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擦藥

BAI YU CHAN CA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3%
肝經 15%
胃經 11%
心經 11%
腎經 7%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白玉蟾擦藥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一、 消炎止痛: 白芷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皮膚炎症、腫痛,對於因外傷、感染等引起的皮膚問題,能起到緩解疼痛、消腫的作用。

二、 活血化瘀: 白芷亦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對於皮膚創傷、瘀血腫痛等,能起到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因此,白芷在白玉蟾擦藥中,發揮着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促進皮膚恢復健康。

白玉蟾擦藥方中加入烏頭,主要源於其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烏頭性辛熱,入肺、腎經,能溫經散寒,尤其善於治療寒邪阻滯經脈所致的疼痛。

此外,烏頭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溼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

然而,烏頭藥性峻烈,需謹慎使用,不可單獨服用,需配合其他藥材,由專業醫師指導用藥。

白玉蟾擦藥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腫止痛: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腫脹,以及跌打損傷等症狀,天南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天南星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白玉蟾擦藥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等症狀,天南星的加入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促進疾病的康復。

白玉蟾擦藥方中含有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止癢消腫: 半夏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皮膚濕疹、瘙癢、紅腫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祛風止痛: 半夏也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在白玉蟾擦藥方中加入半夏,能夠有效地緩解皮膚病症,並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白玉蟾擦藥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潤肺止咳:杏仁味苦性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化痰之效。白玉蟾擦藥多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杏仁的潤肺止咳功效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幫助痰液排出。

二、消腫止痛:杏仁亦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白玉蟾擦藥可能也用於治療皮膚炎症、外傷腫痛等,杏仁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輔助治療這些病症。

白玉蟾擦藥方中包含白芨,主要源於其藥性特點:

  1. 收斂止血: 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肝經。其性收斂,能有效止血,對於外傷出血、潰瘍滲血等症狀,可起到迅速止血的作用。
  2. 生肌消腫: 白芨具有生肌消腫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對於皮膚外傷、燒傷燙傷等,白芨能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白玉蟾擦藥方中加入白芨,旨在利用其止血生肌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白玉蟾擦藥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白蘞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白玉蟾擦藥常用於治療皮膚感染、瘡瘍腫毒等,白蘞可以有效清熱去火,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利濕止癢: 白蘞還具利濕止癢的功效。一些皮膚病症會伴隨濕熱、瘙癢等症狀,白蘞可以利濕止癢,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療效果。

因此,白蘞在白玉蟾擦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緩解皮膚病症。

白玉蟾擦藥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殺菌止癢: 蛇牀子性溫,味辛,具有殺菌止癢、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有良好療效,與白玉蟾擦藥的功效相輔相成。
  2. 溫陽散寒: 蛇牀子能溫陽散寒,對於因寒濕引起的皮膚疾病,如凍瘡、風寒濕痹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白玉蟾擦藥通常用於治療皮膚病,蛇牀子的加入能增強其殺菌止癢、溫陽散寒的功效,提升藥方療效。

主治功效


白玉蟾擦藥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主治:

病風,手足及遍身有腫塊成瘡,或冷麻者。

各項中草藥功效:

  • 白芷: 散風寒、解表熱。
  • 烏頭: 活血止痛、溫經通絡。
  • 天南星: 化痰定喘、消腫止痛。
  • 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杏仁: 潤肺止咳、平喘利咽。
  • 白芨: 收斂生肌、止血止瀉。
  • 白蘞: 清熱解毒、消腫止癢。
  • 蛇床子: 殺菌消毒、止癢去疹。
  • **大楓子:**祛風除濕,攻毒殺蟲(依據《解圍元藪》|沈之問)。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和藥物組成,白玉蟾擦藥主要用於治療與「風邪」相關的皮膚疾患,以及由其所引致的氣血不榮、經絡阻滯等症狀。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1. 祛風止癢: 方中白芷、蛇床子具有祛風散寒、止癢之功,可直接針對病邪,緩解皮膚搔癢症狀。大楓子加強祛風除濕之力,有助於驅散風邪。
  2. 活血通絡: 烏頭能溫經通絡、活血止痛,對於因風邪阻滯經絡所致的冷麻、腫塊有改善作用。
  3. 化痰消腫: 天南星、半夏能燥濕化痰,對於腫塊可能有消散作用。
  4. 清熱解毒: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癢之效,可緩解皮膚炎症反應。
  5. 收斂生肌: 白芨能收斂生肌,有助於瘡面的癒合。

綜合應用與現代病症推測:

白玉蟾擦藥外用,結合古籍記載,並佐以生薑擦拭,推測其可能應用於:

  • 皮膚瘙癢症: 由於方中多味藥物具有止癢作用,並考慮到古文所描述的「頭面搔癢,發出紅紫疹塊」的症狀。
  • 部分皮膚感染性疾病: 方中蛇床子、白蘞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且古文提及「遍身有腫塊成瘡」,可能與某些皮膚感染性疾病有關。
  • 神經性皮炎: 「冷麻」症狀可能與神經感覺異常有關,烏頭的溫經通絡作用或可發揮一定療效。

總結:

白玉蟾擦藥是一個以外用為主的中藥方劑,其功效以祛風止癢、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為主。根據古籍記載和藥物組成分析,其可能應用於治療與風邪相關的皮膚疾患,例如皮膚瘙癢症、部分皮膚感染性疾病和神經性皮炎等。

傳統服藥法


白芷、 草烏、 南星、 半夏 、 丟子杏仁、 白芨、 白蘞、 蛇床各等分。
上為末。
以薑片蘸藥擦之,待皮活病退方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白玉蟾擦藥,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白芷、草烏、南星、半夏、丢子杏仁、白及、白蘞、蛇床各等分。 主治:病風,手足及遍身有腫塊成瘡,或冷麻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