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回陽散

附子回陽散

FU ZI HUI Y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回陽散的組成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回陽救逆: 附子為溫陽救逆之要藥,性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陽氣虛衰、寒凝血脈導致的亡陽證,如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附子可溫煦陽氣,回陽救逆,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二、驅寒散寒: 附子性溫熱,能溫散寒邪,用於寒邪凝滯之證,如寒性腹痛、寒痺、風寒感冒等,可溫經散寒,止痛驅寒。附子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驅散寒邪,恢復陽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附子回陽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陰毒傷寒」,其典型症狀為:

  1. 面青四肢厥逆:面色青暗、四肢冰冷,反映陽氣衰微,陰寒內盛,血行不暢。
  2. 臍腹絞痛:寒邪凝滯於少腹,經脈拘急,氣血不通。
  3. 身體如冰:陽氣極度匱乏,體溫不續,屬危重症候。
    此外,亦用於「一切卒暴冷氣」所致急症,如突發寒邪直中、臟腑寒凝劇痛等,皆因陽氣暴脫或不振,需緊急回陽救逆。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附子(炮製)

    • 藥性大辛大熱,專入少陰經(心腎),為「回陽救逆第一品」。炮製後毒性稍減,仍保留溫裏散寒、峻補元陽之力。
    • 破陰回陽:直接振奮心腎陽氣,驅逐沉寒痼冷。陽氣復則四肢得溫,血脈通行,面色轉潤。
    • 逐寒止痛:寒邪得散則臍腹絞痛自止,所謂「寒者熱之」。
  2. 佐使:生薑自然汁、冷酒

    • 生薑汁:辛溫走散,助附子宣通陽氣於表裏,尤善溫中止嘔,防陰寒上逆。
    • 冷酒送服
      • 酒性辛熱,通行十二經,加速藥力布散全身。
      • 「冷服」為反佐之法,防熱藥格拒(陰寒太盛時,熱藥恐被寒邪排斥而無效)。服後「臍下如火」,正是陽氣從下焦漸復之徵。

配伍邏輯
此方為單行峻劑,捨繁就簡,集中火力於「回陽」:

  • 附子獨任重劑:陰寒極盛時,非大熱之品不能破陰凝,故重用兩枚炮附,直搗病所。
  • 酒薑助勢:一則引藥入經,二則散寒開凝,助附子「如離照當空,陰霾自散」。

功效推論
全方通過「溫補少陰、迅掃陰寒」達效:

  1. 急救陽衰:短時內提升體溫,改善四肢厥逆,挽救陽氣將脫。
  2. 破寒通脈:解除寒凝血瘀引起的劇痛,恢復氣血運行。
  3. 防邪內陷:陽氣復則寒邪不致深入三陰,阻斷病情惡化。

此方體現張仲景「四逆湯」類方思路,為急症陰寒設峻猛之劑,以單刀直入挽垂絕之陽。

傳統服藥法


附子2枚(炮裂,去皮臍)。上為細散。
每服3錢匕,取生薑自然汁半盞,冷酒攪勻,共1盞調服,更以冷清酒1盞送下,相次更進1服。良久臍下如火,遍身和暖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回陽散, 出處:《聖濟總錄》二十七。 組成:附子2枚(炮裂,去皮臍)。 主治:陰毒傷寒,面青四逆,及臍腹(疒丂)痛,身體如冰;並療一切卒暴冷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