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碧天丹中使用銅綠,並非直接將其作為藥材添加,而是利用其作為制備其他藥材的媒介。銅綠,又稱孔雀石,是一種鹼式碳酸銅,具有吸附、解毒、殺菌等作用。在碧天丹的制備過程中,將銅綠與其他藥材混合,通過其吸附作用,去除藥材中的雜質,並促進藥材的轉化,使藥效更佳。因此,銅綠在碧天丹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而非直接作為藥材使用。
碧天丹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症,白礬能有效去除濕氣,止癢止痛。碧天丹主要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白礬的加入有助於清熱燥濕,緩解症狀。
- 收斂止血: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碧天丹方劑中加入白礬,也能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減少皮膚病症的出血症狀。
碧天丹方劑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收斂止血: 五倍子性寒、味苦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其富含鞣質,能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性蛋白,達到止血效果。在碧天丹中,五倍子可有效控制出血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止血消炎的作用。
二、清熱解毒: 五倍子除了止血外,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它能抑制細菌生長,降低炎症反應,有助於治療外傷感染和皮膚病。在碧天丹中,五倍子可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促進傷口癒合。
碧天丹中含有海螵蛸,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一、收斂止血:海螵蛸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如胃出血、鼻出血、尿血等。碧天丹作為治療胃病的方劑,海螵蛸可幫助止血,緩解胃痛。
二、制酸止痛:海螵蛸還具有一定的制酸作用,可中和胃酸,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疼痛,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碧天丹的止痛功效。
碧天丹方中包含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表,疏風散熱:薄荷味辛性涼,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功效。碧天丹作為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的方劑,薄荷可以幫助清熱解表,緩解患者頭昏腦脹、發熱等症狀。
- 開竅醒神,清利頭目:薄荷氣味芳香,可以開竅醒神,清利頭目。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鼻塞、頭昏腦脹等症狀,薄荷能有效改善,使患者清醒舒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碧天丹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碧天丹由銅綠、白礜、五倍子、海螵蛸、薄荷等藥材組成。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銀海精微》記載,碧天丹主要用於治療「爛弦風眼」,此症狀多與風邪、熱邪、濕邪及肝膽經絡失調有關。結合方劑組成及古籍描述,可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銅綠具有消炎、解毒之效,針對眼部紅腫熱痛的炎症反應,可發揮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 古文提及「春夏爛者為熱爛,服用三黃湯,洗用散、金錢湯」,再對比「秋冬爛者為冷爛,又曰迎風灑淚,洗用碧天丹」,可知碧天丹較適用於秋冬或與風邪相關的爛弦風眼。
收斂止癢,祛濕殺菌:
- 白礜具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可針對眼部因感染引起的爛癢症狀。
- 五倍子具有收斂、止血、抗菌之效,可收斂眼瞼濕爛,並有助於止癢。
- 古文提及「癢塌洗以碧天丹藥」,表明此方可有效止癢。
疏風散熱,解表舒緩:
- 薄荷具有鎮靜、舒緩、解熱的功效,可疏散風熱,緩解眼部因風邪引起的癢痛不適。
- 古文提到「眼迎風受癢者何也?答曰:肝肺二經受風邪也。」,說明風邪是導致眼部瘙癢的重要因素。
滋陰固精,補益肝腎:
- 海螵蛸具有補腎、固精、滋陰的作用,從整體調理肝腎機能,可輔助改善眼部慢性病變。
綜合主治功效分析:
綜上所述,碧天丹的主治功效可概括為:清熱解毒、收斂止癢、疏風散熱、補益肝腎。 針對因風邪、熱邪、濕邪侵襲或肝膽經絡失調所致的「爛弦風眼」,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尤其適用於眼瞼濕爛、瘙癢、紅腫等症狀。
古文亦提及碧天丹可治療「遠年近日爛弦風眼」,表示此方對於慢性眼瞼炎症亦有療效。此外,古文也提到碧天丹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如桑白皮、鹽等)或湯劑(如金錢湯)使用,以加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銅青5錢,明礬4錢,五倍子1錢,白墡土1錢,海螵蛸1錢,薄荷葉5分。
上為末,用老薑汁攪和為丸,如圓眼核大。
要用時,將1丸淡薑湯1盞泡散,洗眼弦,次日再洗。依此洗3-4次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碧天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碧天丹, 出處:《銀海精微》卷下。 組成:銅青5錢,明礬4錢,五倍子1錢,白墡土1錢,海螵蛸1錢,薄荷葉5分。 主治:遠年近日爛弦風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