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妙湯

SHEN MI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胃經 19%
肝經 12%
膀胱經 12%
腎經 12%
肺經 11%
心經 6%
脾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妙湯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消化。
  2. 行氣開胃:茴香氣味芳香,能行氣開胃,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加入茴香有助於改善胃口,促進消化吸收。

因此,神妙湯中加入茴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行氣開胃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脾胃虛弱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神妙湯方劑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烏藥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寒凝氣滯導致的腹部疼痛、胃痛、腹脹等症狀,烏藥可以有效緩解。
  2. 溫腎暖脾:烏藥還具有溫腎暖脾的作用,可以改善腎陽虛、脾陽虛所致的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食慾不振等症狀。

總之,烏藥在神妙湯中起到行氣止痛、溫腎暖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相關病症。

神妙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原因在於其理氣、燥濕、化痰之功效。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理氣行滯,可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燥濕化痰,可化解痰飲,止咳平喘。

對於神妙湯所治疾病,橘皮可以幫助緩解胸悶、脘腹脹滿、咳嗽痰多等症狀,並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神妙湯中加入高良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高良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之效。神妙湯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或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高良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和嘔吐。
  2. 助藥力,增效用:高良薑味辛,能促進藥物吸收和發揮藥效。神妙湯中其他藥材,如厚朴、陳皮等,也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高良薑的加入能增強其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神妙湯主治功效分析

《本草綱目拾遺》、《聖濟總錄》、《雲林神彀》中皆有提及「神妙湯」,但組方、功效與應用各有不同。以下將針對各文獻所載內容進行分析:

1. 《本草綱目拾遺》所載神妙湯

  • 組成: 黃牛鼻(?灰存性)、南瓜蒂。

  • 功效主治: 保胎。

    • 分析: 此處「神妙湯」與原方組成截然不同,以動物藥與植物藥搭配,?燒黃牛鼻使其藥性轉化,南瓜蒂則有安胎之效,可能利用兩者協同作用,達到保胎之目的。此方著重於防止墮胎,與原本的「十種水氣」無關。

2. 《聖濟總錄》所載神妙湯 (熏洗痔疾)

  • 組成: 萆薢、栝蔞根、甘草、五倍子、豉、蔥白。

  • 功效主治: 熏洗痔疾,消毒。

    • 分析: 此「神妙湯」為熏洗劑,而非內服湯劑。方中萆薢利濕解毒,栝蔞根清熱生津,甘草調和藥性,五倍子收斂止血,豉發散透邪,蔥白通陽散寒。整體而言,此方利用清熱解毒、收斂止血之藥,搭配通陽散寒之藥,可達到消腫止痛、改善痔瘡症狀的目的。

3. 《聖濟總錄》所載神妙湯 (治療十種水氣)

  • 組成: (與提供的原方相同)茴香、烏藥、橘皮、高良薑,並搭配牽牛子、蕪荑、桑根白皮、白羯羊肉。
  • 功效主治: 十種水氣。
    • 分析: 此處的「神妙湯」組成為茴香、烏藥、橘皮、高良薑,與原始資料相符。茴香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烏藥溫腎散寒、行氣止痛;橘皮理氣健脾、化痰濕;高良薑溫中散寒、活血消腫。四藥合用,可溫陽散寒、行氣利水,針對「十種水氣」中因寒濕內阻所導致的症狀。
    • 後續搭配牽牛子(峻下逐水)、蕪荑(驅蟲消積)、桑根白皮(利水消腫)與白羯羊肉(補虛),則可加強利水消腫之功效,並兼顧補益作用,為治療水腫的複方,兼顧攻邪與扶正。

4. 《雲林神彀》所載神妙湯 (治療疝氣)

  • 組成: 玄胡索、木香、香附、川烏、蒼朮、砂仁、梔子、益智仁、吳茱萸、小茴香、當歸。
  • 功效主治: 疝氣。
    • 分析: 此處「神妙湯」組方與前述不同,以行氣止痛藥為基調。玄胡索活血行氣止痛;木香、香附疏肝理氣;川烏溫經散寒止痛;蒼朮燥濕健脾;砂仁行氣化濕;梔子清熱除煩;益智仁溫腎固精;吳茱萸溫中散寒;小茴香溫陽散寒止痛;當歸補血活血。此方針對寒濕、肝氣鬱結導致的疝氣疼痛,以行氣散寒、活血止痛為治則。並提及寒月發作之疝氣宜溫散,暑月發作則宜清熱利水,說明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綜合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見,歷代醫家對「神妙湯」的應用與理解各有不同,其組方與功效也因應不同疾病而有所調整。原始資料中,神妙湯主要功效為治療「十種水氣」,其組方以溫陽散寒、行氣利水為主。而《本草綱目拾遺》將其用於保胎,《聖濟總錄》將其用於熏洗痔瘡,可見其應用範圍廣泛,並非單一固定組方。而《雲林神彀》的「神妙湯」則著重於疝氣的治療,其組成亦與其他版本不同。

綜上所述,雖然方名相同,但各版本的神妙湯組方與功效主治差異甚大,顯示中藥方劑的靈活性和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傳統服藥法


萆薢、栝樓根、甘草(銼)、五倍子、豉、蔥白(切)各等分。
上銼碎。
每用1-2兩,以水兩碗,煎數沸,盆盛,坐熏痔,候通手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在感冒初期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神妙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一。 組成:萆薢、栝樓根、甘草(銼)、五倍子、豉、蔥白(切)各等分。 主治:痔疾。

神妙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茴香子(炒)1兩,烏藥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高良薑1兩。 主治:十種水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