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礬散

QING F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4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膽經 14%
肺經 14%
脾經 14%
膀胱經 14%
大腸經 14%
肝經
膽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礬散中包含白礬,乃因二者皆屬明礬類,其藥性相近,且白礬性寒涼,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而青礬則性寒,善於收斂止血、解毒消腫,兩者合用,可增強藥效。

白礬性寒,可清熱解毒,而青礬性寒,亦能解毒消腫,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尤其針對濕熱毒邪所致之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有顯著療效。

青礬散中含有銅綠,是由於銅綠本身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

銅綠,又稱孔雀石,其主要成分為鹼式碳酸銅,具有以下藥用功效:

  • 清熱解毒: 銅綠性寒,能清熱解毒,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口舌生瘡等。
  • 止痛止癢: 銅綠亦可止痛止癢,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

因此,青礬散中加入銅綠,是為了利用其清熱解毒、止痛止癢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青礬散」

中藥方劑「青礬散」,主要成分為白礬和銅綠,主治功效為口腔潰瘍。

白礬

白礬,又稱白石礬、白礬石、白石英,為硫酸鋁鉀的結晶,性味酸澀、寒,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止血: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
  • 清熱解毒: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
  • 止瀉: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
  • 燥濕: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
  • 解毒: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
  • 外用: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銅綠

銅綠,又稱綠礬、膽礬、綠礬石,為硫酸銅的結晶,性味甘、辛、寒,入足陽明、胃經。具有湧吐、清熱解毒、驅蟲殺蟲、止癢、退翳、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

  • 湧吐:銅綠能促進嘔吐,瀉熱消食,寬中降逆。
  • 清熱解毒:銅綠能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消腫止痛,斂瘡生肌。
  • 驅蟲殺蟲:銅綠辛、澀、寒之性,兼具毒性,能驅逐各種蟲類,治療諸蟲積聚、疥癬惡瘡等蟲症。
  • 止血:銅綠具有止血的作用,可以治療吐血、衄血、血痢、崩漏等出血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青礬散」,由白礬和銅綠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主治口腔潰瘍。白礬性味酸澀、寒,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銅綠性味甘、辛、寒,入足陽明、胃經,具有湧吐、清熱解毒、驅蟲殺蟲、止癢、退翳、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白僵蠶半兩,白礬半兩,銅綠(螺青亦得)半兩,甘草1錢(炙)。
上件同於鐵銚內煎,令白礬枯為末。
每服1錢,生薑汁調下。涎出立愈。如口不開即灌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黃熱病黃疸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青礬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九。 組成:生白礬、銅青各等分。 主治:口瘡。

青礬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白僵蠶半兩,白礬半兩,銅綠(螺青亦得)半兩,甘草1錢(炙)。 主治:喉閉。

青礬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青礬1分,黃礬1分,石膽1分,乾地龍(燒灰)1分。 主治:急疳,蟲蝕牙齒徹骨碎。

青礬散, 出處:《衛生鴻寶》卷一。 組成:真青黛(水飛,去灰淨)1分,明礬5分6厘。 主治:濕熱黃疸,面目遍體、指甲皆黃,體倦,胸腹飽悶.食下即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