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藥散

CI Y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大腸經 33%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瓷藥散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止血:側柏葉性寒,味苦澀,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瓷藥散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吐血、便血等,側柏葉可發揮清熱止血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二、散瘀消腫:側柏葉還具有散瘀消腫的功效,可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瓷藥散中加入側柏葉,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減少炎症反應,促進組織再生。

主治功效


瓷藥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太平聖惠方》記載,瓷藥散主要用於治療婦人崩中,下血不止,即現代醫學所指的崩漏。崩漏是婦科常見病症,指非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不絕。

治療原理分析

瓷藥散由白瓷藥、側柏葉、柏樹細枝、茴根組成。其治療崩漏的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止血為先: 方中側柏葉具有降火止血的功效,是治療崩漏的常用藥物,也是本方劑最主要的成分。白瓷藥、柏樹細枝也有輔助止血的作用。中醫認為"血得寒則凝",因此利用側柏葉的涼血作用,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2. 溫經散寒: 方中以熱酒送服,中醫認為"血遇熱則行,遇寒則凝",熱酒可以溫通經脈,有助於推動氣血運行,改善子宮的血液循環。茴根也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
  3. 調和氣血: 崩漏的發生與氣血失調密切相關。方中雖然沒有明確補益氣血的藥物,但通過止血和溫通經脈,可以間接達到調和氣血的目的。

古文記載的輔助治療

《太平聖惠方》中還記載了其他治療產後血運(類似於產後出血、產後血暈等症)的方劑,這些方劑與瓷藥散的治療思路有相似之處,也印證了瓷藥散在治療出血性疾病方面的應用。例如:

  • 桑耳散: 同樣用於治療婦人崩中,下血不止,且伴有虛困、黃瘦等症狀,說明桑耳散可能兼具補益的作用。
  • 紫湯: 用於產後血運,以及闢風、除血防熱,方中黑豆以清酒泡製,黑豆具有補腎養血的作用,清酒活血通絡,此方可能兼具養血活血、祛風散寒的作用。
  • 地黃酒: 用於逐血調中,與紫湯合用,方中生地黃汁涼血止血、滋陰清熱,生薑汁溫中散寒,清酒活血通絡,此方可能具有涼血止血、溫經散寒、調和氣血的作用。
  • 赤馬通飲子: 用於產後血運,上攻心腹脹滿,方中赤馬通(可能是一種蟲類藥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童子小便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此方可能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止痛的作用。
  • 雞子釅醋方: 用於產後心神迷悶不醒,口冷脈絕,面青,氣血衝心及血運,方中雞蛋黃滋陰養血,醋具有收斂止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此方可能具有滋陰養血、收斂止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 紅藍花汁、棗蠹屑方: 用於產後血運煩悶,紅藍花活血化瘀,棗蠹屑可能具有止血的作用,此方可能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 幹馬齒莧方: 用於產後血運煩悶,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此方可能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 穿山甲方: 用於產後血氣上衝心,成血運,穿山甲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乳的作用,狗膽可能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此方可能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乳、清熱解毒的作用。
  • 白瓷藥散(單方): 用於血運至急,白瓷藥燒令通赤,可能具有止血的作用,以溫酒調下,溫酒可以溫通經脈,此方主要具有止血的作用。
  • 麒麟竭方: 用於防運,產後宜服,麒麟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此方主要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
  • 沒藥方: 用於血運及臍腹攻刺疼痛,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此方主要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 羚羊角香墨方: 用於血運迷悶,羚羊角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作用,香墨可能具有止血的作用,此方可能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止血的作用。
  • 益母草生薑汁方: 用於血運迷悶,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作用,生薑汁溫中散寒,此方可能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溫中散寒的作用。
  • 蘇枋木方: 用於血運迷悶,蘇枋木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此方主要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總結:

瓷藥散及其相關方劑的治療思路,主要圍繞止血、溫經、活血、調和氣血等方面展開。這些方劑的應用,體現了中醫治療崩漏、血運等疾病的辨證論治思想,即根據不同的症狀和病機,選擇不同的藥物和方劑進行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是基於古文的記載和推測,並非現代醫學的臨牀研究結果。現代中醫對崩漏等疾病的治療,會結合更全面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白瓷藥1兩(細研),柏葉1兩(微炙),柏樹細枝1兩(銼,炒黃),茴根1兩(銼)。
上為細散。
每服2錢,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方中茴根,《普濟方》作茜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胃腸出血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瓷藥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三。 組成:白瓷藥1兩(細研),柏葉1兩(微炙),柏樹細枝1兩(銼,炒黃),茴根1兩(銼)。 主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