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橡子散中加入橡實,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脾益腎: 橡實性味甘澀,入脾、腎經,具有補脾益腎、固澀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腎虛弱、久瀉不止、遺精滑泄等症狀,橡實可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收斂止血: 橡實富含單寧酸,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出血等,橡實可起到止血生肌的作用。
因此,橡子散中加入橡實,是為了充分利用其補脾益腎、收斂止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橡子散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止血生肌: 側柏葉性涼,味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橡子散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症,側柏葉可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 收斂止血,止癢消腫: 側柏葉還有收斂止血、止癢消腫的功效。橡子散中加入側柏葉,可加強止血作用,減輕腫痛,加速傷口的恢復。
綜上所述,側柏葉在橡子散中起着清熱解毒、止血生肌、收斂止血、止癢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橡子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橡子散由兩味藥組成:橡實(微炒)和側柏葉(微炙)。其中,橡實用量為二兩,側柏葉用量為半兩。
古籍記載與主治:
根據《幼幼新書》、《聖惠方》、《太平聖惠方》等古籍記載,橡子散的主要功效為治療小兒水穀痢,且此痢疾的特點是「日夜不止」或「略不暫止」。這說明該方劑針對的是較為嚴重的腹瀉,且腹瀉次數頻繁。
治療原理分析:
病機推斷: 根據「水穀痢」、「日夜不止」的描述,可以推斷此症的病機為脾胃虛弱,導致水穀運化失常,清濁不分,濕熱下注,而產生腹瀉。水穀痢,指的是腹瀉物中包含未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這也間接反映了脾胃功能的虛弱。
藥物功效分析與治療機理:
- 橡實(微炒): 橡實性味多認為苦澀平,歸脾胃經,具有收澀止瀉、健脾益氣的功效。微炒可減少橡實本身的寒性,且增強其收澀作用。在此方中,橡實的主要作用是健脾止瀉,收斂腸道,從根本上制止腹瀉。
- 側柏葉(微炙): 側柏葉性味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微炙可減少其寒性。在此方中,側柏葉的主要作用是清解腸道濕熱,間接達到止瀉的目的,並可防止腸道炎症的發展。
綜合分析: 橡子散配伍精簡,以橡實的收斂止瀉為主,側柏葉的清熱解毒為輔。兩藥合用,一方面通過收斂腸道來直接止瀉,另一方面則針對腹瀉的病因,清解濕熱,可有效緩解小兒水穀痢的症狀。 此方劑以「收」為核心,在止瀉的同時兼顧了濕熱因素,体?了“急則治?”的思路。
劑量與用法:
古籍記載皆使用散劑,以粥飲或烏梅汁調服,用量為半錢,並強調「量兒大小加減服之」。這說明此方劑的用量需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和病情輕重進行調整,需?慎使用。
傳統服藥法
橡實2兩(微炒),乾柏葉半兩(微炙)。
上為細散。
每服半錢,水煮烏梅汁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
相同名稱方劑
橡子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橡實2兩(微炒),乾柏葉半兩(微炙)。 主治:小兒水谷痢,日夜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