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液丹

QI YE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大生要旨·續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脾經 17%
肺經 17%
肝經 11%
心經 8%
大腸經 8%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七液丹方劑中包含滑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滑,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七液丹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道澀痛、尿頻、尿血等症,滑石可以清熱利濕,通利水道,緩解尿路炎症,達到治療目的。
  2. 利水消腫: 滑石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除多餘水分,緩解水腫。七液丹治療濕熱下注時,常常伴有水腫,滑石可以利水消腫,減輕水腫症狀,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七液丹方劑中包含佩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佩蘭性微寒,味辛,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濕止咳之功效。七液丹主治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瘡瘍、腫毒等,佩蘭能清熱解毒,抑制病邪的發展,為方中清熱解毒要藥。

二、利濕化痰:佩蘭兼具利濕化痰的作用,能將體內的濕熱之邪清除,減少痰液的產生,促進病竈的恢復。七液丹亦有化濕止咳之效,佩蘭的利濕化痰作用與之相輔相成,加強了方劑的療效。

七液丹方劑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芳香化濕,解暑止嘔: 藿香氣味辛溫,具有芳香闢穢之性,能解暑濕,止嘔吐,對於暑濕內蘊、濕濁阻滯所致的胸悶、脘痞、嘔吐等症狀,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2. 疏散風邪,清熱解表: 藿香亦可疏散風邪,清熱解表,可用於風寒襲表、暑濕兼夾所致的感冒發熱、鼻塞流涕、頭昏頭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七液丹方劑中加入藿香,旨在通過其芳香化濕、解暑止嘔及疏散風邪、清熱解表的功效,達到治療暑濕內蘊、風寒襲表等病症的目的。

七液丹方劑中包含萊菔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消食化積:萊菔子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痰止咳之效。七液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食積、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而萊菔子能有效促進消化,緩解積滯,使藥效更為顯著。
  2. 潤燥通便:萊菔子性潤,能潤腸通便,有助於排除積滯,改善消化功能。七液丹中常會搭配其他潤腸通便的藥物,如大黃等,共同達到通暢腸道、排泄積滯的效果。

七液丹方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侵襲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七液丹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而紫蘇葉的加入可以加強其祛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2. 行氣解鬱,和中開胃:紫蘇葉還具有行氣解鬱、和中開胃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七液丹中可能包含其他具有理氣化瘀功效的藥材,紫蘇葉的加入可以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七液丹方劑中加入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暑,利濕消腫: 荷葉性味甘寒,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的功效。七液丹常用於治療暑熱傷津、口渴心煩、小便不利等症,荷葉的加入能增強方劑的清熱利濕之效,有助於緩解暑熱所致的各種不適。
  2. 止血生肌,消炎止痛: 荷葉還具有止血生肌、消炎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燒傷燙傷等症。七液丹方劑中加入荷葉,可增強其止血生肌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七液丹方劑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其涼血止血的功效。

側柏葉性涼,味苦澀,入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方中加入側柏葉,可以有效清熱涼血,幫助緩解因熱毒上攻引起的各種症狀,同時其止血功效也能止血生肌,促進傷口癒合。此外,側柏葉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濕熱,促進血液循環。

總之,側柏葉在七液丹方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清熱涼血、止血生肌功效,提升其整體治療效果。

七液丹方劑中含有大黃,主要是因為大黃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能清除腸胃積熱,促進排泄,對於七液丹治療的熱毒、便祕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2. 清熱解毒:大黃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配合其他藥物,可以增強七液丹的整體療效,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健康。

總之,大黃在七液丹中發揮著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七液丹」

中藥方劑「七液丹」,由滑石、佩蘭、藿香、萊菔子、紫蘇葉、荷葉、側柏葉、大黃等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利尿、消暑解暑、活血化瘀、固澀收斂、降氣、止血、安神寧心等功效。

  • 滑石: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
  • 佩蘭:性平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調經、生津止渴、鎮咳祛痰、平喘解熱等功效。
  • 藿香: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 萊菔子:味辛、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
  •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功效。
  • 荷葉:性涼,味苦澀,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固澀收斂、止血、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破血消癥、利尿消腫、健脾養心、安神寧心等功效。
  • 側柏葉:具有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主治功效

七液丹主治瘟疫、瘧痢、爛喉丹痧斑疹、傷寒時毒、瘡毒癰疽、暑風猝忤、霍亂吐瀉、諸般痧氣、暑濕溫邪、蘊伏三焦、寒熱無汗、腹痛便祕或下痢等疾病。

瘟疫:一種急性傳染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和呼吸困難。 瘧痢: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和腹瀉。 爛喉丹痧斑疹: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頭痛和皮疹。 傷寒時毒: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和腹瀉。 瘡毒癰疽: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感染,症狀包括紅腫、疼痛和膿液。 暑風猝忤:一種由高溫或炎熱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和中暑。 霍亂吐瀉: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腹瀉、嘔吐和脫水。 諸般痧氣:一種由暑熱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和中暑。 暑濕溫邪:一種由暑熱和濕氣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和腹瀉。 蘊伏三焦:一種由暑熱和濕氣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和腹瀉。 寒熱無汗:一種由暑熱和濕氣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和腹瀉。 腹痛便祕或下痢:一種由暑熱和濕氣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和腹瀉。

總結

七液丹以清熱解暑為主的複合方劑,結合了各種中草藥的功效,具有較高療效和較好的安全,對治療上述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上滑石12斤,鮮佩蘭葉汁30兩,鮮藿香葉汁30兩,鮮萊菔汁30兩,鮮蘇葉汁30兩,鮮荷葉汁30兩,鮮側柏葉汁30兩,生錦紋大黃30兩(曬乾,研細末,用好陳酒2斤拌入)。
上將滑石研極細去腳,稱准斤兩;用粉甘草30兩泡湯,浸漂飛淨,以甘草湯盡力度,攤曬瓦盆內。七液不分先後隨時傾入,惟柏葉難於取汁,須投生藕汁中,一同搗爛,方絞得汁出;待諸藥俱已拌入,曬乾研細,收貯。
每服4錢,做成1大丸,曬乾封固,易於攜帶。治痢疾,紅者用黑山梔1錢,白者用生薑3片,煎湯化服;治瘧疾,用生薑3大片,制半夏1錢,煎湯化服;治爛喉痧,一切雜症,白滾湯服;治大熱不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暑、化濕行氣、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腹痛麻疹肺炎胰臟炎霍亂大便秘結瘧疾癤和癰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猩紅熱大腸激擾綜合症皮疹紅疹上吐下瀉不易流汗

相同名稱方劑


七液丹, 出處:《大生要旨·續編》。 組成:上滑石12斤,鮮佩蘭葉汁30兩,鮮藿香葉汁30兩,鮮萊菔汁30兩,鮮蘇葉汁30兩,鮮荷葉汁30兩,鮮側柏葉汁30兩,生錦紋大黃30兩(曬乾,研細末,用好陳酒2斤拌入)。 主治:瘟疫,瘧痢,爛喉丹痧斑疹,傷寒時毒,瘡毒癰疽,暑風猝忤,霍亂吐瀉,諸般痧氣。暑濕溫邪,蘊伏三焦,寒熱無汗,腹痛便秘或下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