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收傷油」方劑中使用麻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麻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舒緩傷口周圍的疼痛和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 滋潤肌膚,防止感染:麻油能滋潤肌膚,防止傷口乾燥,並形成一層保護膜,隔絕外界細菌,降低感染風險。
麻油在收傷油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加速康復。
收傷油中加入乳香,主要是因為乳香具有以下功效:
- 活血化瘀: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周圍的血液流通,加速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 乳香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傷口腫痛,減輕患者的痛苦。
乳香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使其成為收傷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的痛苦。
收傷油中加入沒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外用於傷口,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緩解疼痛。
- 生肌止血: 沒藥還具有收斂生肌、止血的作用。對於外傷出血、潰瘍難癒等情況,使用沒藥可以促進創面癒合,減少傷口感染。
因此,收傷油中加入沒藥,可以有效地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是傳統中藥外用治療傷口的常用藥材。
收傷油方劑中加入小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潤燥生肌: 小麥性涼潤,入肺脾經,能潤燥生津,促進傷口癒合。收傷油常用於外傷、燒傷、燙傷等,小麥的潤燥作用可以緩解傷口乾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 清熱解毒: 小麥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消炎止痛,緩解傷口感染。收傷油常用於外傷感染,小麥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抑制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收傷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產科發蒙》的記載,「收傷油」主要用於治療金瘡(外傷)以及分娩時擦破陰門的情況。尤其針對產後陰門腫痛,初產婦因分娩時兒頭擦破陰門而引起的損傷,以及難產導致的經產婦陰部損傷,皆有良好的療效。
治療原理
從組方成分和文獻記載分析,「收傷油」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和沒藥皆具活血化瘀、鎮痛消腫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因損傷引起的腫脹和疼痛。這與文獻中提及的「產後陰門腫痛」和「陰肉起脹」症狀相符。
- 滋潤肌膚,促進癒合: 麻油具有滋潤肌膚的作用,能保護受損的皮膚,減少摩擦,並提供癒合所需的營養。小麥雖然在此方中主要以「煮油」方式取其藥性,亦能輔助滋養,促進傷口癒合。
- 散寒解表,定痛: 沒藥具有散寒解表的作用,能祛除局部因外傷或產後所致的寒邪,進一步緩解疼痛。
- 補益氣血,輔助修復: 雖然小麥在此方中主要作用是煮油取其藥性,但其補益心脾、養陰生津的功效,能從整體上支持身體的修復機能,這與《產科發蒙》中提及的「內宜將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主之」的觀點相呼應,強調了整體調理的重要性。
綜合分析
「收傷油」的組方並非單純的止痛消腫,而是綜合考慮了外傷(金瘡)和產後陰門損傷的病因病機,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滋潤肌膚為主要治療方向,輔以散寒解表和整體補益,使局部損傷得以快速修復,腫痛得以有效緩解。該方不僅能外用於患處,更能與內服方劑(如補中益氣湯)相互配合,體現了中醫「內外兼治」的整體觀念。
傳統服藥法
麻油1合,椰子油2錢,乳香5分,沒藥5分,小麥5錢。
以小麥入麻油中,煮一炊時,候表變黑色,浮油上,以絹布濾去滓,下火,入余藥攪勻,綿浸,瓷器收貯。
外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收傷油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如果傷口已經癒合,不宜使用收傷油。
相同名稱方劑
收傷油, 出處:《産科發蒙》卷四。 組成:麻油1合,椰子油2錢,乳香5分,沒藥5分,小麥5錢。 主治:金瘡及分娩擦破陰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