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疳丹

痘疳丹

DOU G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0.26)

複方歸經比例

三焦經 31%
肝經 27%
膽經 13%
心經 13%
脾經 13%
三焦經
肝經
膽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痘疳丹方劑中加入人中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人中白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痘疳多因熱毒蘊結所致,人中白能清熱解毒,消散痘毒,並緩解痘瘡引起的疼痛腫脹。
  2. 活血化瘀,促進癒合:人中白亦能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痘疳常伴有局部瘀血,人中白有助於化解瘀血,促進傷口修復,防止留疤。

總之,人中白在痘疳丹方劑中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痘疳,促進病患康復。

「痘疳丹」方劑中包含「銅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殺菌消炎: 銅綠為鹼式碳酸銅,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能有效抑制導致痘瘡和疳疾的細菌感染,並減輕炎症反應。
  2. 燥濕止癢: 銅綠具有吸濕性,能吸附皮膚表面的濕氣,並止癢消腫,對於痘瘡和疳疾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有緩解作用。

然而,銅綠屬於有毒物質,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免造成中毒。

痘疳丹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毒消腫: 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痘瘡引起的毒熱壅滯、局部紅腫、膿瘡等症狀,麝香可有效地疏散毒邪,消腫止痛。
  2. 促進癒合: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痘瘡潰破後,使用麝香可以加速傷口癒合,減少瘢痕形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痘疳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痘疹餘毒,牙龈破爛出血,或成走馬牙疳者」。痘疹(如天花、水痘等)後期,熱毒未清,上攻口齒,導致牙龈腐爛出血,嚴重者可發展為「走馬牙疳」——一種急速進展的牙齦壞死性疾病,古稱其「走馬」以喻病情兇險迅疾。方證關鍵在於「熱毒壅滯、血肉腐敗」,故需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止血定痛。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人中白(1錢)

    • 為人尿自然沉澱結晶,性鹹寒,歸肺、肝、膀胱經。
    • 《本草綱目》載其能「降火消瘀,治傳屍熱勞,肺痿,衄血,吐血,諸竅出血,膚汗疱瘡」。
    • 此處用其清降痘疹餘毒,涼血止血,並以其鹹寒軟堅之性,幫助清除腐敗血肉。
  2. 銅綠(1分半)

    • 為銅器表面綠色銹蝕物,性酸澀微寒,有毒,具強力腐蝕性。
    • 《本草備要》謂其「能去腐斂瘡,殺蟲止血」。
    • 用於牙疳,可直接腐蝕壞死組織,殺滅局部蟲毒(古人視牙疳與「蟲蝕」相關),並收斂止血。
  3. 麝香(1分)

    • 性辛溫,通行十二經,能開竅辟穢、活血散結、消腫止痛。
    • 《神農本草經》稱其「去三蟲,通諸竅,除邪不夢寤魘寐」。
    • 在此方中,麝香辛散走竄,助藥力透達患處,同時活血以促使新肌生長,並以其香烈之性辟除腐穢之氣。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清毒與去腐並行:人中白清熱降火,銅綠蝕腐殺蟲,二者協力清除熱毒與腐肉。
  • 止血與生肌兼顧:銅綠收斂止血,麝香活血生新,一收一散,防止瘀滯。
  • 引藥透達:麝香為「引經報使」,攜藥力深入腐潰之處,增強局部作用。

此方為外用散劑,直接作用於患處,通過「蝕腐—清熱—生新」三步,針對牙疳急症,體現中醫「去腐生肌」的瘡瘍治療思路,尤其適合熱毒壅盛、腐敗迅速的證候。唯方中銅綠有毒,古法用量極輕,且限定外用,顯示古人對峻藥慎用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人中白1錢,銅錄1分半,麝香1分。
上共為細末。
用茶洗口齒淨,以指蘸藥,搽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 本方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麻疹牙齦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痘疳丹, 出處:《理瀹》。 組成:人中白1錢,銅錄1分半,麝香1分。 主治:痘疹餘毒,牙齦破爛出血,或成走馬牙疳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