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散

BAI Y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7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5%
心經 15%
肝經 15%
脾經 15%
胃經 9%
腎經 9%
大腸經 9%
小腸經 9%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白玉散中加入樟腦,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樟腦性辛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由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通竅開竅,止痛止癢: 樟腦氣味芳香,可通竅開竅,對於因氣血不通引起的頭痛、鼻塞、耳鳴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時,樟腦也能止痛止癢,對於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玉散中加入樟腦,既能清熱解毒,又能通竅止痛,對於治療一些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及其他相關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白玉散方劑中含有輕粉,主要原因如下:

  1. 驅除濕熱: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膿皰瘡等,具有較好的療效。白玉散本身也主治濕熱瘡瘍,因此輕粉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燥濕止癢: 輕粉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疹、濕瘡等伴隨瘙癢的皮膚病,可以起到止癢的作用。白玉散中也包含其他具有止癢作用的藥材,如苦參、蛇牀子等,輕粉的加入可以加強止癢效果。

白玉散中含有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除煩的功效。白玉散主治熱病,如高熱煩躁、口渴、神昏譫語等,石膏可有效清泄內熱,緩解患者的症狀。

二、涼血止血: 石膏還有涼血止血的作用。白玉散中,石膏與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協同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導致的出血,例如吐血、衄血、血尿等。

白玉散中包含冰片,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冰片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開竅醒神:冰片具有芳香開竅之效,能通鼻竅,醒神止痛。對於因熱邪阻竅導致的鼻塞、頭痛、神昏等症狀,冰片可以起到開竅醒神的效果。

因此,白玉散中加入冰片,可以起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鼻塞、頭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白玉散主治功效及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白玉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1. 丹毒:多篇古文均提及白玉散可治丹毒,包括赤遊丹毒、赤瘤丹等。丹毒是一種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急性炎症,表現為皮膚紅腫熱痛,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2. 膈氣疼痛:《本草綱目》記載「白玉散」可治療膈氣疼痛,並以「甚效」形容其效果。
  3. 昏悶氣絕,不省人事:《跌打損傷回生集》提到「白玉散」可應用於跌打損傷導致的昏迷、氣絕等症狀。
  4. 手足疼痛:同上書,白玉散可主治手足疼痛。
  5. 酒疸:《幼科折衷》提到白玉散可治酒疸,並與黑醜、甘遂同用水煎服。
  6. 熱毒氣客於腠理,搏於血氣,發於外皮,上赤如丹:多篇文獻描述此症狀,並推薦使用白玉散外敷。

治療原理

白玉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熱者寒之」、「毒者攻之」等原則,結合其組方中各藥的藥性進行分析:

  1. 清熱解毒

    • 丹毒及多種皮膚炎症的病因多為熱毒,白玉散中的石膏寒水石皆為清熱要藥,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
    • 滑石也能清熱利濕,有助於將熱毒排出體外。
    • 這些藥材的寒涼之性能夠中和體內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
  2. 活血化瘀

    • 輕粉具有解毒化瘀、活血通絡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
  3. 消腫止痛

    • 冰片具有鎮痛安神的功效,可以緩解患處的疼痛不適。
    • 樟腦具有消炎止癢的作用,可以減輕局部的紅腫和瘙癢。
  4. 外用直達病灶

    • 白玉散多為外用,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能夠更迅速地發揮藥效,減輕局部症狀。
  5. 針對不同病症的加減應用

    • 古文還提到白玉散可根據不同病症進行加減,例如加紅曲治赤痢,加吳茱萸治濕熱吞酸,加乾薑治白痢,加生柏葉、生車前、生藕節治血淋等,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白玉散主要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來治療丹毒等皮膚炎症以及部分內科疾病。其外用的使用方法使得藥物能夠直達病灶,發揮更直接的治療效果。然而,古文中對白玉散的描述較為簡略,其具體配伍比例和用量還需進一步考證和研究。

需要強調的是,本分析僅基於提供的古文內容,並未包含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中醫藥的使用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煅存性,水飛)1兩, 朴硝1兩, 青黛3錢, 甘草3錢, 薑黃1兩, 當歸1兩, 柏末3錢。
上為末。
芭蕉根汁加蜜調,以鵝翎掃上,千則再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涼,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白喉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丹毒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急性會厭炎暴食症腹瀉無尿及少尿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白玉散,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七。 組成:黑牽牛、甘遂各等分(2次用)。 主治:酒疸,食黃。

白玉散, 出處:《本草綱目》卷四十六引孫氏方。 組成:壁上陳白螺蛳(燒,研)。 主治:膈氣疼痛。

白玉散, 出處:《喉科紫珍集》卷上。 組成:白礬1兩,巴豆仁21粒。 主治:急喉痹、纏喉風,牙關緊閉,不省人事。

白玉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辰砂1錢,桂府滑石(水飛過)6兩,甘草1兩,石膏少許。 主治:除胃熱。主治:暑月小便不利而有胃熱者。

白玉散,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一。 組成:寒水石(煅存性,水飛)1兩,朴消1兩,青黛3錢,甘草3錢,薑黃1兩,當歸1兩,柏末3錢。 主治:赤遊丹毒。

白玉散,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樟腦2兩,輕粉1兩,石膏(煅)6兩,紅粉5錢,冰片1錢。 主治:消腫解毒,化腐生肌。主治:諸般瘡瘍,潰後流膿流水,腫痛刺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