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保童丹方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消食: 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小兒脾胃不和、積食停滯、腹痛腹脹等症狀,枳殼能起到理氣消食的作用,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胃腸功能。
- 降氣止嘔: 枳殼能降氣止嘔,對於小兒因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所致的嘔吐,枳殼能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緩解嘔吐症狀。
總而言之,保童丹中加入枳殼,旨在通過理氣消食、降氣止嘔等功效,改善小兒脾胃功能,達到治病的目的。
保童丹中加入巴豆,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巴豆性峻烈,味辛,有毒,可瀉下通便,驅除積滯。然而,保童丹並非單純使用巴豆,而是與其他藥材配伍,以其「攻邪」之性,來治療小兒積食、腹脹、便祕等症。
其原理在於,巴豆與其他藥材相互制約,既能發揮其瀉下通便之效,又能減輕其毒性,避免對幼童造成傷害。例如,方劑中常加入甘草、大黃等藥材,以緩和巴豆的毒性,並增強其療效。總而言之,保童丹中加入巴豆,旨在以毒攻毒,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保童丹中加入三稜,主要是基於其破瘀消癥、行氣止痛的功效。
三稜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入肝經,可活血化瘀,破除癥瘕,對於婦科瘀血阻滯、經閉腹痛等症有良好療效;入脾經,則可行氣止痛,消食化積,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保童丹作爲治療小兒疳積、脾虛泄瀉等病症的方劑,加入三稜,可幫助消食化積,改善脾胃功能,同時亦能活血化瘀,增強整體療效。
保童丹方劑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藥理作用:
- 消積化滯: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破血散瘀的功效。對於小兒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莪朮能有效促進消化,緩解腸胃不適。
- 活血化瘀:莪朮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對於小兒因血瘀引起的腹痛、便祕、面色蒼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總之,莪朮在保童丹方劑中,起到消積化滯、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小兒因食積、血瘀引起的各種病症。
保童丹方劑中包含金箔,其原因主要為:
- 金屬性: 金箔具備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古人認為金屬具有辟邪驅邪的功能,可以抵禦外邪入侵,保護兒童健康。
- 貴金屬: 金屬性貴金屬在古代被視為珍貴藥材,象徵著高貴和富貴,賦予保童丹更強的功效和藥效。金箔的加入,除了藥用價值,也包含著對兒童健康的美好祝願。
保童丹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 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代醫家認為,小兒驚癇多因熱邪內擾,心神不安所致,而硃砂可以清心熱,安神定驚,故而將其加入保童丹中。
- 驅蟲止癢: 硃砂亦有驅蟲止癢之效。古代醫書記載,硃砂可治小兒濕疹、疥瘡等皮膚病,其藥性可殺蟲止癢,有助於緩解小兒因蟲咬或皮膚病引起的瘙癢和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保童丹」主治功效分析
藥方組成與藥理分析
「保童丹」主要由以下幾味藥材組成:
- 枳殼(經特殊炮製): 枳殼本身具有開胃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此處所用枳殼,需先去除內部果肉,塞入巴豆後以線綁緊,再用醋反覆煮軟,取出巴豆,切片焙乾。此番炮製過程,一方面利用醋的行氣活血功效,增強枳殼的藥性;另一方面,巴豆本身具有峻下逐水的特性,藉由外敷的方式,可使枳殼的藥性更溫和,避免過於峻猛。
- 三稜: 具有破癥瘕積聚、行氣利水的功效,能幫助消除體內積滯,改善腹脹等症狀。
- 莪朮(煨): 具有健脾和胃、散寒除濕的功效,經煨製後,可減輕其辛燥之性,更能發揮其健脾消食、溫中散寒的作用。
- 金箔: 具有鎮靜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可舒緩驚厥、咳嗽等症狀。
- 硨砂(硃砂): 具有平肝熄風、定驚安神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狀。
治療原理與主治功效
綜合古籍所述,「保童丹」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痰涎咳嗽喘滿、不進乳食、蟲疳積熱、膨脹等症。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 疏肝解鬱,平熄內風: 小兒易受驚嚇,肝氣鬱結,易生內風。硨砂(硃砂)能平肝熄風、定驚安神,有助於鎮靜神經,緩解驚風抽搐。
- 化痰止咳,理氣平喘: 枳殼、金箔具有化痰止咳、理氣平喘的功效,能改善痰涎壅盛、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
- 健脾消食,消積導滯: 莪朮能健脾和胃、散寒除濕,配合三稜的破癥瘕積聚、行氣利水作用,能有效改善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脹滿等症狀,促進食慾。
-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藥方雖未直接提及解毒殺蟲之效,然古籍明言能治蟲疳積熱,可推知其藥理兼具此效,或與部分藥材的特性及炮製方法有關。
總之,「保童丹」以其綜合性的藥理作用,能有效針對小兒常見的驚風、痰咳、厭食、積滯等問題,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其配伍巧妙,各藥材之間相互協同,使藥效發揮得更為全面。
總結
「保童丹」是一首針對小兒體質特點而設的綜合性方劑,其藥理作用涵蓋平肝熄風、化痰止咳、健脾消食、清熱解毒等多方面,能有效治療小兒驚風、痰喘、厭食、積滯等諸多病症,是古籍中常用的兒科良方。
傳統服藥法
陳枳殼5對(大者,去瓤;用巴豆7粒去殼,入內,十字縛定,好醋反復煮軟;去巴豆,切片,焙乾,余醋留煮糊),三稜5錢,莪朮5錢(煨),金箔10片,朱砂2錢(另研)。
上為細末,以前醋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小兒未及週歲1丸,以上3丸,3歲以下7丸,用薄荷、燈心、金銀環同煎湯送下。如不能吞者,磨化與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保童丹, 出處:《魯府禁方》卷三。 組成:陳枳殼5對(大者,去瓤;用巴豆7粒去殼,入內,十字縛定,好醋反復煮軟;去巴豆,切片,焙乾,餘醋留煮糊),三棱5錢,莪朮5錢(煨),金箔10片,朱砂2錢(另研)。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痰涎咳嗽喘滿,不進乳食,蟲疳積熱膨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