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間瘧飲中包含密陀僧,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間瘧飲用於治療瘧疾,而密陀僧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瘧疾常伴有發熱、寒熱往來、皮膚瘙癢等症狀,密陀僧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收斂止瀉: 瘧疾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腹瀉等症狀。密陀僧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腹瀉症狀,增強脾胃功能。
總之,密陀僧在間瘧飲中起到了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收斂止瀉等作用,有助於緩解瘧疾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間瘧飲」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記載主治「瘧間日一發」,即針對間日瘧(每兩日發作一次的瘧疾)。古代中醫認為瘧疾多由外感瘧邪、伏於半表半裡,或與痰濕、氣血失調相關,發作時呈現寒熱往來的特徵。間日瘧屬「陰瘧」範疇,病機可能與邪氣較深、正氣不足有關。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密陀僧(主藥)
- 性味歸經:鹹辛平,有毒,入肝、脾經。
- 傳統功效:燥濕殺蟲、收斂瘡瘍、鎮驚祛痰。
- 在瘧疾中的應用:
- 其辛散之性可透達伏邪,咸平之質能入血分,或可截瘧(抑制瘧邪發作)。
- 古代外用治瘡瘍,內服用於痰積、驚癇,推測其可能通過燥濕化痰、抑制瘧邪亢進發揮作用。
白砂糖(佐藥)
- 性味甘平,補中緩急。
- 配合密陀僧可減緩其毒性,同時甘味能補益脾胃,助正氣抗邪。
熱燒酒(使藥)
- 性味辛熱,通行經絡。
- 酒能行藥勢,助密陀僧辛散之力,加速藥效達病所(半表半裡或少陽經)。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簡潔,以密陀僧為君藥,其作用可能是:
- 截瘧:直接抑制瘧邪(或對瘧原蟲有一定毒性)。
- 化痰濕:瘧疾發作常伴痰濕內阻,密陀僧可燥濕化痰,切合「無痰不成瘧」之說。
- 調氣血:酒與糖配合,辛甘化陽,振奮陽氣以抗陰邪(間日瘧屬陰分病)。
四、配伍特點
- 毒藥輕用:密陀僧有毒,但劑量僅6分(小兒更少),佐以糖、酒緩解毒性。
- 時機精準:要求「未發時早一刻」服用,符合中醫「截瘧法」,趁邪氣未盛時阻斷發作。
此方反映古代對瘧疾的「以毒攻毒」思維,結合行氣補中之法,體現簡便驗廉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密陀僧6分(小兒用2-3分)。
上為末。
白砂糖5錢,未發時早一刻,熱燒酒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間瘧飲,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密陀僧6分(小兒用2-3分)。 主治:瘧間日一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