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附煎

澤附煎

ZE FU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二

熱性指數

46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3.8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40%
脾經 20%
心經 20%
膀胱經 20%
腎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澤附煎方劑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其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能溫補心陽,振奮脾胃,驅散寒邪,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邪內襲所致的各種病症,如亡陽厥逆、四肢厥冷、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等。
  2. 佐以澤瀉,利水消腫: 澤附煎中配合澤瀉使用,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瀉火之功效。與附子相配,既能溫陽散寒,又能利水消腫,相得益彰,更能增強療效。

故澤附煎中使用附子,正是利用其溫陽散寒的特性,配合澤瀉的利水消腫作用,達到治療寒邪內襲、陽氣虛衰、水腫等病症的目的。

澤附煎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其能瀉腎水,利小便,對於水濕停滯所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配伍增效: 澤瀉與附子相配,一寒一熱,寒能制熱,熱能助寒,相得益彰。附子溫陽利水,能助澤瀉利水滲濕之功,並能緩解澤瀉寒涼之性,使藥力平和,更利於臨牀應用。

總而言之,澤附煎中包含澤瀉,是為了利水滲濕,並與附子相配伍增效,達到治療水濕停滯之症的最佳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澤附煎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主治「陰分虛寒,小便不通,誤服寒涼不應者」,意指下焦陽氣虛衰、陰寒內盛,導致氣化不利而小便閉塞,且因先前誤用寒涼藥物(如清熱利尿之品),反使陽氣更損、寒凝加劇,故需溫陽化氣以通利水道。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大附子(炮,去皮尖)

    • 性味辛甘大熱,歸腎、脾、心經,為「回陽救逆第一品」。
    • 炮製後減其峻烈之性,專入下焦,溫補命門真火,助腎陽以復氣化之職,消散陰寒凝滯,使水液得陽氣推動而自通。
  2. 澤瀉

    • 性味甘淡寒,歸腎、膀胱經,為利水滲濕要藥。
    • 與附子相配,一熱一寒,一補一瀉:附子溫陽化氣為本,澤瀉導濁下行為標,既防附子燥熱傷陰,又引水濕從膀胱而出,共成「溫陽利水」之法。
  3. 燈心

    • 性味甘淡微寒,輕清上行,能降心火、通利水道。
    • 少量佐入(7根),既可緩解附子燥烈之性,又能引熱下行,協調水火,助膀胱氣化復常。

全方配伍精義
此方以附子為君,峻補下焦元陽;澤瀉為臣,瀉濁利水以開通道;燈心為佐使,調和寒熱。針對「陰寒內阻、陽不化氣」之病機,非單純利尿,而是「溫陽以化水」,體現「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治療思路。尤其適用於素體陽虛、過服寒涼後小便癃閉之證,標本兼治,寒熱並調,使陽復陰消,水道自通。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炮,去皮尖) 澤瀉各一兩
上銼四劑。
加燈心7根,水2鐘,煎7分,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澤附煎,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大附子(炮,去皮尖)1兩,澤瀉1兩。 主治:陰分虛寒,小便不通,誤服寒涼不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