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內金散中包含雞內金,其主要原因有二:
- 消食化積: 雞內金為雞的胃,性味甘平,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功效。它能幫助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的病症,緩解腹脹、噯氣、食慾不振等症狀。
- 利水消腫: 雞內金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因此,內金散中加入雞內金,能發揮消食化積和利水消腫的雙重作用,對於脾胃虛弱、食積停滯、水腫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內金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邪、通利鼻竅的功效。內金散常用於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痛、噯氣、便祕等症狀,而白芷可以幫助散寒解表,促進氣機運行,緩解腹脹,並能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白芷還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以幫助治療內金散所針對的某些皮膚病症,如溼疹、癬等,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內金散]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內金散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內金散中含有麝香,乃因其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經,能開竅醒神,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不醒者,有良好的開竅作用。同時,麝香活血止痛,能有效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狀。
內金散主治心腹脹滿、胸悶氣短、食積不化等症,麝香的加入能增強方劑的開竅醒神之效,並能活血化瘀,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內金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牙根肉臭爛黑色,有蟲作痛」,屬中醫古籍所述「牙疳」範疇。牙疳多因胃火上炎、濕熱蘊結,或蟲蝕齲齒,導致牙齦腐潰、色黑臭穢,甚則疼痛難忍,古人亦觀察到可能伴隨寄生蟲或微生物感染(如「有蟲」之描述)。此症類似現代口腔感染、壞疽性齦口炎等疾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雞內金(雞肚內黃)
- 性味甘平,歸脾、胃、小腸經,傳統用於消食化積、通淋化石。
- 其治療牙疳之理,可能取其「消積滯」之力,間接清解脾胃濕熱上攻口腔之病機;另其為禽類消化器官,古人或認為具「化蟲」之效,如《本草綱目》載其可療「小便淋瀝,反胃吐食」。
- 現代研究顯示,雞內金含胃激素及蛋白酶,或有一定抗菌作用。
菠薐根(菠菜根)
- 《本草綱目》稱其「通血脈,利腸胃」,性涼味甘微辛,或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效。
- 針對「臭爛黑色」之症,可能取其涼血解毒、清除腐穢之功,改善牙齦潰瘍腐敗。
配伍邏輯
兩藥等分合用:
- 標本兼治:雞內金調脾胃以治本(濕熱之源),菠薐根清局部熱毒以治標(口腔潰爛)。
- 協同增效:雞內金消積滯助脾胃運化,減少濕熱生成;菠薐根直接清解熱毒,二者共奏「清熱化濕、斂瘡除腐」之效。
- 「蟲痛」推論:古人可能視「蟲」為腐敗寄生之物,雞內金之消導結合菠薐根解毒,間接有「殺蟲」寓意,類似現代抑制口腔致病菌之概念。
綜論
此方簡潔,針對胃熱上攻、濕腐成疳之病機,透過調和脾胃與局部清熱,體現中醫「內外相應」之治療思維。然須注意,古籍所述「蟲痛」未必等同現代寄生蟲感染,更可能為腐敗組織或微生物滋生之現象。
傳統服藥法
雞內金(即雞肚內黃)、菠薐根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內金散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內金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內金散服用後,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內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六引《經驗良方》。 組成:雞內金(即雞肚內黃)、菠薐根等分。 主治:消渴,日飲水1石,小便不禁。
內金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雞內金(即雞肫內粗皮,陰乾)1兩,白芷半兩,銅青半兩,麝香1字。 主治:牙根肉臭爛黑色,有蟲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