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氣朝元丹方劑中包含雄黃,主要源於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一、辟邪解毒: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辟邪之效。古人認為雄黃可驅除蛇蟲等毒物,並能化解瘴氣、瘟疫等邪氣。因此,在古代醫學中,雄黃常被用於治療蛇蟲咬傷、瘡瘍腫毒等疾病,同時也作為辟邪的藥物。
二、活血化瘀:雄黃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的症狀。在五氣朝元丹方劑中,雄黃與其他藥物配合,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溫補元氣、強壯身體的目的。
五氣朝元丹中加入雌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雌黃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五氣朝元丹主治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等症,雌黃有助於疏通肝氣,解除鬱結,緩解疼痛,改善氣機運行。
- 燥濕化痰,清熱解毒: 雌黃還具有燥濕化痰、清熱解毒之效。對於伴有痰濕、熱毒的肝鬱氣滯患者,雌黃有助於化解痰濕、清除熱毒,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雌黃在五氣朝元丹中起到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燥濕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肝鬱氣滯的目的。
五氣朝元丹中包含硫磺,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硫磺性溫,入肝腎經,能溫陽散寒,驅散體內寒邪,改善陽虛體質,是治療腎陽不足、陽虛畏寒等症的常用藥物。
- 活血化瘀:硫磺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五氣朝元丹中硫磺的加入,主要是為了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整體治療效果。但硫磺屬毒性藥物,需謹慎使用,應遵醫囑服用。
五氣朝元丹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清熱解毒: 玄參味甘苦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該方旨在滋陰補腎,而熱毒往往會阻礙陰液生成,玄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消除熱毒,為滋陰補腎創造有利條件。
二、 滋陰降火: 玄參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可滋陰降火,並能潤肺止咳。五氣朝元丹以補腎為主,而腎陰虛易導致虛火上炎,玄參的滋陰降火之效能可協調補腎,避免滋陰過度而生痰濕之弊。
主治功效
五氣朝元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程杏軒醫案》及《靈藥秘方》之記載,雖未直接詳述五氣朝元丹之主治,然可從中推敲其應用與治療原理。《程杏軒醫案》中提及「窠囊不除,終為後患耳」,以及「五氣朝元丹,僕前原思及此」,可見此方可能用於治療體內之痼疾,尤其針對「窠囊」之類,意指腫塊或包塊等病理產物,且該醫案認為此方雖可考慮,然需依病況調整藥性,避免純陽剛愎之弊,顯示五氣朝元丹具有攻邪之力,但需謹慎使用。《靈藥秘方》則詳細描述了此丹的煉製方法,強調其為「靈藥」,並可加入丸散之中,「諸藥皆靈」,表示此丹具有增強其他藥物療效的作用,並且可「內外丸散中每筋加此靈藥三錢」,可推斷此丹為一輔助用藥,能廣泛應用於不同病證,以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綜合上述,以及方劑成分的分析,五氣朝元丹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解毒散結,化瘀消癥: 雄黃、硫磺皆具有解毒殺菌之效,能清除體內邪毒,雌黃則具有消炎抗菌作用,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三藥合用,能針對「窠囊」等積聚之病理產物,發揮解毒散結、化瘀消癥的功效。
- 溫陽通絡,祛濕散寒: 硫磺藥性溫熱,具有消毒滅菌、燥濕化痰之效,能溫通經絡,驅散體內寒濕。與方中其它藥物協同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因寒濕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 滋陰降火,平衡陰陽: 玄參具有滋陰降火、潤肺養心之效,能制約雄黃、硫磺等溫燥藥物的過度刺激,以平衡陰陽,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過於峻烈之弊。
- 輔助增效,提高療效: 《靈藥秘方》中提及此丹可加入其他丸散之中,「諸藥皆靈」,顯示此丹具有輔助增效的作用,能提高其他藥物的療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由此可推斷,五氣朝元丹並非單一針對某種疾病,而是透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發揮解毒散結、溫陽通絡、滋陰降火等功效,以治療體內之痼疾,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腫脹等症狀,並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達到綜合治療的目的。雖然古代功效主治中提及多種病症,然此方在實際應用中,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辨證施治,方可發揮其應有之效。
傳統服藥法
雄黃3兩,雌黃3兩,硫黃5錢,烏玄參4錢,青鉛2兩。每服5分,輕者3分,照症用引,慎勿錯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氣朝元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氣朝元丹,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雄黃3兩,雌黃3兩,硫黃5錢,烏玄參4錢,青鉛2兩。 主治:半身不遂,腰疼腿痛,癆症,五淋,胃氣疼痛,遺精夢泄,肛門蟲積,胸腹脹滿,手足浮腫,咳嗽吐血,各種痧症,癥瘕血塊,痢下赤白,經侯不調,崩漏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