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腎散

WEI S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8%
肝經 17%
心經 12%
肺經 10%
膀胱經 7%
脾經 7%
胃經 7%
心包經 5%
大腸經 5%
腎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煨腎散]的組成中包含杜仲,是因為杜仲具有強效的補腎壯腰作用。杜仲能夠有效改善由腎虛引起的症狀,如腰膝酸軟、頻尿等,對於提升腎臟功能和改善腰部健康有顯著效果。其具有強壯腰膝、補腎的功能,能夠幫助提升身體的耐力和強健骨骼。使用時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劑量,以達到最佳療效。

煨腎散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益精: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潤腸通便之效。腎主藏精,精氣充足則身體強健,而肉蓯蓉能補益腎精,提升腎臟功能,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改善腎氣虧虛: 煨腎散通常用於治療腎氣虧虛引起的腰膝痠軟、神疲乏力、耳鳴耳聾等症狀。肉蓯蓉補腎氣,強腎力,可改善上述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煨腎散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壯陽: 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巴戟天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 利水消腫: 巴戟天還具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腎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煨腎散的組成中,巴戟天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發揮補腎固本、利水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腎虛病症的目的。

煨腎散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壯陽,助陽氣生髮: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能溫腎陽,助陽氣生髮,對於腎陽虛所致的陽痿、早泄、腰膝痠軟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溫脾健脾,改善腎氣不足: 補骨脂亦能溫脾健脾,脾氣健運則能更好地化生精氣,而精氣是腎氣的源泉,因此補骨脂也能間接改善腎氣不足。

綜合而言,補骨脂在煨腎散中起到溫腎壯陽、溫脾健脾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腎氣不足,對於腎虛相關的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煨腎散」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腎散寒:茴香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冷、小腹冷痛、陽痿早洩等症狀,茴香能起到溫補腎陽、驅散寒邪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溫腎藥物相輔相成。

2. 理氣止痛:茴香能行氣止痛,對於腎虛所致的腰痛、小腹疼痛等症狀,具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同時,茴香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功能,進一步幫助腎虛的調理。

煨腎散中加入大青鹽,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通淋:大青鹽性寒,味鹹,入肝、膀胱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腎炎所致之熱毒,利濕通淋之效則有助於排出體內積聚的濕熱,改善腎臟功能。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大青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腎臟的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並能消腫止痛,緩解腎臟疼痛不適。

總而言之,大青鹽在煨腎散中,不僅能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更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共同作用於改善腎炎症狀,達到治癒目的。

主治功效


煨腎散

組成

  •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 巴戟天: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
  • 補骨脂:補陽、補氣、止瀉、健脾胃。
  •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 大青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腎氣虛弱,導致腰部疼痛。

功效

補腎壯陽、強筋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用法

口服,每日一劑,水煎服,連服7-10天。

禁忌

孕婦禁用。

總結

煨腎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腎壯陽、強筋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腎氣虛弱,導致腰部疼痛。

傳統服藥法


黃耆(蒸過,焙乾)半兩,白蒺藜(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
上為散。
每服豬腎1對,入末4錢,鹽少許,摻於腎內,濕紙裹,煨熟食之,次用溫酒1盞,投之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前列腺炎腳氣病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猩紅熱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暈眩頻尿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腹部筋脈肌肉拘急攣縮

相同名稱方劑


煨腎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連珠甘遂1兩,木香(不見火)1兩,桔梗1兩,檳榔1個。 主治:五種腳氣。

煨腎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組成:黃耆(蒸過,焙乾)半兩,白蒺藜(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 主治:虛風。

煨腎散, 出處:《袖珍方》卷三。 組成:杜仲(去粗皮,薑汁制炒)5铢,茴香5铢(炒),沉香1铢,巴戟1兩(去心)(一方無巴戟)。 主治:腎氣虛攻耳,耳有如蟬聲、水聲。

煨腎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十三。 組成:杜仲(薑汁拌,炒斷絲)1兩,肉蓯蓉(酒洗)1兩,巴戟天(取肉)1兩,破故紙(炒)1兩,小茴香(炒,去沙土)1兩,青鹽(煅)1兩。 主治:腎虛腰痛。

煨腎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茴香子(炒)1兩,蓽澄茄1兩,巴戟天(去心)1兩,乾薑(炮)半兩,桂(去粗皮)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3分。 主治:腎中寒邪,氣海虛冷,腰腳重痛,小便頻數。

煨腎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四引《鮑氏方》。 組成:丁香、木香、檳榔、大黃、甘遂、黑牽牛、桔梗各等分。 主治:五種腳氣。陽毒乾腳氣,兩足赤,腳骨熱痛,頭暈疼痛;陰毒風證,一處痛,骨腫,堅硬如石,不可行;濕證,兩膝下惡瘡膿水不乾,嗽喘上氣,四肢冷麻;衝心證,口張目直,身急,哽不言,如中風;腎臟證,足疼腰硬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