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塞蟲孔丸

附子塞蟲孔丸

FU ZI SAI CHONG KO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塞蟲孔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驅除寒濕: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該方劑主要針對蟲孔(即潰瘍)久治不愈,寒濕凝滯所致的症狀,附子可溫經散寒,驅除寒濕,促進潰瘍癒合。
  2. 回陽救逆,扶正祛邪: 附子能溫補元陽,回陽救逆,對寒邪侵襲、陽氣不足所致的虛寒症狀有良好療效。該方劑中加入附子,除了溫散寒濕,還能補益元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病邪,促進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附子塞蟲孔丸]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載錄於古代醫籍,主治「齲齒」,即蛀牙。古人多認為齲齒因「蟲蝕」所致(故稱「蟲孔」),而附子辛熱有毒,具強力溫通散寒、殺蟲止痛之效。其法直接以藥丸塞入蛀牙孔洞,旨在局部作用,殺滅「蟲毒」、緩解疼痛,屬外治之法。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單味附子(炮製)

    • 附子大辛大熱,炮製後毒性稍減仍存藥性,古籍載其能「通十二經」,散寒逐濕,尤善攻逐陰毒停滯。
    • 古人認為蛀牙疼痛多因寒濕或蟲毒蘊結,附子之辛熱可「殺蟲」(如《本草綱目》提及附子「殺蟲攻毒」),並以溫通之力緩解寒凝牙痛。
  2. 蠟和為丸

    • 蜂蠶性澀,可固形賦型,使藥丸黏附於蟲孔內,緩釋藥效;另蠟質能暫封孔洞,阻隔外邪刺激,減輕疼痛。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之效可能基於:

  • 局部麻醉止痛:附子所含烏頭鹼類成分具有神經麻醉作用,塞入蛀孔可暫時抑制牙髓神經傳導,緩解劇痛。
  • 殺菌消炎:雖古人無微生物概念,但附子之毒性對局部細菌(如齲齒常見的變形鏈球菌)或有一定抑制效果。
  • 物理封填:蠟丸堵塞蛀洞,減少食物殘渣滯留與冷熱刺激,間接改善症狀。

總結

此方體現古人「以毒攻毒」思維,針對蛀牙疼痛急症,取附子之峻烈直達病所,結合蠟丸外治之巧,雖現代罕用,然其局部用藥思路與止痛原理仍具啟發性。

傳統服藥法


附子1枚(炮)。上為末,以蠟和之為丸。
准齒蟲孔大小納之,取愈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塞蟲孔丸, 出處:《外台》卷二十二引《删繁方》。 組成:附子1枚(炮)。 主治:齲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