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側柏散

四季側柏散

SI JI CE BA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大腸經 33%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季側柏散中包含側柏葉,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清熱涼血止血:側柏葉性涼,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之功效。對於因熱毒上炎引起的鼻衄、咯血、吐血、便血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二、疏風止痙:側柏葉還能疏風止痙,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四季側柏散中加入側柏葉,旨在利用其清熱涼血止血及疏風止痙的功效,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季側柏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屬中醫血證範疇,以下血(便血)為主要表現。「腸風」多指風熱或濕熱侵襲腸道,導致大便下血,血色鮮紅,糞便分離;「臟毒」則與臟腑積熱(如腸胃濕熱鬱久成毒)相關,常見便血暗紫黏稠、肛門灼痛。兩者皆可因熱迫血行或絡脈損傷而致出血不止。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側柏葉(燒存性)

    • 藥性: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
    • 作用
      • 涼血止血:寒能清熱,苦澀能收斂,適用於熱性出血。燒存性(炭化)後增強收澀止血之效,尤善治下部出血(如便血、崩漏)。
      • 藥材採集方向:依四季方位(春東、夏南、秋西、冬北)採集,可能結合「天人相應」理論,取四時天地之氣以增強藥效,然實際藥理影響待考。
  2. 糯米飲調服

    • 糯米甘平,健脾益氣,緩和側柏葉寒澀之性,兼護胃氣,防苦寒傷中。
    • 或枳殼湯調服
      • 枳殼苦辛,行氣寬腸,可防血止留瘀,並助側柏葉清熱降氣,針對「腸風」氣機不暢或「臟毒」濕熱壅滯之病機。

三、配伍與治療思路

  • 核心機制:以側柏葉涼血止血為主,輔以糯米或枳殼調暢氣機,標本兼顧。
  • 病機對應
    • 熱迫血行(實熱):側柏葉清熱止血。
    • 氣滯夾熱(腸風):枳殼行氣導滯,助邪外出。
    • 久病正虛(反復下血):糯米健脾扶正,固護氣血生化之源。

此方簡潔,體現中醫「血見黑則止」的炭藥應用,及「止血不忘行氣」的配伍智慧,適用於濕熱或血熱型便血,兼顧止血與調理腸腑功能。

傳統服藥法


側柏(燒存性。春採東,夏採南,秋採西,冬採北)。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糯米飲調下。
一方用側柏葉一斤(洗,炙),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枳殼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四季側柏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五十一。 組成:側柏(燒存性。春採東,夏採南,秋採西,冬採北)。 主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