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白散中加入雞內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滯: 雞內金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雞內金能有效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吸收。
- 助藥力: 金白散多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脾胃虛弱等症,加入雞內金可增強藥物消食化積的功效,更好地改善脾胃功能,提高藥效。
金白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風解表:白芷味辛溫,性微寒,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散邪之效。金白散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齒齦腫痛等症,而白芷可以幫助驅散外感風寒,緩解這些症狀。
二、通鼻竅:白芷具有通鼻竅、止流涕的功效。金白散中的白芷可以配合其他藥物,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使患者呼吸順暢。
中藥方劑[金白散]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金白散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金白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通經活絡: 麝香性辛溫,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效,可有效改善因寒凝氣滯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在金白散中,麝香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白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牙根臭爛、黑色,有蟲」,屬中醫「牙疳」範疇。古代認為牙齦腐爛、發黑伴有異味,多與濕熱火毒上攻、蟲蝕(腐敗菌感染)或陰虛火旺有關,尤其好發於體弱或兒童(如「走馬牙疳」)。症狀表現為牙齦潰瘍、腐臭、色黑,甚者穿透頰腮,與現代醫學的「壞死性齦口炎」或「口腔厭氧菌感染」相似。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鉛粉(主要成分:鹼式碳酸鉛)
- 性味鹼寒,有毒,傳統用於斂瘡殺蟲、防腐生肌。其收斂性可乾燥潰瘍面,抑制腐敗組織滲出;化學性質能與腐敗物中的硫化物反應,減少黑色素沉積(改善「黑色」表現)。
- 古代製法提煉自銀礦殘渣(「銀窠傾過」),可能含微量銀離子,增強抗菌效果。
輕粉(氯化亞汞)
- 辛寒劇毒,具強力殺蟲攻毒之效。與鉛粉協同,可穿透腐敗組織,殺滅「蟲」(泛指微生物,如厭氧菌、螺旋體),緩解腐臭潰爛。
- 中醫理論中,輕粉善治「疥癬惡瘡」,此處引申至口腔黏膜,屬「以毒攻毒」思路。
冰片
- 辛涼芳香,開竅散鬱火。其揮發性可透達組織深處,引藥直達病所;局部麻醉作用緩解疼痛;芳香辟穢,掩蓋腐臭氣味,符合古人「除臭」的直觀需求。
三、配伍邏輯與作用層次
- 殺蟲防腐:鉛粉、輕粉為核心,直接針對「蟲蝕」病機,破壞微生物生存環境。
- 去腐生新:鉛粉收斂潰瘍,輕粉溶解壞死組織,冰片促進黏膜修復。
- 標本兼顧:治標(快速止爛、除臭)為先,符合急症外治思維,但未內調體質(如清胃火、養陰等),反映古代對重症牙疳「先救其外」的臨床策略。
四、科學性推論
方中重金屬離子(鉛、汞)能破壞細菌酶系統,抑制厭氧菌繁殖;冰片增強藥物滲透性。此組合對革蘭氏陰性菌、螺旋體等口腔致病菌有一定效果,但現代已明確其毒性風險。古人以「茶洗淨」預處理,或利用茶多酚的抗菌性輔助清創,再施藥增強靶向性,體現外用藥的階段性操作智慧。
總結
《金白散》為典型古代牙科外用峻劑,以毒勝毒、殺蟲斂瘡為核心,針對腐爛性病變快速控制症狀。其設計反映「腐去新生」的瘍科原則,然受限於時代,對毒性與長遠副作用認識不足,今人當辨證其利弊。
傳統服藥法
鉛粉不拘多少(銀窠傾過,取出鉛)6錢,輕粉3錢,冰片3分。
共為末。
每用少許搽於患處;先用茶洗淨,然後用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白散,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雞內金(焙乾)1兩,白芷5錢,銅綠1錢,麝香1分。 主治:牙根臭爛、黑色,有蟲。
金白散, 出處:《醫部全錄》卷二三○引葉心仰方。 組成:鉛粉不拘多少(銀窠傾過,取出鉛)6錢,輕粉3錢,冰片3分。 主治:疳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