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艾丸

XIANG A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25%
肺經 12%
胃經 12%
三焦經 12%
腎經 12%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香附為香艾丸中重要組成藥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一、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氣味辛溫,入肝脾經,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可改善因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脇脹痛、脘腹脹滿、情緒抑鬱等症狀。

二、調和脾胃,健脾消食: 香附亦能健脾消食,改善脾胃運化功能,緩解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香附在香艾丸中,能起到疏肝理氣、健脾消食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婦科疾病的效果。

香艾丸中包含艾葉,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經止痛,散寒除濕: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祛濕等功效,對於寒濕凝滯所致的疼痛、腹痛、宮寒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艾葉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艾葉與香附、川芎等藥物配伍,可更好地治療婦科疾病,如痛經、月經不調等。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香艾丸」主治功效分析

香艾丸主要由艾葉和陳橘皮組成。

古文記載與分析:

  • 《聖濟總錄》: 記載香艾丸「治氣痢腹痛,睡卧不安」,指出其主要功效為治療因氣滯引起的痢疾,表現為腹痛和睡眠不寧。
    • 治療原理: 這裡的「氣痢」指的是因氣機鬱滯導致的痢疾,而香艾丸中的艾葉具有溫經止痛、散寒除濕的功效,陳橘皮則能理氣和中、燥濕化痰。二者合用,可以溫通經脈、行氣止痛,從而緩解氣痢引起的腹痛症狀。
  • 《活幼心書》: 記載香艾丸的組成包含香附和艾葉。並指出「此劑小兒常進,驚積自除,色澤殊異,手足肥健,脾胃調和,兼理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生氣血,暖中焦,固養精神,消進飲食,男子服之身體強壯,寒暑耐安,婦人投之百病不生,經脈通順。」
    • 治療原理: 香附能疏肝理氣、調經止痛,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香附與艾葉合用,既能調理氣血、疏肝解鬱,又能溫經散寒、固本培元。從藥性上分析,香附與艾葉共用,可增強溫中、行氣、活血之力,進而達到「生氣血,暖中焦,固養精神,消進飲食」的效果。同時由於加強了氣血調和,所以對「驚積」、「脾胃不和」也有改善作用。另外也提到婦女服用有助於調和經脈。總體而言,此方重點在於調理氣血和脾胃,適用於虛證。

總結:

香艾丸在不同古籍中記載的組成和主治略有差異。《聖濟總錄》中強調其治療氣滯所致的痢疾和腹痛,而《活幼心書》則側重於其調理氣血、溫補脾胃的功效。然而,兩種記載都突出了艾葉溫經止痛、散寒除濕的作用。結合現代藥理研究,艾葉具有抗菌、抗炎、鎮痛等多種功效,也支持了其在治療腹痛、痢疾等方面的應用。

總體而言,香艾丸是一個以溫經散寒、理氣止痛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適用於氣滯寒凝引起的腹痛、痢疾等症,以及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等虛證。

傳統服藥法


淨香附1斤,乾艾葉4兩。
婦人血氣素虛無生育者,加琥珀2兩,同作丸服,粒數湯使皆依前法,或用大棗湯送下。
小兒常服,驚積自除,色澤殊異,手足肥健,脾胃調和;兼理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生氣血,暖中焦,固養精神,消進飲食;男子服之身體強壯,寒暑耐安;婦人投之百病不生,經脈通順。
上瓦器盛之,用醇醋浸經七日,於淨鍋內用火煮令醋盡,就炒乾為細末,仍用醋煮粳米粉為糊,入乳鉢和勻,小兒丸如蘿蔔子大,大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或70丸,湯、酒、米飲隨意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肥胖

相同名稱方劑


香艾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組成: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等分。 主治:氣痢腹痛,睡卧不安。

香艾丸,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 香艾丸(《活幼心書》卷下。)出處:《活幼心書》卷下。組成:淨香附1斤,乾艾葉4兩。主治:小兒常服,驚積自除,色澤殊異,手足肥健,脾胃調和;兼理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生氣血,暖中焦,固養精神,消進飲食;男子服之身體強壯,寒暑耐安;婦人投之百病不生,經脈通順。 。 主治:小兒常服,驚積自除,色澤殊異,手足肥健,脾胃調和;兼理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生氣血,暖中焦,固養精神,消進飲食;男子服之身體強壯,寒暑耐安;婦人投之百病不生,經脈通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