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散

SI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5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肝經 17%
脾經 17%
腎經 11%
膀胱經 11%
心經 5%
膽經 5%
肺經 5%
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四柱散中包含烏藥,主要原因有二:

一、 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效,可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而四柱散本身即為治療氣滯血瘀、寒凝經脈所致的腰腿痛方劑,烏藥的加入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二、 溫腎散寒: 烏藥亦具溫腎散寒之效,對於寒凝腰膝、腰痛乏力等症狀有輔助作用。四柱散中其他藥材如杜仲、桑寄生等也具有溫腎強筋之功效,烏藥的加入可加強溫腎散寒的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四柱散中包含高良薑,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高良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四柱散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泄瀉等症,而高良薑的溫中散寒功效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2. 化濕解表,行氣止痛: 高良薑還具有化濕解表、行氣止痛的作用。四柱散中也常加入其他具有化濕解表功效的藥物,與高良薑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治療因濕邪困脾、氣機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

四柱散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苦辛,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
  2. 健脾消食,化積止瀉:青皮亦具健脾消食、化積止瀉之效,可助消化、緩解食積不化、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四柱散中加入青皮,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各種病症,達到整體調理、扶正祛邪之目的。

四柱散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其溫腎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腎經,能溫腎陽,散寒氣,並兼具理氣止痛之效。四柱散以溫腎壯陽為主,而茴香的溫腎散寒之性,可助藥力溫補腎陽,同時其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腎虛寒引起的腰膝痠痛、腹痛等症狀。因此,茴香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四柱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文獻,四柱散的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溫補元陽,健脾益氣:

  • 多部文獻提及四柱散用於治療「元臟氣虛,真陽耗散」之症,例如《奇效良方》、《嚴氏濟生方》、《雜病廣要》等均有記載。
  • 症狀表現為兩耳常鳴、臍腹冷痛、頭暈目眩、四肢倦怠、小便滑數、泄瀉不止等,皆為陽氣虛衰、脾胃虛寒的表現。
  • 方中人參、附子、茯苓、木香等藥材,能溫補元陽,振奮脾氣,使氣血生化有源,從根本上解決虛寒之證。

2. 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進:

  • 《是齋百一選方》、《世醫得效方》、《奇效良方》等多處記載四柱散用於「臟腑虛怯,本氣衰弱,脾胃不快,不進飲食,時加泄利,晝夜不息」。
  • 脾胃虛弱,則運化失司,導致飲食難以消化,甚至出現泄瀉不止,四柱散能健脾和胃,恢復消化功能。

3. 治療虛寒泄瀉:

  • 多處文獻皆提到四柱散用於治療泄瀉,且多與「虛寒」相關,如《証治準繩‧女科》中將四柱散歸於寒證泄瀉之用藥。
  • 《幼科切要》更明確指出四柱散可治「元陽不足,臟氣虛,真陽耗散,腹痛冷痛」引起的泄瀉。
  • 四柱散通過溫補脾腎陽氣,固澀止瀉,達到治療虛寒泄瀉的目的。

4. 治療大病後及虛弱性頭痛:

  • 《是齋百一選方》提及四柱散可用於治療「大病後虛頭痛」。
  • 《世醫得效方》、《雜病廣要》亦記載四柱散可治「大病後及諸虛頭痛」。
  • 通常與臘茶同服,藉以增強其溫陽散寒止痛之效。

5. 治療水穀不化,腹脹如鼓:

  • 《世醫得效方》記載四柱散與嘉禾散合用,可治「脾胃虛憊,腹脹如繃鼓,氣籲喘促,食後愈甚」。
  • 此類病症常因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導致水濕內停,氣機不暢,四柱散可通過健脾化濕,行氣散滿,緩解上述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四柱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其溫補脾腎陽氣的功效。方中以人參補氣,附子溫陽,茯苓健脾利濕,木香行氣止痛。四藥合用,共同發揮溫陽益氣、健脾和胃之效。

  • 人參: 大補元氣,為方中君藥,能提升整體氣機,補益五臟,生津止渴。
  • 附子: 大熱之品,溫陽散寒,振奮脾腎之陽氣,是治療虛寒性疾病的重要藥物。
  • 茯苓: 健脾利濕,可將脾胃運化不暢之水濕導出體外,並具有寧心安神之效。
  • 木香: 行氣止痛,可疏理氣機,緩解因氣滯而產生的腹脹、疼痛等症狀。

綜上所述,四柱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通過溫補陽氣,振奮脾胃,以達到健脾和胃、固澀止瀉、溫經止痛等目的。其所治療的疾病,多與脾腎陽虛,氣機失常有關。

傳統服藥法


天台烏藥(好酒浸兩宿)、高良薑(炒)、青皮(去瓤,炒)、舶上茴香(炒)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炒生薑、童子小便調下;或炒生薑酒亦得;婦人血氣甚者,煎當歸酒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四柱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天台烏藥(好酒浸兩宿)、高良薑(炒)、青皮(去瓤,炒)、舶上茴香(炒)各等分。 主治:伏氣築塞,小腸氣、腎氣、膀胱腫大、疝氣等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