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抵金膏方劑中包含花蕊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花蕊石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抵金膏主要用於治療金瘡、燒傷、燙傷等外傷,花蕊石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生肌止血: 花蕊石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生肌止血的作用。對於外傷造成的瘀血腫痛、破損出血等症狀,花蕊石能起到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作用,加速傷口的癒合。
抵金膏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殺菌止癢:硫磺具有殺菌、抑菌、抗真菌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真菌感染,並減輕瘙癢症狀。
- 祛風燥濕:硫磺性溫燥,能驅散風寒濕邪,並改善皮膚乾燥、脫屑等症狀。
因此,抵金膏中加入硫磺,有助於治療由細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以及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問題。
中藥方劑「抵金膏」的組成中包含鉛丹是因為鉛丹具有強效的解毒作用。鉛丹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於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病症有顯著效果。其主要作用是解毒,幫助方劑改善毒素相關症狀。鉛丹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處理毒素引起的問題上效果更加明顯。
抵金膏中加入牡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
牡蠣味甘鹹,性微寒,入肝、腎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對肝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牡蠣還能軟堅散結,化痰消腫,對於瘰癧、癭瘤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抵金膏的組成中,牡蠣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金瘡、燒傷、燙傷等外傷疾病具有顯著療效。
抵金膏中包含自然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自然銅具有清熱解毒之效: 自然銅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抵金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而自然銅可以清熱解毒,抑制炎症,加速傷口癒合。
- 自然銅可促進傷口癒合: 自然銅含有銅離子,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並可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加速傷口癒合。抵金膏中添加自然銅,可以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
總而言之,自然銅在抵金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的癒合,提高藥效。
抵金膏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有二:
-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烏頭性溫,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抵金膏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烏頭的溫熱之性,可溫通經絡,驅散寒濕,從而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 外用安全:雖然烏頭有毒,但抵金膏為外用藥,經過炮製後,毒性大幅降低,在合理的劑量和使用方法下,可有效發揮藥效,且不易產生副作用。
抵金膏中添加骨碎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強筋: 骨碎補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強筋、活血止痛的功效。抵金膏主要治療金瘡、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骨碎補能補益腎氣,增強筋骨韌性,促進傷口癒合,對於治療此類疾病有輔助作用。
- 活血化瘀: 骨碎補兼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腫痛,有利於傷口恢復,減少疼痛。抵金膏中加入骨碎補,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康復。
抵金膏中含有防己,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防己性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功效,能有效治療濕熱阻滯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抵金膏的主要功效為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疾病,防己的加入正是為了發揮其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 配伍增效: 抵金膏中其他藥材,如黃柏、苦參等,也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作用。防己與這些藥材配伍,相互協同,可以加強其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抵金膏方劑中包含龍骨,主要原因有二:
- 鎮驚安神: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鎮驚安神、斂汗止血之效。抵金膏用於治療金瘡外傷,常伴隨創傷所致的驚悸、心神不寧等症狀,龍骨可鎮定心神,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 收斂止血:龍骨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幫助止住傷口流血,加速傷口癒合。抵金膏中加入龍骨,可起到收斂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促進傷口快速修復。
抵金膏中含有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抵金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烏藥能幫助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溫中止痛: 烏藥亦有溫中止痛的功效,可溫暖脾胃,改善胃寒引起的疼痛。抵金膏中常配伍其他溫中散寒藥物,如生薑、肉桂等,共同發揮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
因此,抵金膏中加入烏藥,可有效改善疼痛,促進傷口癒合,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抵金膏中加入虎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祛風止痛:虎骨性溫,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疼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痺、筋骨疼痛、關節腫痛等症狀,虎骨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強筋健骨:虎骨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功效。抵金膏中加入虎骨,可以增強膏藥的強筋健骨功效,使之更有效地治療筋骨損傷、腰腿疼痛等病症。
抵金膏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腫痛。抵金膏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正好能針對這些症狀。
2. 消腫止痛: 乳香亦具消腫止痛之效,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抵金膏中常與其他具有消腫止痛功效的藥材搭配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抵金膏中含有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止痛:沒藥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抵金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症,而沒藥的活血止痛作用可以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二、生肌斂瘡:沒藥亦具生肌斂瘡之效,可促進創傷癒合。抵金膏中常與其他生肌藥材配合使用,共同發揮治療創傷、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因此,沒藥的活血止痛、生肌斂瘡等功效使其成為抵金膏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抵金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活血化瘀: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情況,有助於消除金瘡外傷引起的腫痛和瘀血。
- 生肌止血: 血竭能促進傷口癒合,收斂止血,有助於修復金瘡外傷造成的組織損傷,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抵金膏中加入血竭,能有效治療金瘡外傷,達到活血化瘀、生肌止血的效果。
抵金膏中加入白膠香,主要源於其以下兩個功效:
1. 解毒止痛:白膠香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抵金膏用於治療金瘡、燒傷燙傷等外傷,白膠香可有效消解毒素,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促進血液循環:白膠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傷口組織修復,防止感染。在抵金膏中加入白膠香,可增強藥效,使傷口更快痊癒。
抵金膏中含有安息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止痛: 安息香性溫,具有溫經通絡、止痛的效果。抵金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溼痹、筋骨疼痛等疾病,安息香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氣血運行。
- 消腫止癢: 安息香亦具消腫止癢的功效。抵金膏常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安息香可減輕炎症,止癢消腫。
總而言之,安息香在抵金膏中起到溫通止痛、消腫止癢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抵金膏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抵金膏主治諸般痔漏,久不癒者。
治療原理分析
抵金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祛邪扶正」和「內病外治」的思想。方中藥物可分為三組,分別發揮不同的作用:
第一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
- 花蕊石:散瘀止痛、消腫解毒,為君藥,直達病所。
- 硫磺:殺菌消毒,有助於控制感染。
- 鉛丹:收斂生肌、消炎止癢,幫助修復受損組織。
- 牡蠣、蚌粉:性味相近,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防止漏出物進一步蔓延。
- 自然銅:活血通絡,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此組藥物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痔漏的炎症反應,減輕疼痛,促進局部組織修復。
第二組:溫經散寒、祛風除濕、強筋健骨
- 烏頭:祛風除濕、溫經止痛,改善局部氣血運行。
- 骨碎補:強筋健骨,增強局部組織的抵抗力。
- 防已:利水消腫、祛風濕熱,有助於減輕局部水腫。
- 龍骨:鎮驚定志,亦可收斂固澀。
- 烏藥:理氣和胃,調整整體氣機。
- 虎骨(或敗龜):強筋健骨,與骨碎補協同作用。
此組藥物以溫經散寒為主,改善局部氣血運行,祛除濕邪,並從整體上提升機體抵抗力。
第三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乳香、沒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治療瘡瘍腫毒的常用藥對。
- 血竭:活血散瘀、定痛生肌,與乳香、沒藥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白膠香、安息香:芳香走竄,行氣活血,助藥力直達病所。
此組藥物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作用,有助於疏通局部經絡,加速消腫止痛。
總結
抵金膏全方配伍,兼顧了局部和整體,集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溫經散寒、祛風除濕、強筋健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等多重功效於一身,針對痔漏久不癒的病機,內服外用並舉,共奏療效。可以有效控制炎症,促進癒合,並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
傳統服藥法
花蕊石(火煅過,研如粉)2兩,生硫黃(細研)2兩,黃丹(細研)2兩,牡蠣(火煅過,研如粉)2兩,蚌粉(細研)2兩,自然銅1兩(火煅,醋淬,研細。上6味同研勻,用清油32兩,同入銀鍋內,用炭火熬去油10兩,次入後藥),草烏4兩(連皮尖,生用),骨碎補(去毛)2兩,漢防己2兩,龍骨2兩,烏藥2兩,虎骨(如無,用敗龜、五味各2兩;上6味並為細末,入前油內熬成稠膏,次入後藥)2兩,乳香2兩,沒藥2兩,血竭2兩,白膠香2兩,安息香2兩。
後五味同為細末,入前膏內,急以 杖子攪勻,少時取出,以瓷盒子盛,不得蓋,收三日,候火力定。
每服1小匙,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抵金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組成:花蕊石(火煅過,研如粉)2兩,生硫黃(細研)2兩,黃丹(細研)2兩,牡蠣(火煅過,研如粉)2兩,蚌粉(細研)2兩,自然銅1兩(火煅,醋淬,研細。上6味同研勻,用清油32兩,同入銀鍋內,用炭火熬去油10兩,次入後藥),草烏4兩(連皮尖,生用),骨碎補(去毛)2兩,漢防己2兩,龍骨2兩,烏藥2兩,虎骨(如無,用敗龜、五味各2兩;上6味并爲細末,入前油內熬成稠膏,次入後藥)2兩,乳香2兩,沒藥2兩,血竭2兩,白膠香2兩,安息香2兩。 主治:諸般痔漏,久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