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效丸
SHEN XI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八引《選奇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9.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效丸」方劑中使用「密陀僧」,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燥濕止癢: 密陀僧性寒涼,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症,例如濕疹、皮炎等。
- 收斂生肌: 密陀僧亦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對於皮膚潰瘍、燒傷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密陀僧屬於重金屬化合物,長期使用或使用不當可能引起中毒,因此需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神效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記載與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古文資料,神效丸的應用範圍廣泛,主治功效涵蓋多個方面,主要涉及以下病症的治療:
1. 消渴飲水
- 《本草綱目》 記載:「消渴飲水:神效丸:用密陀僧二兩。研末,湯浸蒸餅丸梧子大。濃煎蠶繭、鹽湯,或茄根湯,或酒下,一日五丸,日增五丸,至三十丸止,不可多服,五、六服後,以見水噁心為度。噁心時,以乾物壓之,日後自定,甚奇。(《選奇方》)」
- 《秘傳外科方》 記載:「治消渴神效丸,密陀僧(二兩),黃連(去須,一兩)」
分析: 這兩段古文都指出神效丸可以用於治療消渴症,即過度口渴、多飲的症狀。其中以密陀僧為主要成分,並提及了黃連的應用。這表明神效丸可能通過調節體內津液代謝、清熱等機制來緩解消渴症狀。
2. 泄瀉、嘔吐、下痢
- 《類證治裁》 記載:「腎寒乘心痛,則心懸如飢,泄痢下重。五積散。寒客背俞,則脈血澀,注於心,相引痛。桂枝七氣湯、神效丸。」
- 《本草綱目》 記載:「赤白下痢:密陀僧三兩,燒黃色研粉。每服一錢,醋、茶下,日三服。(《聖惠方》)」
- 《幼科切要》 記載:「神效丸,治胃虛泄瀉嘔吐。」
分析: 這三段古文指出神效丸可用於治療泄瀉、嘔吐、下痢等消化系統疾病。這些症狀可能與脾胃虛弱、寒濕內阻等因素有關。神效丸可能通過溫中散寒、健脾止瀉等作用來改善這些症狀。
3. 水氣、腫脹
- 《仁齋直指方論》 記載:「神效丸,治十種水氣。」
- 《仲景傷寒補亡論》 記載:「大便秘者。脾約丸、神效丸、五柔丸、大三脘散、木瓜散主之。頭痛身熱。肢體痛而腳屈弱者。是其人素有腳氣。此時發動也。腳腫者。檳榔散主之。」
分析: 這兩段古文表明神效丸可以治療水氣病,即體內水液代謝失常導致的水腫等症狀。神效丸可能通過利水消腫、行氣化濕等作用來改善水腫症狀。
4. 心痛、胸痹
- 《類證治裁》 記載:「腎寒乘心痛,則心懸如飢,泄痢下重。五積散。寒客背俞,則脈血澀,注於心,相引痛。桂枝七氣湯、神效丸。曰火:痛不時發,薑汁炒山梔、少加炮薑、甘草。若熱鬱痛,脈數,口渴便秘,清中湯。曰氣:脈沉結或弦,胸中氣壅,攻刺作痛。沉香降氣散。中氣虛,按之則痛定,二陳湯加炮薑,不應,理中湯。」
分析: 這段古文指出神效丸可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心痛,特別是與寒邪侵襲相關的心痛。神效丸可能通過溫通心陽、活血化瘀等作用來緩解疼痛。
5. 驚風、癲癇
- 《幼幼新書》 記載:「《吳氏家傳》治小兒急慢驚風。神效丸」
- 《續名醫類案》 記載:「陳三農治一小兒,急驚雙眸突出,舌吐三寸,角弓反張,兒科望而卻走。曰:此風火相扇,風痰上湧而然。用稀涎散,齏汁調服,吐痰涎數口,目舌俱收。後三日,復如前症,以腸胃膠痰尚未下也,以神效丸,薑湯化下,去膠痰二三升愈。」
分析: 這兩段古文表明神效丸可用於治療小兒驚風,以及某些與痰熱相關的癲癇症狀。神效丸可能通過清熱化痰、鎮驚安神等作用來改善這些症狀。
6. 其他
- 《本草綱目》 記載:「痰結胸中不散:密陀僧一兩。醋、水各一盞,煎乾為末。每服二錢,以酒、水各一小盞,煎一盞,溫服,少頃當吐出痰涎為妙。(《聖惠方》)」
- 《聖濟總錄》 記載:「治癩疾神效丸方」
- 《奇效良方》 記載:「治鬼瘧神效丸。」
- 《瘍醫大全》 記載:「梅瘡神效丸」
- 《女科精要》 記載:「(張)秘授保胎神效丸一方,藥雖甚靈,但內有紅花、沒藥,未解其意,觀宗古之論,始悟立方之妙。今具於後,保產者珍之。」
- 《女科精要》 記載:「保胎神效丸方,《錦囊秘傳》」
-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記載:「小兒多食肉,牙齒臭息不可近者,此陽明有熱也。內服神效丸,外用薑汁荊瀝含咽。」
-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記載:「神效丸」
- 《瘋門全書》 記載:「不仁神效丸」
分析: 這些古文還提到了神效丸在治療痰結、癩疾、瘧疾、梅瘡、牙齒臭息以及作為保胎等方面的應用。這表明神效丸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神效丸的治療原理可能包括:
- 清熱解毒: 密陀僧、黃連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熱毒,緩解熱證相關的症狀。
- 化痰散結: 密陀僧等成分可能有助於化痰散結,改善痰濕阻滯引起的症狀。
- 利水消腫: 某些成分可能有助於利水消腫,改善水液代謝失常導致的水腫。
- 溫中散寒: 炮薑等成分可能有助於溫中散寒,改善寒邪侵襲引起的症狀。
- 健脾止瀉: 白朮等成分可能有助於健脾止瀉,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系統症狀。
- 鎮驚安神: 某些成分可能有助於鎮驚安神,改善驚風、癲癇等症狀。
- 活血化瘀: 某些成分可能有助於活血化瘀,改善血瘀引起的疼痛。
總結
神效丸作為一個古方,其應用範圍廣泛,主治功效多樣。其治療原理涉及清熱解毒、化痰散結、利水消腫、溫中散寒、健脾止瀉、鎮驚安神、活血化瘀等多個方面。由於古文記載的藥物組成不盡相同,現代臨床應用時,應根據具體病情和患者體質辨證施治,選擇合適的藥物組成和劑量。
傳統服藥法
藿香1兩,砂仁(微炒)1兩,白茯苓1兩,赤茯苓1兩,煨甘草1兩,生甘草1兩。
火嘔泄者,加竹茹、石膏。
上為丸,每丸重一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八引《選奇方》。 組成:密陀僧2兩。 主治:消渴飲水。
神效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澹寮方》。 組成:蓮子心7個,江米半兩。 主治:吐血不止,兼勞心吐血。
神效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九引《衛生家寶》。 組成:黃梔子(隔年者)、大黃(炮),甘草各等分。 主治:大便秘。
神效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一引《德生堂方》。 組成:牡蠣(燒灰,爲末)4兩,香白芷4兩,甘草節2兩。 主治:瘰癧。
神效丸, 出處:《奇效良方》卷十二。 組成:砒霜(細研)半兩,朱砂(細研)半兩,乳香(細研)半兩,麝香(細研)1分,阿魏(細研)1分,安息香1分,綠豆末1分,猢狲頭骨1分,虎糞中骨1分。 主治:鬼瘧。
神效丸, 出處:《瑞竹堂方》卷二。 組成:芫花半兩(醋浸,炒),木香半兩,檳榔半兩,三棱(炒)半兩,茯苓2錢半,青皮2錢半,全蠍2錢半,附子(炮)2錢半,硇砂(研末)2錢半,桂2錢半。 主治:疏利。主治:疝氣奔豚,小兒溺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