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毒痘疔膏

痘毒痘疔膏

DOU DU DOU DING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大腸經 33%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痘毒痘疔膏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

側柏葉性涼,味苦,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清除痘毒,涼血止血則能改善痘痘引起的紅腫熱痛,並促進傷口癒合。同時,側柏葉的生肌斂瘡功效能加速痘坑的修復,防止感染。

因此,側柏葉在痘毒痘疔膏中起到重要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肌斂瘡作用,有助於治療痘痘及其後遺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痘毒痘疔膏主要用於治療「痘毒」與「痘疔」,此為中醫對痘瘡(如天花或嚴重水痘)病程中產生的毒熱壅盛、局部化膿潰爛等症的稱呼。

  • 痘毒:指痘疹熱毒熾盛,導致皮膚紅腫、潰爛,甚至深入肌肉,形成膿瘍。
  • 痘疔:為痘瘡變證之一,特指痘疹中夾雜的黑色或紫硬疔瘡,多因熱毒鬱結、氣血壅滯所致,常伴隨劇痛、化膿難癒。

此方外敷,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促進痘瘡毒邪外透,緩解局部潰爛。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扁柏葉(側柏葉)

    • 性味功效:苦澀微寒,入肺、肝、大腸經,傳統用於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 外用作用:其寒性可清解熱毒,苦澀能收斂瘡面,減少滲液;現代研究亦顯示其含揮發油及黃酮類成分,具抗菌、抗炎效果,符合「解毒消腫」的治療目標。
  2. 麻油(芝麻油)

    • 性味功效:甘涼潤滑,能潤膚生肌、緩解燥熱。
    • 外用作用:作為基底油脂,可保護瘡面、軟化痂皮,並助藥物滲透;其涼性輔助扁柏葉清熱,避免膏方過於黏滯。
  3. 黃蠟(可選)

    • 作用:增加膏體黏稠度,形成保護膜,防止外界感染,同時延緩藥物釋放,維持藥效。
  4. 黃丹(鉛丹)(可選)

    • 傳統用途:性寒,具拔毒生肌之效,古代常用於瘡瘍潰爛,促進收口。然其重金屬毒性需審慎評估(此處僅分析古方邏輯)。

整體配伍原理

  • 清熱解毒為主:扁柏葉搭配麻油,寒涼與潤澤並行,針對痘毒熱鬱肌表的病機。
  • 外治與保護並重:麻油與黃蠟形成物理屏障,減緩瘡面刺激;黃丹(若加入)加強拔毒,但需注意古人取「以毒攻毒」之效。
  • 邏輯推衍:此方簡潔,重在「涼散」與「托毒」,通過外敷直接作用患處,符合中醫「瘍科」外治法中「毒邪外透」的原則。

總結而言,此方以扁柏葉為君藥清解熱毒,麻油為輔潤膚載藥,佐以黃蠟或黃丹調整劑型與加強療效,整體針對痘瘡潰爛期的毒熱壅滯證候。

傳統服藥法


扁柏葉。
上以麻油熬,去滓,或加黃蠟、黃丹少許成膏。
外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痘毒痘疔膏, 出處:《幼科直言》卷六。 組成:扁柏葉。 主治:痘毒、痘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