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減理中丸

ZENG JIAN LI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統》卷十四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9%
胃經 19%
心經 18%
肝經 9%
腎經 6%
大腸經 3%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增減理中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白朮、甘草、乾薑、黃芩、枳殼等,具有溫中祛寒、補氣固表、斂肺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太陰病下利、胸滿而堅硬等症狀。

人參:性微溫,味甘平,歸脾、肺經,具有益氣補虛、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在增減理中丸中,人參主要用於益氣補虛,增強抵抗力,改善疲勞。

白朮:性甘、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固表止汗、生津止渴等功效。在增減理中丸中,白朮主要用於健脾益氣,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腹痛等症狀。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中、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等功效。在增減理中丸中,甘草主要用於補氣益中,緩解腹瀉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乾薑:性溫、辛,歸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溫肺止咳、回陽救逆等功效。在增減理中丸中,乾薑主要用於溫中散寒,改善寒濕引起的腹瀉、腹痛等症狀。

黃芩:性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在增減理中丸中,黃芩主要用於清熱燥濕,改善熱濕引起的腹瀉、腹痛等症狀。

枳殼:性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行氣導滯、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等功效。在增減理中丸中,枳殼主要用於行氣導滯,改善氣滯引起的腹瀉、腹痛等症狀。

增減理中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具有溫中祛寒、補氣固表、斂肺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太陰病下利,胸滿而堅硬等症狀。在臨牀上,增減理中丸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2兩,白朮2兩,甘草1兩半,乾薑1兩半,黃芩5錢,枳殼20片。
有汗,加牡蠣。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沸湯化下。

方劑組成解釋


增減理中丸由人參、白朮、甘草、乾薑、黃芩、枳殼組成。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的作用,白朮具有健脾燥濕的作用,甘草具有益氣和中的作用,乾薑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枳殼具有理氣和胃的作用。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溫中健脾,理氣和胃,緩解太陰病下之,胸滿而硬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增減理中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脾胃虛寒。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增減理中丸, 出處:《醫統》卷十四。 組成:人參2兩,白朮2兩,甘草1兩半,乾薑1兩半,黃芩5錢,枳殼20片。 主治:太陰病下之,胸滿而硬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