癒,否則會出現煩躁和心悸。
脈象弦細是少陽病的脈象特徵。頭痛發熱是傷寒的症狀,如果同時有口苦、咽乾、目眩等少陽病的症狀,就可以判斷是少陽病。因為少陽病已經在半表半裡,所以不適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強行發汗,會耗損津液,加重熱邪,導致胡言亂語。如果病情轉屬到胃,代表病情加重,如果體內津液充足,胃氣能夠調和,或許還能痊癒。但如果津液耗損,熱邪結聚,胃氣不能調和,就會出現煩躁和心悸等症狀。
頭痛發熱一般認為是表證,但是少陽病的頭痛發熱,是因為邪氣侵入少陽經所致。少陽病不能使用發汗的方法,因為它的脈象是弦細而不是浮脈,表示邪氣不在表,所以不能用桂枝、麻黃、葛根等發汗藥。如果錯誤地使用發汗藥,會耗竭津液,使胃腸乾燥,導致轉為陽明病,出現胡言亂語。這時應該用調胃承氣湯來清熱解毒,調和胃腸,如果治療得當,病情可以好轉。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病情會進一步惡化,導致煩躁和心悸。
總結:
總的來說,少陽病是指胸腹腔交界處的臟器組織發生炎症,炎症的餘波向上影響,會出現口苦、咽乾、目眩,有時會出現兩耳聽力下降、眼睛發紅、頭痛等症狀,也可能會出現發熱。因為不是表證,所以脈象不浮,不是裡證,所以脈象不沉,脈象介於兩者之間,呈現弦細的狀態。所以少陽病要嚴禁使用發汗、催吐、瀉下的方法治療。
少陽病是發生在胸腹腔交界處的炎症,其症狀是固定的,並且與其他條文沒有矛盾。例如,要嚴禁使用發汗、催吐、瀉下的方法,這就包括了柴胡桂枝湯的發汗和大柴胡湯的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