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曲補中丸」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消食:神麴為麥芽經炒制而成,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增進食慾,促進營養吸收。
二、溫中散寒:神麴性溫,入脾胃經,可溫中散寒,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尤其適合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的患者服用。
總之,神麴在「神曲補中丸」中扮演着健脾消食、溫中散寒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提高身體抵抗力。
神曲補中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助消化: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助消化之效。神曲補中丸主要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乾薑溫中散寒,可改善脾胃陽氣不足,促進消化功能。
- 配合神曲,增強藥效:神曲性溫,善於消食導滯。乾薑與神曲相配,一溫一消,相互協同,可增強消食導滯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神曲補中丸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消化: 花椒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消食化積之效。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花椒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慾不振、腹痛腹瀉等症狀。
- 驅除寒濕,止痛止癢: 花椒辛溫,具有驅除寒濕、止痛止癢之效。對於因寒濕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花椒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神曲補中丸中加入花椒,能有效發揮溫中散寒、助消化、驅除寒濕等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曲補中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脾胃虛寒」所致諸症,其病機關鍵在於中焦陽氣不足,運化失職。
- 飲食遲化:脾胃虛寒則消化力弱,食物滯留胃脘。
- 胸膈痞悶、腹脅脹滿:氣機因寒而滯,升降失常,濁陰不降。
- 口苦無味、惡心咽酸:胃失和降,濁氣上逆,寒鬱化熱則口苦,胃陽不振則納呆無味。
- 倦怠嗜卧:脾主肌肉,陽氣虛則身困懈怠。
- 滑洩下利:脾陽虛衰,水穀不別,下趨大腸而成瀉泄。
此方證屬虛寒夾滯,故需溫中散寒與消食導滯並行,標本兼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神曲(主藥,重用)
- 性味甘辛溫,專入脾胃,具有「消食健胃」之效,能化酒食陳腐之積。
- 炒用加強燥濕之性,配伍煮糊為丸,更增健脾助運之功。
- 本方以神曲為君,既消食滯,又補中焦(《藥性論》載其「化水穀宿食,健脾補胃」),契合「補中」方名。
乾薑(炮用)
- 炮後辛熱之性稍緩,專於溫中祛寒,守而不走。
- 針對脾胃虛寒之本,助陽氣以復運化之職,止瀉泄(《本草備要》言其「溫中止血,止瀉」)。
川椒(炒出汗,去目)
- 炒製去其峻烈之性,保留溫中散寒、下氣消脹之效。
- 川椒善除「陰冷之氣」(《本經逢原》),助乾薑溫暖中焦,且能殺蟲止痙,防蟲積妨礙脾胃。
- 「去目」減其毒性,專取溫中之用。
配伍邏輯
- 溫中消滯並行:神曲消食導滯治其標,乾薑、川椒溫中散寒治其本。
- 動靜相宜:神曲性動以消積,乾薑性守以固陽,川椒辛散以通滯,共奏「溫運中焦」之效。
- 丸劑緩圖:以米飲送服,既護胃氣,又助藥力徐達下焦,適用於慢性虛寒夾滯之證。
潛在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促進消化液分泌(神曲)、改善胃腸蠕動(川椒)、增強代謝機能(乾薑),以恢復脾胃升降之樞,使寒散滯消,氣機通暢而諸症自除。
傳統服藥法
神曲5兩(炒),乾薑3兩(炮),川椒(炒出汗,去目)3兩。
上為細末,別用神曲末3兩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曲補中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 組成:神曲5兩(炒),乾薑3兩(炮),川椒(炒出汗,去目)3兩。 主治:脾胃虛寒,飲食遲化,胸膈痞悶,腹脅脹滿,口苦無味,惡心咽酸,倦怠嗜卧,滑泄下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