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茄散

TIAN Q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4.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21%
心經 21%
膀胱經 12%
肺經 12%
腎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茄散中包含附子,其原因主要在於附子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

  1. 溫陽散寒: 天茄散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腹痛等症。附子性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溫暖胞宮,化解寒凝,緩解痛經。
  2. 回陽救逆: 部分痛經患者可能伴隨有氣血虛弱、陽氣不足等情況,附子可回陽救逆,補益氣血,增強體質,從根本上改善痛經的症狀。

因此,附子在天茄散中的加入,是為了充分發揮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更好地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

天茄散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 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天茄散主治風寒濕痺,肢體疼痛,麻木不仁等症,而羌活的祛風散寒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寒濕痹痛。
  2. 通絡止痛: 羌活可通經絡,散瘀止痛,與天茄散中其他藥物如白芷、獨活等,共同發揮通絡止痛的作用,緩解患者的肢體疼痛,改善麻木不仁等症狀。

總之,羌活的加入,增強了天茄散的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功效,使之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肢體疼痛等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茄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

根據《幼幼新書》記載,漢東王先生《家寶》以「天茄散」治療嬰孩、小兒驚風,並指出其症狀為「退而汗不溜,筋脈不舒,不能行步」。《小兒衛生總微論方》亦載「天茄散」用於「治驚癇退後。筋脈不舒。不能行步。或因汗出驚退。而汗出不通所致。」兩者皆明確指出此方用於治療小兒驚風退後,伴隨筋脈不舒、無法行走,以及汗出不暢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古籍內容及藥材功效,「天茄散」的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附子性熱,具有溫經止痛、補火助陽之效,可溫煦體內陽氣,驅散寒邪。羌活則能祛風除濕,通經活絡,二者合用,可針對小兒體質虛寒,經絡不暢,導致筋脈失養的病機。
  2. 調和陰陽,疏通汗竅: 小兒驚風退後,常伴隨汗出不暢,此與體內陰陽失衡,氣機阻滯有關。附子溫陽可助氣化,羌活通絡可助汗液疏泄,故能使汗出正常,體內陰陽調和。
  3. 舒筋活絡,強健筋骨: 驚風之後,小兒常出現筋脈不舒,甚至無法行走。附子溫通經脈,羌活疏通絡脈,共同作用可舒緩筋脈緊張,促進氣血運行,使筋骨得到濡養,從而恢復行走能力。

綜合結論

「天茄散」主要針對小兒驚風退後,因體質虛寒、經絡不暢、汗出不暢等因素導致的筋脈不舒、無法行走等症狀。其治療原理核心在於溫陽散寒、疏通經絡、調和陰陽,使氣血運行順暢,筋骨得到濡養,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茄種(見霜者,焙) 0.5兩,附子(炮,淨)0.5兩,羌活(焙)1分。
上為末。
5-7歲半錢量,加麝,酒調服,日3次。愈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天茄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引《家寶》。 組成:茄種(見霜者,焙)半兩,附子(炮,淨)半兩,羌活(焙)1分。 主治:小兒驚退,汗不溜,筋不舒,不能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